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8章阿拔斯建朝定根基,曼苏尔奠基归大食
各位书友,本章我们的溯源之旅将驻足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看“帝国奠基者”曼苏尔如何以谋略为斧、以制度为梁,在推翻倭马亚王朝的浪潮中构建集权帝国,为伊斯兰文明的“回家”之路,筑起一座融合多元、传承千年的制度灯塔。喜欢这份充满王朝更迭智慧与文明整合的哈里发传奇,或是沉迷青冥子带来的帝国重构哲思,就赶紧点击收藏、点亮鲜花,留下你的评价票——你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们探寻阿拔斯王朝崛起与文明传承轨迹的动力!
公元762年的春末,底格里斯河沿岸的巴格达平原上,上万名工匠正挥汗如雨地搭建城墙,波斯风格的拱门与阿拉伯式的穹顶在阳光下渐显轮廓,监工的官员手持图纸,高声协调着砖石的搬运节奏。平原中央,一个身着墨绿色长袍、头戴黑色头巾的中年男子正站在高处,目光扫过这片正在崛起的城市——他便是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时年五十八岁,刚刚平定了阿布·穆斯林的叛乱,此刻正以“帝国构建者”的身份,规划着新都城“和平之城”(巴格达)的蓝图,为阿拔斯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根基。
“哈里发陛下!新都城的选址虽地处两河平原腹地,可波斯旧贵族对‘放弃泰西封’仍有不满,暗中联合呼罗珊的部落首领,声称‘您偏袒阿拉伯人,忽视波斯传统’;更棘手的是,帝国西部的倭马亚残余势力在西班牙建立后倭马亚王朝,不断煽动北非总督叛乱;还有大臣上奏,说‘您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过于严苛,地方总督权力被削弱,恐引发兵变’——此时若处置不当,恐会动摇王朝根基啊!”宰相伊本·穆卡法捧着一份叛乱密报,快步走到曼苏尔身边,语气中满是担忧,“而且,朝中‘阿拉伯旧勋派’与‘波斯新贵派’对‘如何治理帝国’争执不下,有人主张‘恢复阿拉伯部落传统’,有人建议‘沿用波斯萨珊王朝的行政体系’,再这样下去,恐生内变!”
曼苏尔抬手拂去长袍上的尘土,目光望向底格里斯河上穿梭的商船——波斯商人的货船与阿拉伯游牧民的驼队在此交汇,不同语言的吆喝声交织成多元的交响。他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穆卡法,都城不是族群的象征,是帝国的心脏;制度不是传统的复刻,是治理的工具。波斯贵族不满,是因留恋旧朝荣光;倭马亚残余叛乱,是因不甘权力旁落——真正能阻碍我们的,不是族群的差异,是对‘统一帝国’的认同缺失。”
说罢,他指着正在施工的城墙:“你看这些工匠,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叙利亚人,他们此刻正为一座城市而协作;你看这两河平原,曾孕育过巴比伦、亚述、萨珊的文明,如今将成为阿拔斯王朝的根基——这便是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回家’之路,不在单一的传统里,在多元文明的融合中。传我命令,任命波斯贵族伊本·哈立德为呼罗珊总督,允许波斯地区保留传统礼仪,但必须服从中央政令;同时派大将贾法尔率军西征,肃清北非的倭马亚残余势力;至于朝中争执,我自有决断!”
