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57章 霍家灭族

话说这霍云的舅老爷李竟啊,可是个有故事的人。

他有个老铁叫张赦,两人关系可是铁的不能再铁了。

这天啊,张赦一看霍家那乱成一锅粥的样子,就跟他哥们儿李竟说:

“老李啊,你看现在朝廷里可是魏相丞相,和那个平恩侯许广汉说了算。

咱们得让霍老太太跟上官太后唠唠嗑,先把这两位大佬给整倒了。

然后再把那个现在的皇上给废了,换个新的上来,这事儿啊,得让皇太后点头才行。”

可这计划呢,被长安的一个小哥儿张章给揭发了。

汉宣帝一听这事儿,立马就把案子甩给了廷尉和执金吾,把张赦他们给逮了起来。

哎哟,这下可热闹了,霍家上下更是慌得一塌糊涂。

后来啊,皇上下了道诏书,让大家先别急着抓人了。

霍山他们一听,吓得更是不轻,就凑在一起商量说:

“皇上这是给太后面子,没深究,但这事儿恐怕还没完没了,时间久了还得闹大。

要是真闹大了,咱们霍家可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得赶紧想办法自救。”

于是啊,他们就吩咐霍家的女儿们,回家跟自己的老公商量对策。

这些女婿们一听,都说:“哎呀妈呀,大难临头,咱们谁也跑不了啊!”

就这么一来二去的,李竟又因为被指控勾结诸侯王被抓了。

一审问啊,这事儿就跟霍家扯上了关系。

汉宣帝一听,直接下诏:“霍云、霍山这俩人啊,就别在宫里待着了,回家歇着去吧!”

这时候呢,山阳太守张敞给皇上上了个密奏,说了一大堆的大道理,还扯上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

总之啊,就是让皇上得小心点儿,别让霍家势力太大了。

皇上听了张敞的建议,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可就是没召他来京城。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曲折婉转,让人捏了把汗啊!

霍家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翻过这一页呢!

不过啊,这事儿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啊,还是得低调点儿好!

话说啊,霍禹、霍山他们家里老是出现妖怪,让全家人心里都毛毛的。

霍山一拍大腿,嚷嚷道:“那丞相老小子,居然敢私自减少宗庙祭祀用的羊羔、兔子和青蛙,这简直就是打咱们霍家的脸嘛!

咱们得找个由头,好好治治他!”

于是啊,他们就想出个损招,让上官太后设个鸿门宴,请那个博平君王老太太、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许广汉等人来搓一顿。

然后在饭桌上,让范明友、邓广汉借着太后的名义,给他们来个一刀两断,顺便把汉宣帝给踹了,让霍禹当皇帝。

哎呀,这计划听起来挺完美,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啊!

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这计划还没实施呢,汉宣帝就先下手为强,把霍云打发到玄菟当太守,把太中大夫任宣扔到代郡去受苦。

就在这时候,霍家的政变阴谋被人揭发了,哎呀,这事儿可真叫一个尴尬!

秋季七月,霍云、霍山、范明友这三个倒霉蛋儿一看事情败露,就选择了自我了断。

霍显、霍禹、邓广汉他们被逮捕,霍禹那小子被拦腰一刀,霍显和霍家兄弟姐妹们全都被当众处决,跟霍家有牵连的被砍了几十家。

哎呀,命由自己造,真是惨不忍睹啊!

那个太仆杜延年,因为是霍家的老朋友,也被罢了官。

八月己酉那天,霍皇后也被废了,囚禁在昭台宫,彻底凉了。

乙丑那天,汉宣帝下诏,把告发霍家政变密谋的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都提拔为列候。

这里得提一下啊,杨恽是前丞相杨敞的儿子,金安上是前车骑将军金日的弟弟的儿子,史高是史良娣哥哥的儿子。

哎呀,这几个小子可真是走了狗屎运啊!

当初啊,霍家一家子那嚣张跋扈的劲儿,茂陵的徐福早就看出来了,说:

“霍家肯定要垮台。

太奢侈就会傲慢不逊,傲慢不逊就会冒犯皇上,冒犯皇上就是大逆不道。

身居高位的人,肯定会招人嫉妒。

霍家长期把持朝政,得罪了那么多人,又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儿,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于是啊,他就上书朝廷,说:“霍家权势太大了,皇上您既然宠爱他们,就应该随时约束限制他们,别让他们走到灭亡的地步!”

