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你说,当时是回回兵勇偷竹子引发了格斗么?,在汉人的地盘几个回回偷竹子,你信么?”欧阳说道。
“说这种话的人肯定不了解回民的民风习俗,实情是回民很少偷东西的,信教所致,信与不信全在于你,再说了许多人在一起,将近十个人合伙去偷东西,很难的,不论是汉民还是惠民都很难的。”安妮分析说道。
“当时那个年代,偷竹子是不可能得到大家意见统一的,在汉人的地盘里,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才是道理。”欧阳总杰说道。
继续往下看
事发之后,因为回族人死人了,当地回族人闻讯后,去县衙讨要说法。
“大胆刁民,异地告状,违背大清律法,乱棍打将出去。”县官老爷说。
抬棺告状的结果是被县官老爷以不能越界办案为由赶了回去,衙门中有一个回民衙役名为秦英,眼见回勇受屈,便自告奋勇带人去渭南再告,因为告状的回勇是渭南的。
“大哥,我帮你们,我也是惠民出身,衙门的这一套我懂,走,回渭南府衙告状,讨个公道。”衙役秦英说到做到,领着一班人回到了渭南州府,这里的官比县衙还高了一级。
仗义的人叫做秦英,这也是回回帮回回,在那个年代正常的。你一个小小的华县衙差竟敢跑到渭南来代为小民递送状纸,真是不懂一点官家的规矩,岂有此理!鄙视中...官吏都这么想的。
“你身为华县衙役,竟然替刁民来州府衙门告状,你好大的胆子,吃里扒外的东西,来人,责杖二十大板。”知府曹士鹤签字一丢,说道。
“殴死一汉,十回抵命,殴死十回,一汉抵命,向后照此办理!退堂。”渭南官员曹士鹤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呵斥说道,话语权啊。
“听见了么?看见了么?这就是权力的体现,话语权在汉人手里,事情到了这一步,回回兵勇的家属还是相信政府的,否则也不会告状了,一场普通的刑事纠纷,尚未演变成民族的仇杀。”
“老天爷睁眼啊。”
“然而当地官员未能秉公处理案情,及时调和民族矛盾,一系列不当处置导致民族矛盾一步步激化。”
“汉民先错,官吏后错,错上加错,最后都死了。”
报应么?无辜的人呢?双方加起来死伤上千万啊,千里无鸡鸣。”欧阳说。
“当时恰好天国的哥哥们起义军攻打到了陕西边界,事情赶一块了,华州知州错误的认定这是一起两股宗教势力内外勾结企图颠覆大清统治的阴谋,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安妮说道。
“传贴,传贴,西教和回回勾结一起要造反。”渭南知府老曹声嘶力竭。
“秦不留回,天意灭回”的传帖,四处可见。
不仅如此,他还纵兵烧毁了村里的清真寺,又先发制人,血洗了秦家村。
“孩子,待在地窖里别出来,等汉人走了,你往西走,找你姥爷报仇。”秦家村的族长对儿子说道。
“西北这么大,交通这么堵,通讯靠吼,治安靠狗。”安妮说道。
在那个年代,信息不通畅,整个事件很快就脱离了原有事情的本质。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几根竹子惹的祸真的不算什么了,几百上千根竹子也不算什么了,人命大于天,几条人命和以后的成千上万条人命相比,天地之别。”
欧阳对安妮说道。
“他们要杀死我们!”
“是呀是呀,这一类的传言在无数个回族和汉族的家庭里,以不同的版本传播,恐惧控制了每个人的神经。”安妮说道。
“这不是谣言,是传言,有的发生了,有的即将发生,这日子还能过么?”
