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68章 汉孝元皇帝上初元年

话说啊,在汉宣帝甘露四年,辛未年,公元前50年的那个夏天,广川王刘海阳这哥们儿,可真是倒了霉了。

人家说他行为不检点,搞得跟禽兽似的,乱杀无辜。

结果呢,王爵没了,还被一脚踹到了房陵县。

那年冬天,十月份的时候,未央宫的宣室阁还起了场大火。

哎呀,真是霉运连连,喝水都塞牙啊!

那年头,汉宣帝还把定陶王刘嚣给改封为楚王了。

看来汉朝的王爷们也是风水轮流转啊!

匈奴那边儿,呼韩邪和郅支两个单于,都挺给汉朝面子,都派使者来进贡。

不过呢,汉朝对呼韩邪单于的使者,可是更为优待哦,比郅支单于的使者待遇好多了。

哎呀,这可真是让人家郅支单于,有点儿小尴尬了呀!

一转眼就到了汉宣帝黄龙元年,壬申年,公元前49年的春天。

正月里,汉宣帝就屁颠屁颠地去了甘泉,在泰山拜祭天神。

看来皇帝老爷子还是挺虔诚的嘛!

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也挺会来事儿的,跑来朝见汉宣帝,二月份就回去了。

哎呀,这可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

起初啊,郅支单于看呼韩邪单于兵力不咋地,还投降了汉朝,觉得他回不去旧地了,就带着手下往西边打,想攻占匈奴的西部地区。

真是“趁你病,要你命”的节奏啊!

别忘了,屠耆单于的小弟,原本是呼韩邪单于的人,也跑到了西部地区,搞了个自立为王,叫伊利目单于。

结果路上碰到了郅支单于,两边就打起来了。

哎呀,这可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啊!

最后郅支单于干掉了伊利目单于,把他的部下都收编了,一共有五万多人呢。

郅支单于听到汉朝出兵出粮帮呼韩邪单于,他就留在了西部地区。

他估计自己实力不够,控制不了整个匈奴,于是继续向西,想联合乌孙的力量。

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他派使者去见乌孙的小昆弥乌就屠。

可这乌就屠不地道,把使者给杀了,还假惺惺地派了八千骑兵去“迎接”郅支单于。

哎呀,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郅支单于也不傻,一眼就看穿了乌就屠的诡计,直接带兵迎战,结果把乌孙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然后他就一路向北,把乌揭、坚昆、丁令这三个国家都给吞了。

郅支单于这胃口可真是不错啊!他还不死心,多次派兵去打乌孙,每次都赢。

真是“战神附体”!

最后呢,他就在坚昆国建都了。

这坚昆国啊,东边离单于的王庭有七千里,南边到车师也有五千里呢。

天高皇帝远!

从此以后,他就可以在这里称王称霸了。

话说啊,三月春风拂面时,那天上突然冒出个异星,不偏不倚就搁在王良星、阁道星座旁边儿,最后还调皮地钻进了紫微星座里头,像是在捉迷藏。

这会儿咱们的汉宣帝呀,正躺在床上哼哼唧唧,身体欠安得很。

他心里琢磨着,得找个靠谱的大臣托付后事啊,这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于是呢,他就把外戚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这几位老伙计给召到宫里来了。

给他们都封了更大的官儿,史高一跃成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也摇身一变成了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也没落下,被封为光禄大夫。

这几位就一起接了遗诏,辅佐朝政,主管尚书的事务,可谓是重任在肩啊。

终于熬到了冬天,十二月甲戌那天,汉宣帝就在未央宫一命呜呼,驾鹤西去了。

哎,人生苦短啊!

班固这哥们儿就赞叹说了,这汉宣帝治国可是有功必赏,有罪必罚,特别看重考核官吏的能力。

那些大臣啊、学者啊,还有管法令的官员们,全都是自己行业里的翘楚。

说到技巧、工匠、器械这些方面,后来的汉元帝、汉成帝时期,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

这也足以说明汉宣帝时期,官吏们都是兢兢业业,百姓们也都过着安居乐业的小日子。

那时候匈奴内部闹得不可开交,可咱们的汉宣帝却没闲着,他挥舞着大棒,讨伐那些无道的,扶持那些有道的,用他的威严和信义把那些北方夷狄之国都给震慑了。

匈奴单于都仰慕汉朝的仁义,纷纷低头称臣,自愿当藩属国。

这汉宣帝的功勋,可真是犹如天上的繁星,光耀祖先,业绩永垂后世。

说他是“中兴之主”也不为过,那功德简直能跟商高宗、周宣王相提并论了!