哎呀,这徐福可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他连续上书三次,皇上也听到了,但就是没搭理他。

后来霍家被团灭,那些告发过霍家的人都得到了好处。

这时候有人就为徐福鸣不平了,上书给汉宣帝说:

“我听说啊,有个人去拜访朋友,看到朋友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着柴火,就跟朋友说,‘你得把烟囱改成弯的,把柴火搬远点儿,要不然会失火的!’朋友听了没说话。

没过多久,那家人果然失火了,邻居们都来帮忙救火,火被扑灭了。

然后那家人就杀牛摆酒感谢邻居们,被火烧伤的都请到了上座,其他人就按照出力大小来坐。

但是啊,那个建议改烟囱、搬柴火的人却没被邀请。

有人就跟那家主人说,‘你要是早听了那个人的话,就不用杀牛摆酒了,也不会有这场火灾。现在你论功行赏,那个提醒你防范火灾的人没功劳,反而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是上客吗?’

那家主人才恍然大悟,把那个客人给请来了。

茂陵的徐福多次上书,说霍家会有叛逆行为,应该提前防范。

要是皇上您早听了徐福的话,那现在也不用分封列候了,臣子们也不会叛乱被杀了。

现在事情都过去了,就只有徐福的功劳没得到奖赏,希望皇上您能明察秋毫,赞赏他‘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远见卓识,让他比那些‘焦头烂额’的人还要受重视!”

哎呀,这话说得多在理啊!

汉宣帝听了这番话之后呢,就赏了徐福十匹绸缎,后来又提拔他为郎官。

哎呀,这徐福可真是时来运转了呢!

哎呀,话说那汉宣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啊,心里那叫一个慌啊,就像是背上扎了根大刺,咋都不舒服。

为啥呢?

得跟大将军霍光同车出行,去祭拜汉高祖庙呗。

你想想,那霍光啊,权大势大,换个皇帝就像换个尿布一样简单,宣帝能安心才怪呢!

后来换了个车骑将军张安世陪他坐车,这才算是松了口气,仿佛从千斤重担下逃出来一样。

再说这霍光啊,真不是盖的,手握大权,辅佐小皇帝,稳定汉朝江山,功劳那是一等一的大。

可惜啊,这家伙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惯着家里人了。

老婆孩子闹翻天,他也不管,结果呢?

给自己惹来了大祸。

民间都传言说啊,霍家的灾祸,其实早在霍光陪宣帝乘车那会儿就已经埋下了雷。

十二年后,霍皇后也被踢进了冷宫,最后自己给了自己一刀!

班固这哥们儿赞叹霍光说,他肩负着匡扶国家、安定社稷的重任,功劳都能跟周公、伊尹比肩了。

但话说回来,这霍光也不是圣人,他不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由着家人胡闹,结果呢?

死了才三年,家族就遭到了团灭。

司马光老爷爷也说了,霍光对汉朝那绝对是忠心耿耿的,但为啥没能罩住自己的家族呢?

就是因为他太贪恋权势了。

长时间霸着大权不放,最后害得全家都玩儿完。

其实啊,如果宣帝能早点亲政,或者霍光能早点退休让位,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呢。

不过啊,话说回来,这霍家的子孙也真是太不争气了。

他们不仅不珍惜霍光给他们打拼下的一切,反而更加嚣张跋扈。

最后呢?

只能说是自己作死啊!

但是啊但是,我们也得说说汉宣帝这老哥。

他其实也挺狠的,把霍家全家老少一个不留全都给砍了。

虽然说霍家确实有罪,但这么绝情的做法,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啊!

想当年,斗椒在楚国捣乱被灭族的时候,楚庄王还放过了斗克黄呢!

所以说啊,汉宣帝这事儿做得确实有点过了。

话说在那九月天,汉宣帝这老爷子可是给百姓们送了个大礼包啊!

啥?

降低盐价!

这可真是喜大普奔,老百姓们可是高兴坏了,都嚷嚷着皇帝老爷子圣明啊!

这汉宣帝呢,可没闲着,又下令让那些郡啊、国的官员们,每年都得汇报,本地因为挨板子或者饿得皮包骨头而死的囚犯情况。

得说清楚是从哪个县来的、叫啥名儿、原来是干啥的、住哪儿等等。

然后丞相和御史就根据这些情况,来给地方官员们打个分,排个名,再跟皇帝老爷子汇报。

这皇帝老爷子可真是细心周到,啥都得管!

转眼间到了十二月,清河王刘年这哥们儿可就倒霉了,因为被指控乱伦,结果被一脚踢出了王爵圈,贬到了房陵。

哎,这可是个大跟头,看来做人还是得老老实实,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

这一年呢,北海太守庐江人朱邑这哥们儿,可是火了一把。

为啥呢?

