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来到这个世界半年多了,全国各地,包括包头,都有发展,但是最让人高兴的是福建和江西交界地连成了一片,以后如果再和广东、广西连成一片,呵呵,试看天下谁能敌。
只要农村,不要城市,躲在农村,猥琐发展,欧阳思路,别具一格。
包头为基地,有天津,有魔都,有武汉,有西疆和东北,有陇西铁路一条线。
看看,还真成气候了,起码布局到了,一边发展一边等待就可以了,要什么自行车呀。哈哈,新家坡和天津两家自行车厂马上就可以生产了
缫丝和纺织,棉花和羊毛,制衣和制革,造船和机械,水泥和公路,钢铁和铁路,化工和印染,制药和食品,造纸和印刷,五金和火柴,钨矿和煤矿,还有什么没想到呢,飞机都想到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医院和学校,连厕所都想到了。
对了,还要开发苏北的地下盐浆,提炼精盐,要让华夏人告别吃土盐的历史,这也算是个大事。
食盐氯化钠含量不够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土盐,杂质太多,对身体不利。现在的华夏盐也就五十几的含量。
另外还要关注现在的四大米市,长沙、芜湖、无锡、九江、要派人过去专门负责此事,要成立华夏粮食安全委员会,可以解散的那种,全国统筹安排粮食的生产,运输和储备,救灾和调拨,粮食安全最重要。
下一步还要成立华夏情报安全署,华夏警察总署,水利总署,还有检疫防疫总署,别忘了10年哈尔滨的大鼠疫。成都、西安、天津、魔都、广州、沈阳要建立卫生防疫中心,未雨绸缪。
真是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这些工作都要提前计划好,否则一旦开战,一个漏洞,一个破绽,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个马蹄铁钉的故事。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欧阳亭咕噜咕噜说道。
幸亏上帝保佑,有天使安妮,“安妮,过来,跳个舞,锻炼一下。“欧阳亭有点恬不知耻的抱着安妮,手还放在稍微往下的地方,一边扭,一边在安妮的耳边喃喃的不知道说些什么。
天津塘沽除了大沽船坞外,还有一片片原始的盐场,那里是盛产长芦盐的地方,长芦盐供应京城和北方一些地区。
原本历史上的1914年冬天,31岁的湖南青年范旭东独自一人来到了天津塘沽,站在了这里的海滩边。
盐坨遍地,如冰雪一般,无边无际,他目睹此景,显得有点激动,瞬间,他似乎感觉到了一种升华。
日后范旭东同学对伙伴说:“一个化学家,看到这样丰富的资源,如果还没有雄心,未免太没有志气了。”
范旭东在兄长帮助下,于1900年扶桑留学,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范旭东和妻子回国,北洋政府要把铸有龙洋图案的银元,改铸为袁世开半身像的银元,范旭东被派到铸币厂,负责银元的化验分析,这是他首次担任官职。
按规定每枚银元的重量为7钱2分,纯银含量为96%,可是铸币厂偷工减料,从中贪污,擅自降低纯银含量,发现了贪污舞弊,他向上面反映,要求回炉重铸,均未获准。一怒之下,他只干了两个月就坚决辞职了。
1915年,范旭东就在此地,塘沽盐场,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范旭东亲笔设计了一个五角形的商标,起名海王星,久大精盐问世后,深受欢迎,业务发展极快,各地经销商只做批发,不做零售,随运随销,获利可观,,也引起了官僚、军阀的注目,还有国内外盐商的挤兑、围剿。
日商恬不知耻的在报纸上,散布海王星有毒的谣言,英国驻华公使,甚至企图用军舰封锁天津港,阻止运盐船出港,国内的盐商,更是群起攻伐老范和他的盐厂。
数百年间,全国的食盐产销历来由官商合伙垄断,江淮大盐商们左右着盐的价格,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错综的利益集团,久大精盐在很长时间内无法销到长江以南,无利不起早,可见盐业是多么的赚钱,呵呵。
1917年,久大精盐仅仅销出1万担,六年后增加到4万多担,1936年达到顶峰,约50万担。
从建厂到高峰,二十一年的艰苦抗争,在华夏发展工商就是这么难,老范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熬过来了。
当时,奉系军阀驻天津的司令李景林,曾以筹军饷为名,行绑票勒索之实,要范旭东捐军饷20万元。
二十万,你咋不抢呢?呵呵,这就是抢,范旭东理直气壮地拒绝了李景林的无理要求,结果李景林下令扣留范旭东,以范旭东的性命难保相要挟。
后经找人斡旋,由公司背着范旭东同学,筹款8万元送了过去去,老范才脱险归来。
看看官方文字;李景林也曾担任省长,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是另一个李景林,呵呵,是否有点不可笑。想哭不?
和精盐相比纯碱更是为欧、莓国家所垄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德国佬的潜艇,欧亚交通阻塞。由于我国所需纯碱都是从英国进口的,一时间,纯碱非常缺乏,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
垄断华夏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趁机囤积居奇,谋取暴利,致使碱价飞涨。1917年的纯碱市价高达每担12两白银,为大战前夕的4倍。
纯碱,是范旭东1926年给碳酸钠起的商品名,我们今天一直在用这个名称。
老范同学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业公司,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华夏的纯碱。他聘请正在莓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出任总工程师。
侯德榜,就是老侯,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1907年,他曾到魔都学习了两年铁路工程,毕业后,在当时正施工的津浦路上谋到了一份工作,1911年,侯德榜弃职并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学堂,1913年,被保送入莓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当范旭东和侯德榜一行去国外参观学习时,英国人嘲弄地说,你们看不懂制碱工艺,还是看看锅炉房就好了。
老范和老侯顶住了压力,一点一点的谈,最后在莓国谈成了,省了不少钱,买了一部分专利和工艺设备,如合成氨高压压缩机、循环机、水泵和铜洗设备,采用德国货,合成塔、冰机、造气炉、鼓风机,采用莓国货,锅炉,采用英国货,不锈钢硝酸设备,采用瑞典货。
这些优质机器设备为建成优质工程打下了基础,确保了技术的先进性。
对内行来说,以前的制碱,有两种方法,先有法国人N.路布兰法,再有比利时人E.索尔维法,后来最厉害的是华夏人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当然还有天然制碱法就不说了。
前面两种制碱方法各自都有缺点,简单说就是效率低,污染大,侯氏制碱法新工艺就是;把氨厂和碱厂建在一起,联合生产,所以叫做联合制碱法,这就是节省,什么都节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