工地旁的棕榈树下,一个身着素色道袍的身影静静伫立——正是青冥子。他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中段而来,见证了倭马亚王朝的衰落与阿拔斯王朝的崛起,也感知到了这位哈里发“以融合固帝国”的远见。此刻,他看着高台上从容布局的曼苏尔,眼中闪过一丝期许——这个在王朝更迭中站稳脚跟的统治者,正在用谋略与制度为伊斯兰文明的“回家”之路,铺就一条从分裂走向集权的坚实航道。
曼苏尔的崛起之路,始于阿拔斯家族的复仇与革新。他出身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拔斯家族,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后裔——早年因倭马亚王朝的打压,家族被迫流亡,他在流亡中深入学习波斯萨珊王朝的治理体系,也目睹了阿拉伯部落传统与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冲突。公元750年,他的兄长阿布·阿拔斯在呼罗珊起义军的支持下,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曼苏尔因在起义中功勋卓著,被任命为摄政王;公元754年,阿布·阿拔斯病逝,曼苏尔即位为哈里发——这是阿拔斯王朝集权化的起点,也是他“以融合治帝国”的开始。
即位之初,阿拔斯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呼罗珊起义军领袖阿布·穆斯林拥兵自重,企图割据;倭马亚王朝的残余势力在西班牙、北非等地发动叛乱;波斯、叙利亚等被征服地区的土著精英对新王朝仍持观望态度——曼苏尔深知,“王朝的稳定不在武力的压制,而在制度的融合;帝国的‘回家’之路,不在阿拉伯人的独断,而在多元文明的共生”。
公元755年,曼苏尔设计诛杀阿布·穆斯林,平定呼罗珊叛乱,随后开始推行一系列集权改革:在行政上,借鉴波斯萨珊王朝的“维齐尔”(宰相)制度,设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将全国划分为多个行省,由哈里发直接任命总督,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在经济上,改革税收制度,以土地税与商业税为核心,统一货币(延续阿卜杜勒-马利克的货币体系),在巴格达、巴士拉等城市设立官方市场,促进国内外贸易;在军事上,组建职业化的“哈里发近卫军”,以波斯人、突厥人为主力,取代以往的阿拉伯部落兵,确保军事力量直接听命于中央——这些改革,让阿拔斯王朝从“部落联盟式帝国”转变为“中央集权帝国”。
“陛下,您重用波斯人担任维齐尔,甚至让波斯学者参与修订法律,不少阿拉伯旧勋抱怨‘阿拔斯王朝已变成波斯人的王朝’;您还下令将宫廷语言改为‘阿拉伯-波斯混合语’,废除纯粹的阿拉伯部落用语——这些举措虽赢得波斯精英支持,却也激化了与阿拉伯旧贵族的矛盾,您真的要继续推行吗?”军事大臣赛义夫·伊本·欧麦尔忧心忡忡地问道,手中捧着一份贵族联名抗议书。
曼苏尔坐在临时搭建的议事帐篷内,案几上摆着波斯萨珊王朝的《帝王宝鉴》与阿拉伯部落的《议事录》。他拿起一份行省总督的任免名单,对欧麦尔说:“赛义夫,重用波斯人不是要偏袒,是要吸纳治国之才;混合语言不是要抛弃阿拉伯传统,是要让不同族群的臣民能顺畅沟通。你看倭马亚王朝为何衰落?因他们坚持‘阿拉伯人至上’,将被征服地区的人视为‘二等臣民’,最终失去民心。我们要建立的,是‘大食人的帝国’,不是‘阿拉伯人的帝国’——这才是让帝国长治久安的‘回家’之路。”
他当即召集阿拉伯旧勋与波斯新贵,在朝堂上公开阐述:“自穆罕默德先知传法以来,伊斯兰文明便不是单一族群的文明,是包容所有信徒的文明。阿拉伯人的荣耀,不在于垄断权力,而在于引领文明融合;波斯人的智慧,不在于复兴旧朝,而在于为帝国注入治理活力。谁若再以‘族群’为由阻挠融合,以国法论处!”
此后,曼苏尔以“构建集权帝国”为核心,展开了更深入的举措:在文化上,创办“智慧宫”的雏形,召集阿拉伯、波斯、希腊、印度的学者,翻译古希腊的哲学著作、波斯的科学典籍、印度的数学文献,为后来的“翻译运动”奠定基础;在宗教上,扶持什叶派中的温和派,同时包容逊尼派,避免宗教冲突;在基建上,于公元762年正式动工修建巴格达,将其规划为圆形城市,以哈里发宫为中心,辐射出商业区、住宅区与宗教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公元767年,曼苏尔平定北非的倭马亚残余叛乱,将帝国疆域稳定在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北非的范围;同年,他下令编纂《阿拔斯法典》,将伊斯兰教规与波斯传统法律、罗马法元素融合,形成适用于多民族帝国的法律体系——这不仅是帝国治理的准则,更是多元文明融合的象征。
“陛下,巴格达已初具规模,《阿拔斯法典》也已颁布,可帝国东部的印度河流域爆发土著起义,他们不满税收过重;更有大臣上奏,说‘您晚年多疑,诛杀了不少潜在威胁者,甚至包括有功之臣,恐会失去人心’——我们该如何应对?”伊本·穆卡法再次紧急求见,语气中满是焦虑。
曼苏尔走到巴格达的城市模型前,手指在印度河流域与巴格达之间划过——那里是帝国的边疆与心脏,也是他毕生心血的凝结。他却神色平静:“穆卡法,印度河流域的起义,可通过减免赋税、任命当地贵族为副总督来平息;至于诛杀功臣,是为了帝国的稳定——乱世用重典,盛世靠制衡,这是帝王的无奈。传我命令,命伊本·哈立德前往印度河流域安抚土著;同时下令,今后诛杀大臣必须经过‘维齐尔会议’审议,避免滥杀——我们以铁腕巩固集权,却要用包容赢得民心。”
就在曼苏尔准备进一步完善巴格达的建设、推动“智慧宫”发展时,青冥子走进了临时宫殿,竹杖上的铜铃轻响。曼苏尔抬头,看到这位身着东方服饰的道人,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此前在诛杀阿布·穆斯林的前夜,他曾在梦中见到过对方,对方以“融合为基,集权为梁;包容为路,可归大食”点化于他。
“先生是来自远方的智者吗?”曼苏尔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尊重,“我构建帝国,推动融合,是为了让大食的所有臣民找到‘回家’之路,不知您对‘集权与归途’有何见解?”
