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朱元璋真是破防了!
“保儿戎马一生,纵横天下,每战皆奋勇争先!立功无数!
竟有此不忠不孝,败坏家声之子?
不如杀了干净!
免得丢家里的脸!”
马皇后连忙劝道:“重八,这孩子投降老四,说不得有什么苦衷呢?”
“哼,咱看他就是贪生怕死而已,一点都不像他爹。
允炆再不好,对他是仁至义尽了,他怎么能背叛允炆?
忠臣岂有侍二主之理?”
马皇后只好又拿出老一套说法,“别急别急,这些事也未必是真的,纵然是真的,也还没发生嘛!
这孩子还什么错都没犯,你喊打喊杀的,保儿怎么想?”
媳妇说的有道理,朱元璋只好把扒皮套餐先给李景隆记上。
哼哼,迟早给他安排上!
朱标则是默默叹气,不像父亲的岂止只有李景隆,朱允炆也是啊。
该讲仁义的时候不讲仁义。
不该讲仁义的时候瞎讲仁义。
身为上位者,不能恩威并施,洞察人心就罢了。
怎么连赏罚分明都做不到呢?
世人对朱标的印象都是仁义宽厚。
很少有人知道明初四大案里三个案子都是朱标主导的。
朱标可不是什么没有手段的软乎乎。
朱允炆真是子不类父啊!
这一刻,朱标默默在心中放弃了这个儿子。
若自己真的早逝,就让四弟当继任太子吧。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李景隆凭借最后的献城之功居然又成了靖难的大功臣,地位一点没降低。
史书记载朱棣当朝说李景隆是靖难第一功臣,并加封李景隆为左柱国,太子太师。
李景隆不仅没有羞愧的无地自容,甚至公开说他从始至终就是内奸,打败仗是和朱棣联合演戏。
连朱棣的三个儿子都很感激他。
UP主也真不知道李景隆到底是天下第一笨蛋还是天下第一内奸。”
朱元璋的血压又升高了,“什么玩意儿啊!
天下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扒皮!必须扒皮!”
马皇后和朱标对李景隆也是无语透顶,对于这种完全不要脸的人不知道作何评价。
毕竟不要脸到这种程度,已经无敌了。
“李景隆实在太奇葩,UP主忍不住多说了两句哈。
咱们说回靖难之战。
建文二年冬,朱棣攻克沧州,歼灭数万士兵,俘虏大将徐凯。
朝廷统帅盛庸决心转攻为守,诱敌深入。
朱棣没有察觉盛庸的企图,继续高歌猛进,先后攻克东阿,东平等地,带领十余万大军来到了东昌。
盛庸正在这里厉兵秣马等待着他。
很多小伙伴应该不太了解盛庸这个人哈,甚至很有可能都没听说过。
UP主简单介绍一下盛庸。
明史中对盛庸的描述也不多,没有介绍他的出身生平。
他曾数次被朱棣打败,跟随着耿炳文或者李景隆逃跑过。
不过盛庸显然是一个善于学习总结,勇于创新的人才。
面对朱棣那强大的骑兵,盛庸选择用弓弩和火器。
这个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毕竟加特林专治一切不服嘛!
明朝朝廷要是有加特林机关抢,别说朱棣了,他爹洪武大帝来了都得折戟沉沙!”
朱元璋顿时大感兴趣,“这加特林机关抢是什么东西?
听上去像是很厉害的武器啊!
标儿,快记下来,给咱找找谁听说过这东西。”
“是,父皇。”
“盛庸不仅大量装备了火器和弓弩,还在箭上抹上毒药,将朱棣诱入圈套后重重包围。
朱棣手下的两员大将张玉和朱能眼见朱棣陷入包围,纷纷拼死来救。
朱能勇猛过人,率先在乱军之中找到了主帅朱棣,将朱棣救了出去。
另一位张玉就倒大霉了,被失去猎物的对手们剁成了肉酱。
就在此时,平安也率领部队赶到。
朱棣被逼败退,手下精锐骑兵死伤大半,可谓元气大伤。”
“哈哈哈,好!盛庸不错,平保儿也不错。”
朱元璋眼见亲儿子朱棣吃瘪,竟然大笑起来。
反正朱元璋已经知道自家老四没有生命危险,最终还胜了。
所以半点不担心,倒是有心思幸灾乐祸。
马皇后的角度则不同,“好什么呀?
打来打去消耗的都是咱们自己的士兵和粮食。
允炆要是真的如此不争气,还不如让老四顺顺利利登基呢。
别的不说,少些死伤总是好的。”
这一说朱元璋又郁闷起来,这是他刚刚平定的天下啊。
他费尽心思把朱标和朱允炆培养成文皇帝,就是想休养生息,让百姓过点安生日子,慢慢恢复国家元气。
这一打,又是生灵涂炭,百姓们还不知道过的有多惨呢。
“唉,这龟儿!这鳖孙!
两个天杀的败家子!
咱的百姓呐!咱的江山呐!”
朱标也是不住的叹息,从小在乱世长大的朱标深深的明白乱世人不如太平犬,这是句大实话。
国家好不容易太平了十几年,就因为自己儿子的愚蠢重新陷入烽火。
朱标实在是痛心。
“这场东昌之战的意义不仅在于消灭了朱棣大部分的精锐骑兵,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朱棣战无不胜的记录,大大提升了朝廷军队的信心。
相对应的,燕军大营内自然是士气低迷。
幸好谋士道衍给朱棣出了个主意。
张玉在军中向来威望很高,道衍让朱棣痛哭流涕,亲自给死去的张玉写悼文,大开追悼会。
果然,朱棣的行为感动了很多士兵,达到了凝聚人心的效果。
既然提到了道衍,也顺便介绍一下这位当时的天下第一谋士。
此人是个和尚,出家前的俗名叫姚广孝。
道衍从小学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天文、地理、占卜、兵法、相面等等,也就是阴阳学。
别的不说,在明朝学天文可是犯法的。
据明人沈德符《野获编》记载:“国初学天文有厉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
从学习的科目就能看出来,此人绝对不是什么安分人。
历史上对他的描述是精通权谋,才华超群,胸怀大志的乱世之臣。
这样的人主动跑来给朱棣做谋士就是为了实现他的伟大抱负,一展平生所学。
史书上记载,在朱棣还没有举兵靖难之前,道衍就多次鼓动朱棣造反。
可见这人有多么唯恐天下不乱!
他在朱棣一生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面小伙伴们会常常听到他的名字哈。”
朱元璋眼神里满是杀气,狞笑道:“天下第一谋士?唯恐天下不乱?好啊好啊!咱可得把他找出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