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回家:人类溯源之旅 第三章 《裂纹》630 万年前埃塞俄比亚裂谷带)

埃塞俄比亚裂谷带的湖床,犹如一件被岁月无情摔碎的陶器,那一道道干裂的纹路向天际无尽地铺展着。

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泻而下,将这片土地炙烤得仿佛要燃烧起来。露的曾孙族,在这恶劣的环境下,已然退化成弓背行走的残影,艰难地在这荒芜中求生。

十四岁的燧,身形虽显稚嫩,却透着一股坚韧。他紧紧地握着改良的第三代骨笛,这根股骨管可不一般,上面嵌着锋利的火山玻璃碎片,此刻正以82赫兹的频率微微震颤,发出预警。

燧的身体在漫长的进化中也有了独特的变化,他的视网膜底层悄然进化出感光色素层,这可是人类视杆细胞的前身,让他拥有了超乎常人的视力,能够捕捉到五十公里外积雨云反射的紫外线波纹。

燧深知水源对于族群生存的重要性,在这极度干旱的时节,寻找水源成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事。他将骨笛插入灼热的玄武岩裂缝,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丝线索。

此时,突变的TAS2R38基因发挥了作用,让他尝到了地下水那带着金属腥味的气息。这个发现,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看到了希望。

为了获取珍贵的水源,燧和族人们开始了艰难的挖掘工作。在接下来的五个昼夜,他们在炽热的阳光下,不辞辛劳地挖掘着。

燧的拇指球因为不断地用力,结出了厚厚的茧子,指间关节也因为长时间使用工具,出现了人类史上首个“工具手”的45度屈曲畸形。

这看似痛苦的变化,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在未来的200万年后,这种病理特征将成为鉴定能人化石的重要标尺,见证着人类在进化道路上的勇敢探索。

月蚀夜,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缓缓遮住,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神秘的黑暗之中。燧在梦游状态下,不小心摔碎了珍藏已久的蛋白石。

这颗蛋白石,被后世称作“裂谷星图”,它的破碎瞬间,仿佛触动了燧大脑中的某根神秘神经,他的前额叶突然涌现出强烈的几何解构冲动。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洒向大地,燧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他拿起黑曜石刃口,精准地敲击燧石结核的120度棱角。一下又一下,随着敲击声,剥落的石片边缘逐渐形成了2.7厘米的连续切割面。

这看似简单的石片,却是旧石器时代最早的预定形工具,其意义非凡。

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应力纹路与2025年3月6日20:03分上海同步辐射中心观测的量子纠缠态存在拓扑同源性,这一奇妙的联系,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将人类早期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研究连接在了一起。

族群中的其他成员看到燧制造出如此神奇的工具,纷纷开始模仿这项危险的技艺。然而,这项技艺并不容易掌握,石片飞溅的危险时刻威胁着大家。

在十二个尝试的成员中,有七人不幸因石片飞溅而失明。但在这场磨难中,幸存者们的视觉皮层发生了代偿性增生,从而发展出了三维空间重构能力。

当燧用石刃剖开剑齿虎胃囊,获取半消化植物时,他的AMY1基因拷贝数暴增。这一变化标志着人类从单纯的食腐向杂食过渡的生理革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旱季的迁徙途中,燧时刻留意着周围的一切,试图从自然中找到生存的启示。他偶然间发现了龟甲裂纹与星斗轨迹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对应关系。

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他认真地用石刃在龟甲上刻划出十二道放射状沟壑,其中第三道与第五道的夹角,竟然恰好等于当时的地轴倾角,也就是23.7度。

这个看似简单的刻画,被族群里的其他成员视作诅咒图腾,可实际上,它是人类最早的历法雏形。

在遥远的2025年3月6日20:05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接收到了这段刻痕反射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一发现,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人类早期智慧与宇宙之间那微妙而神秘的联系。

燧对裂纹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执着,他强迫症般地在每个工具表面刻制裂纹。这种行为看似奇怪,实则是他大脑中NRG3基因显性表达的结果,这个基因与精神分裂相关。