“我是一个追寻‘帝国长青’的旅人。”青冥子指着宫殿外的景象——阿拉伯士兵与波斯官员一同巡查工地,希腊学者与印度商人在集市交流,不同信仰的人在清真寺旁的茶馆和平共处,“你建立的不是简单的集权帝国,是‘融合’与‘认同’的共同体——这便是大食文明最本质的‘回家’之路。”
“可我担心,后世的哈里发会忘记‘融合’的初心,陷入权力斗争与族群分裂,让这‘回家’之路半途而废。”曼苏尔轻声说道。
“帝国的长久,不在个人的铁腕,而在制度的传承与融合的深度;文明的归途,不在一时的集权,而在‘多元共生’的共识。”青冥子说,“你看这巴格达城,它已成为多元文明的交汇点,让不同族群的人得以共生;你看这《阿拔斯法典》,它让不同信仰的人得以依规生活,为帝国的稳定奠定了基础。你此刻的每一步,都在为大食文明的‘回家’之路刻下永恒的印记——纵使王朝更迭,‘融合集权’的精神也会永远传承。”
曼苏尔眼中露出释然的笑容:“先生所言极是!我会继续推动融合,完善制度,让大食的‘回家’之路,永远向所有认同它的人敞开。”
曼苏尔在位二十二年,通过一系列改革与建设,将阿拔斯王朝推向了稳定与繁荣——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支撑了王朝五百年的统治,修建的巴格达成为中世纪世界的文化与商业中心,创办的“智慧宫”雏形为后来的“翻译运动”与伊斯兰黄金时代埋下伏笔。公元775年,曼苏尔在前往麦加朝圣的途中病逝,享年七十一岁——他被后世誉为“阿拔斯王朝的真正奠基者”,其治理理念被视为伊斯兰帝国从“扩张”走向“稳定”的关键转折。
青冥子站在曼苏尔的墓前,墓旁的棕榈树已长得郁郁葱葱,远处的巴格达城内,不同族群的人仍在按他规划的城市格局生活,《阿拔斯法典》的精神仍在影响着伊斯兰世界的法律体系。他轻声道:“曼苏尔,你做到了。你以融合为基,以集权为梁,在大食文明的‘回家’之路,写下了最厚重的‘奠基之章’。你的崛起,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力,是为了王朝的稳定;你的改革,不是为了阿拉伯人的垄断,是为了多民族的共生。从此,大食帝国有了‘集权’的骨架,臣民有了‘认同’的纽带——因为真正的‘家’,永远在对融合的追求中,在对集权的平衡里。”
青冥子哲理语录
“大食的回家之路,可由融合铺就,可由集权指引——因共生为魂,而人类与文明共荣。曼苏尔建朝定根基,非为专制,是为寻‘稳’:稳在制度的融合,稳在族群的共生,稳在大食臣民对归属的渴望。剑可定江山,却定不了认同的边界;权可掌集权,却掌不了文明的共生。当一个哈里发能以远见为灯,以融合为帆,在王朝更迭中为帝国构建稳定的框架,他便成为了历史的‘奠基者’,指引着无数人,在认同与共生中,找到属于大食的‘回家’之路。”
本章历史注
本章聚焦曼苏尔(公元714年-公元775年)的核心人生节点,涵盖其出身阿拔斯家族、参与推翻倭马亚王朝、公元754年即位为哈里发、755年诛杀阿布·穆斯林平定叛乱、推行中央集权改革、762年动工修建巴格达、编纂《阿拔斯法典》、扶持“智慧宫”雏形及775年病逝等事件。他是阿拔斯王朝杰出的政治家、帝国奠基者,其统治期间确立集权制度与多元融合政策,是公元8世纪中期伊斯兰帝国稳定与文明整合的关键人物。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