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58章 赵广汉

话说那汉宣帝元康元年,哎呀妈呀,那春寒料峭的,可是咱们的龟兹王和他家那位高贵的夫人,居然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地跑到长安来拜见汉宣帝。

这皇帝老儿一看,哎呦,乐开了花儿,立马就赏了他们印信、绶带,还封了那龟兹王的夫人为公主,又送了一大堆好东西,这可真是“皇恩浩荡”啊!

这汉宣帝挺会享受,琢磨着得给自己修个陵墓,于是乎,杜陵就这么开工了。

他还下令,让那些丞相、将军、列候,还有家产百万以上的土豪们,都得搬到杜陵去住,一起守护这皇陵重地,这可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一转眼,哎呦,三月了,春暖花开,喜气洋洋。

宣帝听说泰山、陈留那边出现了凤凰聚集的吉祥之兆,未央宫又降下了甘露,这可是大吉大利啊!

于是,皇帝老儿一高兴,就大赦天下,老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这可真是“天下大吉”啊!

这时候,有官员跟宣帝说,他爹刘进应该被尊称为“皇考”。

夏天刚到,五月里,宣帝就下令建了个皇考庙,以此来纪念他爹。

到了冬天,皇帝又加强了皇宫的安保,设置了建章卫尉,这可是“皇宫保镖”啊!

这时出了一位牛人,就是京兆尹赵广汉!

他喜欢用那些刚步入仕途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出身于当官世家的子弟。

这些年轻人啊,有冲劲儿,办事麻利,不拖泥带水。

但也因为这股冲劲儿,最后往往容易摔跤。

赵广汉呢,因为个人恩怨,就把一个叫荣畜的人给判了死刑。

这事儿后来被人揭发了,宣帝就命令丞相和御史去审查。

这赵广汉啊,心眼儿多,想着丞相魏相的夫人曾经杀过婢女,就想用这事儿来威胁丞相。

可丞相哪是吃素的啊,直接加快了审查进度。

结果呢,赵广汉急了,亲自带着官吏兵卒冲进丞相府,把丞相夫人叫出来,当众跪下接受盘问,还抓了相府的十几个奴婢。

这事儿啊,闹得是满城风雨。

丞相魏相可不是好惹的,直接上书给宣帝,为自己辩解。

宣帝就命令廷尉来处理这事儿。

经过一番调查啊,发现那婢女其实是因为犯了错,被丞相责打后送到外宅,然后才死的,根本就不是赵广汉说的那样。

宣帝一听这事儿,心里就不痛快了,直接下令把赵广汉给抓了,关进了廷尉的大牢里。

老百姓和官吏们一听说赵广汉被抓了,都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纷纷跑到皇宫门前去哭号,人数多达数万啊!

有人说了:“我活着对皇上也没啥大用,干脆让我替赵京兆去死算了,让他留下来继续照顾我们小老百姓!”

可惜啊,赵广汉最后还是被腰斩了。

他当京兆尹的时候啊,可是廉洁明察、威严有力、让小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所以啊,大家才会这么怀念他、歌颂他。

这一年呢,还有个叫宋畴的少府,因为说了句“凤凰飞集彭城,但没到长安,不值得赞美”,就被人指控了,最后给贬到了泗水国去当了个太傅。

哎,这官场啊,真是一言难尽!

汉宣帝心里琢磨着,得找些懂政务的博士、谏大夫去当各郡太守和封国丞相。

于是啊,他就任命了萧望之为平原太守。

可这萧望之啊,上书给宣帝说:

“陛下啊,您这么怜悯百姓,总想把恩德播撒到天下每一个角落,把朝中的谏官都派到各郡、国去管理地方事务。

可朝中要是没了直谏之臣,您怎么能了解朝政的缺失呢?

这不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宣帝一听,哎呦,有道理啊,就把萧望之召回朝中,让他当了少府。