再后来呢,癸巳那天,皇太子就顺顺利利地接了皇帝的位子,还去拜了汉高祖的祭庙。

皇太后就被尊为了太皇太后,皇后也被尊为了皇太后。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顺的,就这么着,汉朝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真是可喜可贺啊!

话说啊,在汉孝元皇帝上初元年,公元前四八年那会儿,春季正月初四,孝宣皇帝刘洵就被安葬在了杜陵,同时大赦天下,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啊!

就像咱楼下小吃摊炸串打折一样,大家都乐开了花!

然后呢,三月十日那天,汉元帝刘奭,就给大美女王政君封了个皇后,顺带着把她的老爹王禁,也提上了阳平候的宝座。

哎呀,这王家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刘奭这皇帝啊,还挺有爱心的。

他下诏说:“咱们把三辅、太常、各郡各封国公田,以及皇家林苑的节余经费和产物,都掏出来给贫民发发福利,帮他们创创业。”

他还特意叮嘱,那些家产不到一千钱的贫困户,给他们提供或借贷种子、食粮,这不就是雪中送炭嘛!

这皇帝,可真是体贴民心啊!

刘奭这哥们儿还挺念旧的,把他外祖父平恩戴侯许广汉的同胞弟弟的儿子许嘉,也封为平恩侯。

这不就是家族企业传承嘛,肥水不流外人田,哈哈!

可是啊,夏季六月的时候,传染病开始肆虐了,老百姓们叫苦连天。

刘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命令御厨房减少菜饭,裁减音乐部的官员,还减少了皇家马匹的数量,把省下来的资源都拿去救济难民了。

哎呀,这真是个难得一见的好皇帝啊!

就像咱们楼下那个经常请大家吃串儿的大哥一样,仗义!

但是啊,天有不测风云,秋季九月的时候,函谷关以东的十一个郡和封国竟然被大水给淹了,接着就是大饥荒。

有些地方的老百姓饿得受不了,竟然开始互相残杀,甚至煮吃对方的尸体来充饥。

哎呀呀,这场景想想都让人心惊胆战啊!

幸好汉政府及时转运其它郡、其它封国的粮食来进行救济,这才让老百姓们捡回了一条命。

哎呀,这真是天灾人祸啊,不过还好有政府出手相救,不然可就惨了!

汉元帝刘奭这哥们儿,听说琅邪那边有两个牛人,王吉和贡禹,都是五经方面的扛把子,做人也是清廉正直得不要不要的。

于是呢,刘奭一拍大腿,就派人把这两位大神,请到长安来唠唠嗑。

可惜啊,王吉这老哥在路上就病倒了,一命呜呼,真是让人掉眼泪呀。

不过呢,贡禹这哥们儿命硬,顺顺利利地到了长安。

刘奭一看,哎呦,这人才不能错过呀,立马就让他当上了谏议大夫,这职位可不算小哦!

刘奭这皇帝也挺有意思的,多次找贡禹取经,问问治国的大道理。

贡禹这人也挺爽快,直接跟刘奭说:

“老板啊,你看看古代那些君王,一个个抠门得要命,就收那么一丁点儿税,老百姓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想当年咱们祖宗那时候,宫女就十多个,马儿也就百来匹,真是节省到家了!可是现在的人呢,越来越会享受了,真是没完没了的。

上面怎么挥霍,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模仿,结果大家都开始奢侈了。”

贡禹又接着说:

“咱们现在,要回到太古那种简朴生活是有点难。

但至少可以学学近代的祖宗们,是怎么过日子的吧。

宫殿已经建得差不多了,这个咱们改变不了,但其他开销总得砍砍吧。”

哎呀妈呀,说到这儿,咱得提一下司马光老爷子的话。

他觉得忠臣侍奉君王啊,就得先挑那些难搞的事情来责备一番,这样容易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改正过来;

补足君王的短板呢,那他的长处就会更加耀眼了。

刘奭刚当上皇帝时啊,虚心地向贡禹请教问题呢,其实贡禹应该先说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才对嘛,然后再去谈那些可以慢慢来的事情啊。

可是呢,刘奭这家伙啊,有点儿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毛病啊,而且还特别容易受到小人的影响呢!

这可是当时的一个大问题哦!

但是呢,贡禹却没有提出来这个问题呢!

而刘奭本来就想节俭治国来着啊,贡禹却还一个劲儿地,跟他说这个那个的节俭问题啊!

这是为什么呢??

要是贡禹连这么点儿智慧都没有的话啊!

那还算什么贤人啊!!

知道了却不说出来啊!这罪过可就更大了呢!!