然而,正是这种病态的执着,催生出了一套工具分类系统。带三道裂纹的石斧被指定用于砍树,而有着波浪纹的刮削器则专门用来处理兽皮。

在族群中,分工的雏形开始慢慢显现。甚至有某个雌性,用裂纹数量来记录自己的生育次数,这一简单的行为,是抽象计数概念在生物性上的萌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雷暴季的某个子夜,天空中电闪雷鸣,狂风呼啸。一道耀眼的闪电如同一把利剑,瞬间点燃了树脂浸透的猴面包树。

那熊熊燃烧的大火,照亮了整个夜空,也让燧看到了火的力量。他冒险保存下了火种,然而,在无情的暴雨中,火种还是熄灭了。

但燧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火的探索。他在不断地尝试中,意外发现了燧石撞击黄铁矿能够迸发火星。

这一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当第七次尝试点燃干燥的翼龙粪便时,他体内的FOXP2基因与MAOA基因产生了协同效应。

这两个基因,一个与语言发展相关,一个与冒险行为相关,它们的协同作用促使燧发明出了持续旋转钻木取火法。

虽然此时的人类还尚未掌握持续控火的能力,但这一发明无疑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这场持续三昼夜的实验,充满了挑战和失败。但在这个过程中,族群发展出了前所未有的耐力。

燧的跟腱在反复跪坐中延长了1.2厘米,骨盆倾斜角也发生了改变,使得直立行走的效率提升了37%。

当他的石制钻头在黄铁矿表面磨出纳米级的石墨烯薄片时,这些微小的碳晶体结构,将穿越漫长的时空,在2025年成为量子计算机破解古人类基因密码的重要物理载体,见证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智慧的伟大历程。

燧在临死前,心中满是对族群的牵挂和对自己毕生观测的不舍。他用石刃在岩壁上刻下了自己一生所观测到的星图裂纹,那每一道刻痕,都饱含着他的智慧和心血。

他的血液缓缓渗入方解石结晶,永久封存了白细胞中的线粒体DNA。三百万年后,当“记忆之链”家族的后裔在敦煌莫高窟描绘飞天壁画时,那些精美的卷草纹的弧度,竟与燧当年刻下的岩画裂纹完全吻合。

在2025年3月6日20:08分,中科院团队通过荧光同位素检测,在这幅壁画颜料中惊喜地发现了燧的线粒体基因片段,这一跨越时空的奇妙发现,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传承和延续是如此的神奇。

在迁徙的族群里,燧的侄女正用裂纹石刀切割羚羊肌腱。突然,她的子宫传来一阵绞痛,这是人类首次经期提前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营养改善导致性成熟加速。

她暗红的血液缓缓渗入石刀的裂纹,在微观层面形成了铁元素富集层。这把沾染经血的工具,在七百万年后,被考古学家误认为是祭祀法器,可实际上,它象征着生命传承与生产劳动之间那紧密的血脉联结,见证着人类在生存与繁衍道路上的不断前行。

当燧的尸体被秃鹫啄食殆尽,他刻制的星图裂纹却仿佛有了生命。

它们静静地吸收着银河系中心黑洞喷流的辐射能,等待着在某一刻绽放出独特的光芒。在2025年3月6日20:10分,这些裂纹在量子层面突然苏醒。

上海同步辐射中心的纳米探针显示,裂纹中的磁铁矿晶体正在排列出人类DNA的双螺旋结构,而那螺旋的末端,赫然指向猎户座参宿四方向,那正是沙赫人始祖托迈头骨化石在星空中的镜像坐标。

这一奇妙的现象,仿佛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将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此刻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你,视网膜后的视锥细胞里,某个调控色觉的OPN1LW基因序列,正与燧在630万年前突变的光敏基因完全重合。

当你的目光扫过这个句号时,七百万年的时光裂纹正在量子泡沫中悄然弥合。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回家:人类溯源之旅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