飞鹿言情小说网

回家:人类溯源之旅 第4184章 权阉误国:王振与大明家园的土木悲歌

第4184章权阉误国:王振与大明家园的土木悲歌

四、土木绝唱:权欲落幕的家园浩劫

八月十四日夜,土木堡的夜空格外沉寂,明军大营内却人心惶惶。士兵们渴得嘴唇干裂,四处寻找水源,却发现营地周围数里内无井无河——王振为等辎重,将大军置于绝地。有士兵冒险冲出营地寻水,竟被外围的瓦剌斥候射杀,其余人只得忍渴待命,军心彻底涣散。

也先率瓦剌军将土木堡团团围住后,并未立刻进攻。他深知明军虽疲弱,却仍有兵力优势,便定下诱敌之计:派使者前往明军大营,谎称“愿意议和撤兵”,条件是明朝赠送金银珠宝,且明军需自行移营至有水之地。

王振听闻“议和”,喜出望外,以为自己能不费吹灰之力化解危机,连忙劝说英宗答应条件:“陛下,瓦剌既愿议和,便是畏惧我大明天威!我们速派使者回应,移营取水后即刻班师,家园可保无虞!”英宗早已六神无主,当即点头应允。

八月十五日清晨,明军按照约定开始移营。士兵们急于寻水,争先恐后地冲出营地,队伍混乱不堪,毫无阵形可言。就在明军主力刚走出营地、阵型未稳之际,也先突然下令吹响号角,瓦剌骑兵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冲杀而来,马刀挥舞,箭矢如雨。

“杀!”瓦剌军的喊杀声震彻山谷,明军士兵猝不及防,纷纷四散奔逃。有的士兵甚至来不及拿起武器,便被瓦剌骑兵砍倒在地;有的人为了活命,竟丢弃盔甲,向山谷深处逃窜。营地内的辎重、粮草被瓦剌军肆意抢夺,火光冲天,哀嚎遍野。

英宗在亲兵的护卫下,试图突围,却被瓦剌军层层围住。他看着周围惨死的士兵,又惊又怕,瘫坐在地上痛哭流涕,口中不断呼喊着“王先生”。而此时的王振,早已没了往日的跋扈,他缩在一辆马车里,吓得浑身发抖,心腹太监劝他:“翁父,快随我们护着陛下突围,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王振却哆哆嗦嗦地说:“不……不敢出去……外面都是瓦剌兵……”他此刻脑海里闪过的,不是如何保护皇帝、挽救大军,而是自己苦心经营的权位与财富,可这些在战乱面前,早已化为泡影。

就在这时,禁军将领樊忠带着一群士兵冲到马车前。樊忠看着混乱的战场,看着惨死的袍泽,眼中充满了怒火,他一把将王振从马车里拖出来,厉声骂道:“王振!你这个奸阉!是你蛊惑陛下亲征,是你胡乱指挥,害死了数十万将士,毁了大明的精锐!今日我要杀了你,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王振吓得魂不附体,连连跪地求饶:“樊将军饶命!我是陛下亲信,你杀了我,陛下不会饶你的!”

“陛下被你害到这般境地,还有脸提陛下!”樊忠怒喝一声,举起手中的铁锤,狠狠砸在王振的头上。王振的脑袋瞬间开花,这个专权误国的宦官,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铁锤下,结束了他充满欲望与罪恶的一生。

除掉王振后,樊忠手持铁锤,转身冲入瓦剌军阵中,奋力拼杀,最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此时的明军,早已失去抵抗之力,死伤惨重。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数十名大臣战死,二十万大军(实为十余万)几乎全军覆没,盔甲、武器、辎重被瓦剌军缴获无数。英宗见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被俘——他不想再逃了,也逃不掉了。

不久后,瓦剌士兵发现了端坐的英宗,将他带到也先面前。也先见生擒了明朝皇帝,大喜过望,下令撤军,带着英宗返回塞外。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大明的土地上。京师内,百姓扶老携幼,四处逃亡,哭声震天;朝堂上,幸存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人甚至主张南迁,放弃京师。曾经繁荣稳定的大明家园,因王振的一己私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消息传到后宫,孙太后(英宗生母)悲痛欲绝,却仍强作镇定,一面筹集金银珠宝,派使者前往瓦剌,试图赎回英宗;一面与大臣们商议,立郕王朱祁钰为帝,稳定国本。此时的大明,人心惶惶,家园飘摇,所有人都明白,一场更大的考验即将来临。

五、浩劫余波:家园疮痍的连锁之痛

土木堡之败,给大明家园带来的创伤,远不止军队的覆灭与皇帝的被俘。军事上,明朝数十年积累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京营主力全军覆没,北方边防彻底空虚。瓦剌军趁机南下,接连攻破居庸关、白羊口等重镇,直逼京师,若不是于谦挺身而出,主持防务,大明的都城恐怕早已沦陷,半壁江山或将易主。

为了抵御瓦剌,于谦不得不紧急调遣南北两京、山东、河南等地的备操军、备倭军驰援京师,这些临时拼凑的军队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于谦只能顶着压力,日夜练兵,整顿军纪,才勉强形成了一道防线。而边境地区,因兵力空虚,瓦剌军与其他游牧民族频繁劫掠,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无数家园被战火摧毁。

经济上,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军备消耗,加上战后对瓦剌的“赎金”、对死难将士家属的抚恤、对边境灾民的赈济,以及重建军队的开支,让明朝的国库瞬间空虚。为了填补财政缺口,朝廷不得不加重赋税,向百姓摊派苛捐杂税,原本就因战乱受苦的百姓,生活更加艰难。江南地区的丝织、制瓷业虽未直接受战火波及,却因朝廷订单减少、民间需求下降,陷入萧条,不少作坊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政治上,王振专权多年培植的宦官集团,虽因王振之死受到打击,却并未彻底覆灭。他的部分亲信仍潜伏在朝堂与宫中,暗中勾结,试图卷土重来。而“夺门之变”的种子,也在土木堡之变后悄然埋下——英宗被俘后,景帝登基,可英宗归来后,皇权之争愈演愈烈,石亨、徐有贞等人为了权力,趁机发动政变,最终导致于谦等忠良蒙冤而死,朝堂再次陷入动荡。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人心与信念的动摇。明朝自开国以来,国力强盛,百姓早已习惯了家园的安宁。土木堡之变的惨败,让百姓对朝廷的信心大打折扣,不少人对明朝的统治产生了怀疑。边境地区的百姓,因常年遭受劫掠,对朝廷的边防能力失去信任,纷纷自发组织武装,自保家园,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却也削弱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王振虽死,可他留下的烂摊子,却让大明用了数十年时间才勉强收拾。直到成化、弘治年间,经过几代君臣的努力,整顿朝纲,恢复生产,加强边防,大明家园才渐渐从土木堡之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出现了“弘治中兴”的局面。但这场浩劫留下的印记,却永远刻在了大明的历史上,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有后世史学家在评价土木堡之变时写道:“王振一阉人,以私欲惑主,致大军覆没,天子被俘,家国飘摇。其罪,罄竹难书;其祸,延及数十年。”这句话,道尽了王振专权误国的罪恶,也揭示了这场浩劫对大明家园的沉重打击。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回家:人类溯源之旅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