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听说被杀的是乙失夷男的族叔,顿时议论纷纷,互相交换意见。
但是他们虽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却没人敢向李世民进言。
李世民被吵的十分不耐烦,于是就说道:“诸位公卿,你们到底是战是和?我召你们过来是听你们的意见的,不是听你们吵吵的。”
李承乾说道:“陛下,臣认为只能战,不能和,区区薛延陀根本不足为虑。”
李世民斥责道:“代王休得妄言。这大殿之上的诸位公卿,哪一个不是你的长辈师父,哪一个不比你有处理朝政的经验?”
“你一个少不经事的年轻后生,又岂敢在我这议政大殿之上大言不惭,妄议国事?”
李承乾反驳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从政经验并非只能通过阅历来积累,也可以从前人的成败得失中学习借鉴。”
“就说这个薛延陀,当初卫国公消灭东突厥后,漠北铁勒各部群龙无首,纷争四起,我大唐本可乘胜追击,一举荡平漠北。”
“然而由于当时魏文贞公的劝阻,陛下才选择偃旗息鼓,与民休息。”
“结果边塞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富足,反而使得薛延陀做大做强,成为边塞的一大祸患。”
李世民点头赞许道:“嗯,你说的倒是不无道理。其实过后不久,我也很后悔听了魏征的话。”
“之所以仍然听从劝谏,只是害怕因此堵塞了群臣进谏的道路。”
“如今看来,确实是到了彻底解决薛延陀的时候了。”
房玄龄问道:“陛下是选择开战?”
李世民:“代王已经说了他的意见,他支持开战。梁公你呢?也说说你的意见。”
在长孙无忌没有表态之前,房玄龄并不想率先出头。
这并不是说房玄龄还要看长孙无忌的脸色,只是他不想主动招惹麻烦罢了。
现在既然李世民问他了,那他就不能不说一下自己的态度。
他说道:“臣平时不常关注边塞军务,因此不太了解边镇各城的情况。是战是和,全凭陛下圣断。”
李世民笑着看了他一眼,没作计较。转而又问长孙无忌:“赵公,你是什么意见?”
长孙无忌脑子转的飞快。综合分析刚才的信息,他已经确定皇帝不想和亲。
敢杀乙失夷男族叔的人,除了承乾之外,边塞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人。
而如今承乾就站在大殿之上参与朝议,这就说明皇帝是支持他开战的想法的。
再有就是,金山公主已经自尽,朝廷能派出的公主只有晋阳和衡山两人。
且不说她俩年龄太小,单是嫡公主这层身份,李世民就不可能让她们去和亲。
长孙无忌说道:“臣赞同代王的意见,与薛延陀开战。”
褚遂良提醒道:“赵公,兵戎大事,事关十几万人的生死存亡,赵公不可不慎言啊。”
长孙无忌说道:“戎狄之人寡廉鲜耻,背信弃义。乙失夷男反复无常,多次反叛大唐,所以对于薛延陀,臣认为应当剿灭,而不是安抚。”
李世民非常认同的点点头,转而又问李世勣:“英公,你在并州经营十六年,多次与薛延陀作战。朝堂之上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薛延陀。”
“你来说说,到底是打的好,还是不打的好?”
李世勣说道:“回陛下,薛延陀远居漠北,中间又有千里戈壁阻隔,恐怕我大唐将士难以远征。”
“陛下若决定不和亲,也只能是加强边防,严阵以待薛延陀入侵罢了。”
李世民:“是啊。当年卫国公生擒颉利,也只是突袭定襄,满打满算不过六百里。”
“如果我们出兵郁都军山,则足足有八千里之远,确实很有难度。”
褚遂良说道:“陛下,当年卫国公消灭东突厥,漠南胡人各部悉数归顺大唐,漠北各部群龙无首。”
“乙失夷男不过突厥下属的一个首领,陛下钦赐他象征大可汗的战鼓和大纛,命他统领漠北各部。”
“去年陛下应允与他们和亲,在北门接受他们敬献食物,四方蛮夷酋长共同见证。”
“如今杀了乙失夷男的族叔,若是再反悔和亲的话,只怕薛延陀人会深感羞辱,而四方蛮夷也会认为陛下背信弃义。”
“龙沙城以北,薛延陀人数众多,朝廷就算想讨伐他们,也终究不能全部消灭。”
“一旦乙失夷男要挟其他铁勒各部与我大唐为敌,则前年之战恐怕在所难免。”
“虽然薛延陀人无法攻破长城,但是朝廷则需要派驻更多的部队驻防。这对府库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高履行是申国公高士廉的长子,也就是长孙无忌的表弟。
他担任户部尚书,这时也开口说道:“陛下,前年为抵御薛延陀入侵,朝廷一共动用兵力将近三十万,耗费粮草巨大。”
“如今河北有七处粮仓,仍然没有补足前年支出。一旦再次大举用兵,只怕河北的粮草储备就要全部耗光。”
“隋末战乱,中原和河北各地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
“虽然经过陛下十七年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但是户数人口仍不及隋朝三分之二。”
“民生尚且不能自足,陛下又如何忍心再向百姓增加赋税?”
褚遂良接着说道:“陛下为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所考虑,不惜骨肉分离,让自己的女儿远嫁万里之外的漠北大漠。”
“芸芸众生,谁不对陛下感恩戴德?就是上古的圣王,如尧舜禹汤,其仁德都不及陛下万分之一。”
“陛下即位十七年以来,以仁德信义招抚四方蛮夷,戎狄之人都视陛下为再生父母,四海之内皆为兄弟。”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而一旦陛下悔婚,不仅会让天下人大失所望,只怕后世也不会认可陛下的做法。”
李世民被褚遂良这一番说辞,搞得有些下不来台,面色十分难看。
然而他自知理亏,也就不好发作,只能忍气吞声听着。
其他大臣察言观色,觉得皇帝这是被说动了,于是纷纷表示应当继续和亲。
李世民在群臣的逼宫之下,也只能同意继续和亲。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