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
鹅毛般的大雪刚刚停止了它疯狂的飞舞,削面的寒风仍在呼啸地吹着,天气冷的连空气都似乎被冻结了一般。
虽然无月,但皓皓白雪却把夜空映照的一片通明,依稀可见到附近村落和群山的轮廊。在这寒冷的冬夜,人们己经早早的用过晚饭,舒舒服服的泡了个热水脚,搂着孩子或老婆钻进了炕上的热被窝里。
旷野一片静寂,偶尔从远处传来一两声低沉的犬叫,那几株枝叶早己脱落的大树,孤零零的在寒风中挺立着,衬得这洁白无暇的琉璃世界,更加单调而凄凉。
这是山西古灵县的城郊,一个用青砖围成一人多高的大院子里,有四五间精致讲究的房舍,红漆枣木大门前,有一口辘水井,两边裁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却全被白雪所覆盖,很显然,这并非一般农家的住处。
此时,在这个院子的东厢房里,从窗纸上透射出明亮的灯光,一个儒生装束,年约四旬的中年汉子正愁眉紧锁,负着双手在里面踱来踱去,一付忧虑不安的神情。
坐在床沿上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美貌少妇,也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她那美丽、焦急的双目,随着丈夫身子的走动而移来移去,显得那么软弱、无助。
在少妇身前的桌上,有一个色彩斑澜的木匣,木匣旁边的一块红绸己经铺开,上面放置着一个玲珑剔透的王观音像。
这座玉观音像,是用一整块碧玉雕刻而成的,长不及一尺,做工精巧无比,且通身散发着一种柔和、碧绿的光彩。
识货的人一见到这玉观音,便知它是件价值连城,世上少有的稀世珍宝。别说是一般商人,就是家财万贯的巨贾,名列朝纲的官老爷们,家中也未必拥有此等宝物。这样的东西,能见到它的地方,一般都在皇宫内院。
虽然亮着灯光,但整个房间仍萦绕着那种梦幻般的碧绿色彩。那慈眉善目,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正端坐于莲花台上,手持玉净瓶,把那圣洁的甘露,用柳枝洒向她所怜爱的芸芸众生。
既然是富商巨贾、王公大臣都未必拥有的东西,那眼前这个在房间里踱着步、心存焦虑的中年儒生,又怎么会拥有这世上罕有的玉观音呢?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原来,这中年儒生姓李名如龙,将门之后,先辈李旭庭曾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手下的一员大将,由于作战英勇,屡建战功而深得赵匡胤的赏识。
灭掉后唐,平诸国之后,天下一统,赵匡胤登上帝位,而此时的李旭庭也已五十有八了,虽然是一位将军,但他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伴君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这些例子,都有前车这鉴,他不敢步前人的后尘,有意效仿战国时期的范蠢。
一天,李旭庭六十大寿时,皇帝亲往祝贺,酒宴当中,他趁机在赵匡胤面前来个杯酒释兵权,并称言年纪老迈,且思念故土,恳求皇上恩准告老还乡。
赵匡胤和群臣听了他的请求,都大感意外,一致劝他留京为官,享受荣华富贵,但李旭庭去意坚决,在皇帝面前长脆不起。
无奈,赵匡胤只得恩准恳求,为了表彰功绩,在李旭庭归乡的同时,赐他黄金万两,良田千亩,玉观音一座。
就这样,李旭庭带着皇帝的封赐荣归故里,过着山高皇帝远、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弹指一挥间,二百年过去了,李家的子孙再也无人踏入仕途,这也是李旭庭在临终前的嘱咐:不可为官,玉观音要作为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去,切不可丢失,不可变卖。在一次突发的事件中,李家的后代面临着一场灭顶的灾难,在他们居住的地方,方圆数十里内,瘟疫流行,死人无数,整个李姓之人最后只有李如龙的父亲侥幸活了下来,他带着玉观音,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在古灵县城郊定居了下来,靠着手中的积蓄赐购置田产,建立家业。
李如龙三代单传,父亲生他,他生儿子李庸,都没有兄弟姐妹,一家人过着相亲相爱、悠闲无争的快乐生活。
然而,又有一件意外的事情,由于李如龙的仁慈,却给自己招来了极大的麻烦。
一个夏夜,李如龙一家人正在院内纳凉,一个小偷从后门潜身而入,进屋行窃。最后,在主人卧房的一个极为隐秘的地方,他发现了那座玉观音,惊喜之余,心情显得异常激动,一不小心而碰倒了桌上的一个花瓶,顿时,只听“啪”的一声脆响,花瓶落在地上摔个粉碎。窃贼大惊,急忙夺门而逃,却被闻声赶至的李如龙在后门口一把抓住。
当时,那窃贼见李如龙是个冠弱书生,心存轻视之意,便和他打了起来,岂知,李如龙虽然没有先辈冲锋陷阳、杀人如败革般的身手,却也自小随同父亲学了一两套防身的拳术,对付一些不会武功的市井无赖之人,还是绰绰有余,不出几招,那窃贼就被打翻倒在地上,狼狈至极。
硬的不行,只有来软的,窃贼见打不过李如龙,便跪在地上连声求饶,称言家中有七旬老母,病倒在床已近月余,因无钱抓药,自己才暗起异心的。
李如龙当时并没有考虑窃贼话语的真假,见他是个孝子,自己的家传之宝玉观音又未丢失,因此也就作罢,在放那窃贼临走之时,他还给了他数两纹银,嘱咐他回去抓药为母治病,以后要好好做人,不可贪恋别人的钱财等等……谁知,恶人总是本性难移,好人也多被欺骗土当,那窃贼在被李如龙好心释放之后,便把他家中藏有宝物的消息,告知了古灵县的一个恶霸,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奖赏。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