他治理地方政绩和个人品行都是一流的,所以就被调到朝中当了大司农。

同时呢,勃海太守龚遂也因为才干出众,被调到朝中担任了水衡都尉。

说起这龚遂啊,他之前可是昌邑国的郎中令呢!

当初啊,勃海周围各郡遇到了大饥荒,百姓们饿得眼睛都绿了,盗贼也特别多。

那些二千担的官员们啊,根本就拿这些盗贼没办法。

汉宣帝一看,这哪儿行啊,于是下令征选有能力的官员去治理。

丞相和御史就举荐了龚遂,于是汉宣帝就任命他为勃海太守。

在召见的时候啊,汉宣帝就问龚遂了:“你打算怎么治理勃海郡,让那里的盗贼平息下来呢?”

龚遂就说了:“勃海郡这地方靠海,离京城又远,得不到圣明君主的教化。

百姓们饥寒交迫,可地方官吏却像瞎子一样,不管他们的死活。

所以啊,这些百姓才会去偷盗陛下的兵器,在小池塘里玩耍。

陛下您是想让我镇压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

汉宣帝一听,立马说道:“废话,我当然是要安抚他们了,镇压多费劲儿啊!”

龚遂就说了:“我听说啊,治理作乱的百姓啊,就得像整理乱绳一样,不能着急,得先把紧张的局势缓和下来才行。

所以啊,我希望丞相和御史们,别像管家婆一样,用太严格的法令来约束我,让我自己看着办吧。”

汉宣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啊,就批准了他的请求,还赏了他一些黄金让他去了。

龚遂坐着国家的驿车来到了勃海郡界啊,那些郡中官员们一听说新太守来了啊,就赶紧派军队去迎接他。

可龚遂呢?

他大手一挥,把军队都给遣回去了啊,并且还下令给各县说:“把所有负责缉捕盗贼的官吏都给撤了啊,只有手持兵器的才算是盗贼啊;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农具的啊,你们就放心吧,地方官吏们不会去刁难你们的。”

然后啊,龚遂就单人独车、大摇大摆地去了郡衙门就职了啊。

盗贼们一听说新太守下了这样的命令啊,立马就解散了;他们抛弃了兵器弓弩啊,纷纷拿起了镰刀、锄头;这样一来啊,盗贼们就全部平息了啊,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了啊。

于是呢,龚遂就下令打开官仓,来赈济贫苦百姓们;并且还选派了品行优良的官吏们去安抚、管理他们呢!

这龚遂可真是个能人啊!

龚遂还发现齐地的风俗特别奢侈啊,人们都喜欢经营工商业而不愿意在田间劳作;于是他就以身作则地提倡勤俭节约啊,并且苦口婆心地劝导百姓们去从事农业生产;他还规定了各家各户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种树和养家畜呢!

如果有百姓带着刀剑的啊,他就让他们把刀剑卖了,去买耕牛或者牛犊;并且还调侃他们说:

“你们为啥要把壮牛和牛犊佩带在身上呢,难道是想变成牛魔王吗?”

哈哈哈!

在龚遂的辛勤劝勉和巡查下啊,勃海郡内的各家各户都有了积蓄;而且啊,刑狱讼案也大为减少了哦!

哎呀,这龚遂可真是个大大的好人啊!

你们知道不,那汉朝的公主刘解忧,她可是个大美人儿啊,后来呢,她就远嫁到了那乌孙国去当王后了。

哎,这公主的命啊,虽然荣华富贵,可也是身不由己呢。

这刘解忧公主啊,她在乌孙国生了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这女儿啊,可是个有福之人,后来竟然嫁给了龟兹国的国王绛宾,成了尊贵的王后。

这绛宾国王啊,对汉朝那是毕恭毕敬的,心里头特别感激。

有一天,这绛宾国王就给汉宣帝上书了,说:“皇上啊,您可真得知道,我绛宾有幸娶了汉朝的外孙女,也就是刘解忧公主的女儿为妻。

她啊,不仅人长得漂亮,还知书达理,让我这国王啊,是越来越喜欢。

为了表达我对汉朝的敬意,也为了让我妻子能够回娘家看看,我想和她一起到长安去朝见您。”

这事儿一说出来,大家都觉得挺新鲜的。

你想啊,一个西域的国王,带着汉朝的王后回娘家,这可是头一遭呢!

汉宣帝听了这事儿,心里也挺高兴的,觉得这是汉朝的荣耀。

这汉朝的公主啊,虽然远嫁他乡,可是她的女儿却又回到了汉朝的怀抱。

这绛宾国王啊,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对汉朝那是忠心耿耿。

这事儿啊,说起来就像是一段佳话,流传千古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