咱再说说那东海太守尹翁归吧,哎呦,这哥们儿可是河东人,因为治理郡务成绩杠杠的,被调入京城担任了右扶风这一要职。

这尹翁归啊,为人公正、廉洁、明察秋毫,对郡中官吏和普通百姓的好坏,以及那些坏蛋的罪状都了如指掌。

他啊,对每个县的情况都专门有记载,还亲自处理各县的政务。

要是下属处理事务过于苛急,他就会让他们稍微缓和一些;如果属下官吏办事稍有懈怠呢,他就会亲自查阅相关记录来督促他们。

这尹翁归可不得了,他上任之后,官吏百姓全都怕他怕得要命,但也不是那种“哎呦喂,大佬来了”的怕,是那种“这人太正直了,咱们得规矩点儿”的怕。

就连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吏们,也都改过自新,开始装乖宝宝了。

尹翁归这老兄出任右扶风之后呢,选人用人那可是有一手,专门挑那些清廉公正、嫉恶如仇的官员来当高管。

他待人接物也特别讲究礼节,不管你是他喜欢的还是厌恶的,都一视同仁,公平得很。

但是啊,你要是敢违抗他的命令,嘿嘿,那你可就惨了,他肯定会让你付出代价。

不过呢,这尹翁归虽然权力大得很,但他为人却很温和、谦虚,从来不因为自己有点儿才华就看不起别人。

所以啊,在朝廷里,他的名声可是好得不得了,大家都夸他是个好官。

接下来呢,咱们再说说另一个故事。

那个时候啊,汉朝有个公主嫁给了乌孙王,他们的小儿子叫万年。

这万年,可是受到了莎车王的宠爱啊。

莎车王死后,因为没有儿子,这莎车国的王位就空了出来。

当时万年正好在汉朝,莎车国的人就商量着,咱们既想巴结汉朝,又想讨好乌孙国,干脆就请汉朝立万年为莎车王吧。

汉朝皇帝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啊,于是就派了个使者叫奚充国的,护送万年前去莎车国当国王。

可这万年啊,一当上国王就变了个样儿,残暴凶恶得不得了,莎车国的人民可是苦不堪言啊。

哎呀,这真是人心难测啊!

权力是个双刃剑啊,用得好能造福一方百姓;用得不好呢?嘿嘿,那可就是灾难了!

话说啊,汉宣帝那时候可是想找个人出使西域,于是呢,他就让群臣推荐人选。

经过前将军韩增的推荐,这位上党来的冯奉世兄弟就被选中了,带着皇帝的符节,护送大宛等国的客人一路前往伊循城。

哎,你说这冯奉世兄弟刚到那儿,就碰上了莎车王的事儿。

原来是那莎车王的弟弟呼屠徵,联手邻国把莎车王万年和汉朝的使者奚充国给做了,他自己当上了莎车王。

同时呢,匈奴也出兵打车师城,虽然没打下来,但也闹得沸沸扬扬的。

莎车国这边就派使者出去嚷嚷:“西域北路各国都归我们匈奴啦!”

然后还出兵打南路各国,搞联盟,直接跟汉朝翻脸,让整个西域自鄯善国以西都跟汉朝断了关系。

这时候,都护郑吉和校尉司马都在北路各国之间忙活,冯奉世和他的副使严昌一合计,觉得这莎车要是再不收拾,以后可就更难搞了,必定危及整个西域。

于是呢,他们就拿着皇帝的符节去告诉各国国王,调集各国军队,一共一万五千人,直接去打莎车。

结果莎车城被一举拿下,莎车王自杀,脑袋还被送到长安去了。

然后他们又立了前莎车王兄弟的儿子当新的莎车王,冯奉世带着大军把西域各国都平定了,威震西域啊!

这事儿传到汉宣帝耳朵里,他可高兴了,把韩增叫来说:“恭喜将军啊,你推荐的人可真是太给力了!”

冯奉世接着往西走到大宛,大宛王听说他干掉了莎车王,对他那个恭敬啊,跟对别的使臣完全不一样。

大宛国还给汉朝皇帝献上了一匹叫象龙的名马,冯奉世就骑着这马回到了长安。

汉宣帝一看这马,乐得合不拢嘴,跟朝臣们商量着要封冯奉世为侯。

丞相、将军们都说好啊,可是少府萧望之却持反对意见。

他说:“冯奉世作为朝廷的使臣,本来有指定的任务,但他却自作主张用皇上的名义调兵遣将。

虽然他立了功,但这种做法可不能让后人学啊。

要是封他为侯,以后出使的人都会学他,争相调兵在外族地区搞事情。

这种风气可不能长啊!所以冯奉世这兄弟还是不能封侯。”

汉宣帝一听,这话觉得挺有道理的。

于是呢,就任命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没有封他为侯,这也算是给了他一个既体面又实际的职位啦!

哎呀,话说啊,公元前64年春天,汉宣帝心情大好,决定大赦天下,这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啊,简直让人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

皇上啊,这时候想立个皇后,心里头有几位后妃的娘亲,可是深得皇上的宠爱呢。

皇上心里琢磨着,想让张氏当皇后,可这心里头又有点儿犹豫。

为啥呢?