话说啊,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这哥们儿又来信了,说他们的老百姓现在过得那叫一个惨啊,连饭都吃不上。

汉元帝一听,立马就急了,赶紧下令让云中、五原这两个地方调拨了两万斛谷子去救济他们。

哎,这单于也真是不容易,咱们汉朝皇帝也算是够意思了,仁至义尽了吧!

这一年呢,还整了个新玩意儿,就是设置了个叫戊己校尉的职位,让他们去车师原来的地盘上种地。

这也算是开疆拓土,稳固国防的一招儿吧!

转眼间啊,就到了孝元皇帝上初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四七年。

春天的时候,皇帝去了甘泉宫,还去了泰畤祭祀。

这时候呢,乐陵侯史高因为是皇帝的亲戚,就负责了尚书的事务。

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周堪,给他打下手。

这萧望之可是个大儒啊,跟周堪都因为曾经教过皇帝,所以皇帝特别信任他们。

经常一起吃饭聊天,谈论国家大事儿。

萧望之这哥们儿还挺有眼光的,特意选了刘更生这个懂经典的宗室成员和金敞一起跟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

这四个人可是一条心啊,经常引用古代的制度,来劝皇帝改正时弊。

皇帝呢,也很听他们的话。

那史高啊,其实就挂个名儿,啥事儿都不管,所以跟萧望之他们就有点不对盘了。

再来说说,中书令弘恭和仆射石显这两个人吧。

他们从汉宣帝时期,就开始掌管机要事务了啊,精通文书法律什么的。

新皇帝即位后身体不太好,觉得石显这人挺靠谱的,没什么外党,办事又专心,就把政事交给他去办了。

这一下子,石显可就成了朝廷的红人了啊,百官都得巴结他呢!

石显这人挺聪明的啊,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思。

但他内心其实挺阴险的啊,喜欢用诡计来中伤人。

谁要是得罪了他啊,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儿,他都会用严刑峻法来对付你呢!

他跟车骑将军史高也勾结在一起了啊,经常一起反对萧望之他们的意见呢。

哎呀呀,这朝廷里面可真是暗流涌动、波涛汹涌啊!

萧望之这帮人呢,实在是看不惯许家、史家那嚣张跋扈的德行,同时也对弘恭、石显这俩货色把持大权表示强烈不满。

于是呢,他们就跑去跟皇帝说:

“皇上啊,中书可是咱们国家的政治心脏,得找个明白人、公正人来管管。

想当年汉武帝在后宫玩得嗨,才用了那些宦官,这可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咱们现在应该把这些宦官踢出中书,回到古代那种不近刑人的道义上去。”

这话一说出来,史高、弘恭、石显他们可就不乐意了。

皇帝刚上台的时候,还挺低调的,想着怎么改革,但这事儿讨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最后就把刘更生调到宗正当个小官算是了事。

萧望之和周堪这俩哥们儿,可真是热心肠,多次推荐那些儒家大咖和才子去做谏官。

这时候呢,冒出个叫郑朋的家伙,他原来是会稽人,想巴结萧望之,就写了个告状信,说史高派手下去各郡国搞破坏,还揭了许家、史家的弟子们的一些老底。

他把信给周堪一瞧,周堪就跟皇帝说:“皇上,让这郑朋在金马门候着吧。”

这郑朋一看机会来了,就写信给萧望之拍马屁:

“萧将军啊,您现在的目标是啥?

是做到管仲、晏婴那样就退休呢,还是想成为周公、召公那样的传奇人物?

如果您只想做到管仲、晏婴那样,那我就放心了,回家种地去了。

但如果您有更大的志向,想继承周公、召公的大业,广泛听取意见,那我可就全力以赴为您出谋划策了!”

萧望之刚开始觉得郑朋这小子还不错,但后来发现他其实是个心机boy,就再也不理他了。

这郑朋原本是楚国的读书人,一看抱大腿不成,就心生怨恨,转而投靠了许家、史家,然后就把之前告发许家、史家的事儿全都推到了周堪、刘更生身上,说:

“都是周堪、刘更生教我说的,我一个关东人,怎么会知道这些!”

于是,侍中许章就把郑朋叫来面谈。

郑朋一出来,就开始大放厥词:“我跟你们说,萧望之这家伙有五大过错,还有一项大罪!”

另外还有个叫华龙的待诏,这家伙人品也不咋地,想加入周堪他们的团队,但被拒之门外,于是他也和郑朋勾结在一起。

哎呀妈呀,这朝廷里可真是人心难测啊,一场宫廷大戏就这么火热上演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