“终于,先下手为强成为共同的本能反应。这个时候谁来了也没有用了,耶稣释迦老道都没用了。”
“剪不断理还乱,时间和地点交织在了一起,再也分不清楚谁先谁后。我说的也是事实。”欧阳说道。
“县志记载;有的地方是回民先围屠汉村,有的地方是汉民先劫杀回村,从围村到灭乡到屠县,屠杀越来越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逃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吐槽一下;即便是今天,智能手机也无法做到那么大的地盘信息的及时沟通。大毛和二毛深有体会,无能为力。
“安妮,你说这是老天爷惩罚我们么?曾经美丽富饶的西北关中大地,处处腥风血雨,生灵涂炭,详情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导火索就是几根竹子,通过几根竹子看到的却是汉人话语权的张扬,最后是吃自己种下的苦果,喝自己酿下的苦酒。”欧阳说。
真是应了那句;举头有神明,苍天饶过谁。
“安妮,知道什么是架空么?”欧阳问。
“知道啊,胡说八道呗。”安妮回答。
“我们把曾经的历史当对话、故事说了,这是最好的架空了。”欧阳说。
“是呀是呀”安妮说。
“知道么?后来,清政府派遣直隶提督成明率领5000五千精兵入陕平叛,结果被回民打败了,水花都没飘起几个。”欧阳说道。
“就是就是,当年11月,清政府又派遣胜保率军4万入陕作战,同样遭遇滑铁卢。”安妮说道。
“回回武装打的胜保慌忙逃窜,保命保住实力为主的胜保什么也保不了,胜保就是个草包。”安妮说道。
“是呀是呀,真的很惨,关中及至陕西,陕西及至甘陇,这把火烧起来,一烧就是十年,加上西疆叛乱,剪不断理还乱,西北成一锅粥了,西安以西,全是回回的势力范围,西疆也是,沙俄还在一边虎视眈眈。”欧阳说道。
“在那个时候,小人物,大人物,关键人物,国外人物,走马灯一般的轮换,登台表演。朝廷还有海防和塞防的争论呢,李鸿章和左宗棠。”安妮说道。
“看天下安定,还得是湖南人。至此,左宗棠来了,带来了自己的湘军,平定了回乱。”
“之后,老左同志抬棺入疆,以死明志,收复了天山南北。这是两件事情,先平叛,后平疆。”欧阳总结说道。
“左宗棠指出;“陕回之祸由于汉回构怨已久,起衅之故实由汉民。”
“安妮,你信老左还是信别人?相信老左同志否?老左同志认为是汉人先坏了规矩,事实也就是这样的。”欧阳问到。
“当然是信老左了。”安妮说。
“冲突一起,反应更快,更有组织的是回民,他们有传统呀,回回教就是一个战斗的教,生不畏死,又因为很多回回当过兵勇,出事前,汉民不愿意当兵,回民当兵,顶在前面练出来了。”
“天地轮回,现在好了,回民比汉民能打多了,呵呵,因此在湘军未到之前回民占了绝对上风。”欧阳解释说道。
绝对就是碾压。
致使很多无辜汉民在这场动乱中失去了生命。
“呵呵,左帅来了,终于有报仇雪恨的机会了,汉民汉兵,清军来了之后也开始大规模报复。最终的结果是在整个陕西境内基本上没有了回族的存在。”
“战后怎么办?没办法,清廷将回民叛乱者强迁到西部更远的地方,甘肃、青海、西疆、以免再生事端。只能这样了。”欧阳说道。
“实际上,西北回乱马家军残部的惯性,一直持续到1949年,才被的第一野战军全歼。”
“至此,持续近百年的西北回乱才彻底结束了。”安妮总结说道。
捋的明白否?
“我们真应该致敬老左同志,安妮,没有老左当年的抬棺入疆,还真没有娜扎,热巴,丫丫这些美女。”欧阳说。
“从开始到结束,有人责怪左老宗棠杀戮太重,以至于西疆各民族对朝廷离心离德,呵呵,这就有意思了。”
“难道叛乱了不杀就不离心离德了么?叛乱本身就是离心离德,西疆本来就有准格尔的遗留问题,不能怪左老宗棠杀戮太重。”是不是有点可笑,欧阳这么想着。
题外话,还用架空么?
“安妮,县志不可信,话语权的关系,不少县志估计也是偏向汉人多一点,史书都是胜利者写的,一家之言,是否属实,见仁见智,肯定有一些内幕被历史的长河给冲洗的不见了。”欧阳说。
“这是一段不应该忘记的历史,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忘记。
因为文化宗教的背景不同,竟然有如此惨烈博弈结果。
后人应该警惕、警惕、警惕。
三遍。”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