之前,那霍成君皇后想害皇太子的事儿,还让皇上心有余悸呢。

所以啊,皇上就想找个后宫里头没孩子,而且行事低调谨慎的妃子当皇后。

二月二十六这天啊,皇上就选了长陵的王氏当皇后,还让她当皇太子的娘亲,负责养育太子。

这皇后的爹,王奉光也因此捡了个大便宜,被封为邛成侯。

不过啊,这位新来的皇后啊,并不怎么受皇上宠爱,平时想见皇上一面都难。

五月里,皇上下诏说:

“这刑狱啊,跟万民的生命可是息息相关的。

得让生者不抱怨,死者不怀恨,那才算是好官吏呢。

可现在有些官吏啊,就会使诈、玩弄法令,对律文断章取义,判决案件不公,还不老实上报,让朕都摸不清真相。

老百姓还怎么指望他们呢!

你们这些二千担的官员们啊,得好好管管自己的下属,可别用这样的人。

还有的官吏擅自征发徭役、装饰宾馆驿站,就是为了讨好过往的使者和官员。

这种超职权、违规的事情啊,可是要命的危险啊!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疾病瘟疫的,朕心里头真是怜悯,那些受灾重的郡国啊,你们的田租赋税就免了吧。”

皇上还在诏书上说:“听说古代天子的名字,民间都不常用,为了避讳,我改名为刘询。”

哎呀,这名字一改,果然是天子风范啊!

那时候啊,匈奴国的大臣们看着车师国的土地,那可是眼馋得很啊。

这土地肥沃,又离他们那么近,要是被汉朝占了去,大量垦田、积聚谷物,那可就对他们大大的不利了。

所以啊,他们多次派兵去袭击在车师屯田的汉人,搅得汉人是鸡犬不宁啊。

这时候,咱们的郑吉大将军率领七千多名屯田的汉兵来救援了,结果被匈奴兵给围困了。

郑大将军赶紧派人向皇上报告说:

“车师离渠犁有一千多里地呢,咱们在渠犁的兵力单薄,难以救援车师啊,希望能增派屯田军队。”

哎,这可真是急死个人了!

皇上就和后将军赵充国等人商议,想趁匈奴国力衰弱的机会,出兵袭击他们的西部地区,让他们不能再骚扰西域各国。

可是,丞相魏相上书劝阻皇上说:

“皇上啊,解救危乱、诛除凶暴的兵可以称为义兵,兵行仁义就能称王天下。

咱们可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仇恨就起兵啊,那样的兵可是会失败的。

如果贪图别国的土地、财富而起兵,那样的兵会被别人打败的。

现在,听说各位将军打算兴兵攻入匈奴境内,恕我愚昧啊,我真不知道这样的兵名义何在?

如今边境各郡都很困乏,百姓们父子共穿一件狗皮或羊皮衣服,靠野草野果充饥,他们对自己的生存都感到忧心忡忡的,哪还有心思去打仗啊!

一旦兴兵,即使取得了胜利也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啊!”

哎呀,这魏相可真是聪明人啊,一番话让皇上如梦初醒。

皇上听了魏相的劝告,就派长罗侯常惠率领张掖、酒泉的骑兵,前往车师接应郑吉及其所率将士回渠。

又召前车师太子、正在焉耆的军宿立为车师王;将车师国百姓全部迁徙,让他们到渠居住,将原车师国地区让给匈奴。

这事儿啊,就这么平息了,真是皆大欢喜啊!

最后啊,皇上还任命了郑吉为卫司马,负责鄯善以西的南路地区的安全,这可真是个明智之举啊!

话说那魏相啊,这哥们儿可是个书虫,整天就知道埋头读书,啥书都看,尤其是那些记载汉朝旧事儿的典籍啊,还有前人改良朝政的奏章啥的。

他没事儿就喜欢总结汉朝建国以来的好政策,还列举了一大堆贤臣的建议,像贾谊、晁错、董仲舒等等,然后把这些都奏请给汉宣帝,就想让皇上实施。

魏相这人啊,心细得跟针尖儿似的,对朝政那是一点儿都不马虎。

他府上的官员从地方回来或者休完假,他总是叮嘱他们,把各地的八卦啊,小道消息啊都一一报告给他。

哪个地方出了乱子,或者天灾人祸,地方政府要是敢瞒报,魏相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奏报给朝廷。

魏相跟御史大夫丙吉,这俩人可是携手共进,一起辅佐朝政,汉宣帝对他们俩是百分百信赖。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