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在安妮的喃喃细语的解说中,欧阳亭同学终于了解了,这是一个可以比美大清牛人古鸿铭的另一个牛人,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是天生拿着火炬给别人照亮道路的指路人。
在那个年代,在封闭和黑暗的大清王朝,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就像是划过天际的流星,光彩夺目。
也像一缕清新的清风,给憋气封闭的空间带来了一丝丝活力。
他们的名字,永彪青史,他们的功绩,千秋永照。
希望我们和后世的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听完安妮的讲述,欧阳亭默默地抱着安妮也不出声,但是安妮感觉到了指挥官抱的有些紧,就是不知道这样子会不会影响到呼吸,反正她自己呼吸和不呼吸都可以。
“报告指挥官,我有点喘不过气来。”安妮弱弱的说道。
饭小胖式的安妮幽默,哎,一个说的也有点多了,一个想的也有点多了,抱的有点紧了。
想多了,想多了不是,一日之计在于晨,现在已经傍晚了,一日之计已经过了,该做饭了,欧阳亭拉着安妮走了,根本就不管你是不是想多了。
厨房内,欧阳亭和安妮一起忙活,杀鱼、杀鸡、择菜、和面、分工明确,欧阳亭同学当仁不让地当起了大厨,挽了挽袖子,抡起了炒瓢,还念着液化气炉子,打开了电炉,当当当,表演开始了,不得不说,欧阳亭同学喜欢做饭。
红烧黄河鲤鱼,鲤鱼先改刀过油,起锅烧油,葱、姜、蒜、大料、一点面酱、没有蚝油加点白酒,焖三十分钟。
大葱爆炒羊肉,二分钟完活,看的安妮目瞪口呆。
西疆大盘鸡,加辣椒炒,使劲炒,炒出油,加水焖,放点面条,西北噪子面的那种面条,扯得宽宽的,厚一点,再做点辣椒油,暴油烹锅,辣子加得多多的,看起来喜庆,最后一个拍黄瓜,加一个红壤西瓜色拉,开造。
欧阳亭同学拼命吃,安妮同学是看着欧阳亭同学吃,终于可以告别营养餐了,我会怀念那甜咸的米粉味道的,毕竟那是穿越者的初恋,欧阳亭同学如此想到,睁着眼睛说瞎,吃着好吃的,怀念营养餐,这样的话,不怕打雷么?
又是一个清晨,又是浑身似铁,又是一炮冲天。
基地外,欧阳亭同学和狗狗遛弯呢,心思却飞到了天外。
杨廉臣,在欧州留学期间主攻轮机专业,也涉及船体工程、机械制造、枪炮兵器、成绩优异,1880年10月,法国、英国、比利时、溜达了一圈的欧阳廉臣学成归国,曾担任船政工程处制机总工程师,他与魏瀚、陈兆翱等同学一起,先后设计、监造开济、横海、镜清等一批新式军舰,他负责轮机设计和制造,为华夏近代著名造机专家,为发展华夏造船工业做出重要贡献。
郑清濂,留学法国,入法国瑟堡造船工程学校,入德、比、英等国留学,得工学博士学位后,留在柏林监造铁甲船。1883年,光绪九年回国,升四品花翎都司,为马尾船政工程处制船总工程师,计监造“镜清”、“寰泰”、“开济”、“广甲”、“广乙”、“平远”等9艘舰船,开辟过新船坞。
郑清濂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作风清白,艰苦创业。
魏瀚,军舰制造专家,留学法国学习造船专业,并到马赛造船厂、比利时兵工厂、德国克虏伯炮厂考察,曾被法国皇家律师公会聘任为助理员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建成华夏第一艘大型巡洋舰“开济”号。
此人现如今在g州,帮忙船务。
“安妮,给个建议,北方船舶的总办,郑清濂、杨廉臣、魏瀚这三个人先用谁?”欧阳亭同学问道。
“呵呵,你都排在第一了,决定了才问我,当然是郑清濂了。这是我们华夏自己培养出来的华夏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之一,“龙威”号的制造成功,不用一个洋员、洋匠,标志着华夏造船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的阶段。”安妮说道。
“哈哈,好,我先跑一趟福建船政局了,找老先生谈谈,安妮,回见了,您那。”欧阳同学没影了。
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造船厂,简称闽局、闽厂,是闽浙总督左宗棠先生在1866年创办的。
福州船政局,华夏轮船海运业的鼻祖,摇篮,没有之一,福建帮的老家。
“郑先生,冒昧打扰,多有不便,请多多见谅,小子海外华人,祖籍山东,前些日子从袁世开总督那里买下了大沽船坞和机器厂,水泥厂,合并为北方船舶,小子想请先生出山,担任北方船舶的总办。“欧阳亭同学躬身拱手说道,别说,还挺有礼貌的,起码不讨厌,看着挺顺眼。
“啊,还有这码事,愿闻其详。“郑清濂平平淡淡的说道。
“学生打算在唐山天津一带建立工业园区,以造船、机械、化工,纺织为主,钢铁矿业为辅,给华夏打个工业基础,这事情吧,早晚得有人干,晚干不如早干,先生打头,江南船舶的欧阳廉臣先生,黄埔造船的魏瀚先生随后跟上。“欧阳亭同学老老实实地说道。
“他们两个都打算出山么?“郑清濂喝了口茶,问道。
“这不,你老是第一个么,江南那边还没谈呢,不知道找谁谈最有把握。津塘先开张,时间不等人,其他的可以慢慢谈,慢慢来。”
“第一个船厂关键是要培养人才,我的计划是先铆后焊,先货轮后军舰,我手里有德国人需要的王牌,所以呀,津塘工业园可以借助德国人的力量。”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设备有设备,先走出第一步,怎么样郑先生?为华夏,为北洋水师死去的先辈。”欧阳亭同学煽情完毕,鞠了一躬。
“好、好、好、后生小子,我答应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郑清濂大义凛然地说道。
这个年代,人们注重承诺,一个誓言就是一辈子,何况眼前这位廉洁之士。
1927年,郑清濂逝世。
他逝世时,家无长物,无力治丧,由其女婿、驻比利时国全权大使王景岐及门生等办理后事。
以此致礼致敬。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