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惊呆了,虽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像李景隆这种既无能力,还无担当,抛弃下属逃跑的人怎么还能被重用呢?
接下来的声音恰好解答了老朱的疑惑。
“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朝廷,朱允炆的重臣黄子澄十分恐慌。
因为李景隆正是他大力向朱允炆推荐的。
如果李景隆被下狱论罪,黄子澄也会被牵连。
所以他选择为李景隆开脱,在朱允炆面前隐瞒真实情况,保住李景隆的指挥位置。”
朱元璋立马目露凶光,“这些文臣惯会欺上瞒下!
标儿,你向来太过亲近文臣,要引以为戒!”
朱标知道父皇对自己这一点颇有微词,不过标哥并不在乎。
会欺上瞒下的又岂止只有文臣,武将也好,外戚也好,甚至宦官都有这种可能。
大可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李景隆的愚蠢还远不止于此。
在随后的白沟河大战中,他再一次贻误战机,白白葬送了平安和瞿能父子血拼来的大好局面。”
又一个朱元璋的熟人!
“平安?莫不是咱的义子平保儿?”
自己的义子朱元璋还是很了解的,平安一向作战勇猛,看来这次也有不俗表现。
可惜碰上了这么个主帅。
“在大风的助攻下,朱棣绕道李景隆后侧猛攻,还放了一把火,用火攻打败了李景隆。
瞿能父子身陷重围,壮烈战死。
李景隆当然不会战死,他再次逃跑,败退到德州。
在朱棣率军追过来后,他再再次弃城逃跑,还给朱棣留下了上百万石粮食。
不愧为运输大队长!”
什么运输大队长朱元璋是不懂的。
不过李景隆的种种表现令他深感丢人丢到家了。
“瞿能父子战死,他逃跑了一次又一次!
保儿竟有这种儿子!
丢人现眼的东西!
一点都不像保儿的种!”
很巧,曹国公李文忠小名也叫保儿。
李文忠此时还活着,朱元璋真后悔没叫他一起过来听听!
听听他的好儿子都干了什么!
“咱得记上,这不仅是能力有问题,更是品性有问题!”
朱允炆和李景隆这一对好基友齐齐登上了朱元璋的黑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景隆兵败的时候,朱棣本来是打算将这六十万人全部打散吃掉的。
但是徐辉祖出现了。
他率领一支精锐部队为大军殿后,掩护同袍,避免了大军被衔尾追杀。
徐辉祖也是名将之后,他是徐达的嫡长子。
论身份,一点都不比李景隆差。
为什么李景隆能当主帅,徐辉祖只能承担殿后任务呢?
因为他还是朱棣的亲大舅子。
徐辉祖的妹妹嫁给了朱棣为正妻,导致朱允炆并不信任他。
不得不说,朱允炆实在没有识人之明。
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品行上来说,徐辉祖和李景隆的差距都是一个天一个地。”
朱元璋疑惑了,“老马,天德(徐达字天德)的嫡长子不是允恭那孩子吗?咱记错了?还是这孩子出事了?天德的次子叫什么?”
马皇后对这个名字也是全无印象,“天德的孩子似乎没有叫这个名字的。”
老两口当然没听过,徐辉祖这个名字是徐允恭在洪武十八年避皇太孙朱允炆名讳才改的。
如今才洪武十五年,听过才怪呢!
思索无果,朱元璋只好先把这事记在小本本上。
“徐辉祖不得重用,短暂出场后又被调到后方了。
朱棣乘胜围攻济南。
终于,他真正的对手登场了。
当时济南城内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兵力单薄。
危急时刻,正在外地为李景隆所部运送粮草的铁铉听说济南危急,火速赶往济南,与将领盛庸歃血为盟,约定死守城池。
这一对盟友给朱棣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铁铉,河南邓州人,出生平平无奇,且是一个不懂军事的文人。
但他是一个坚守原则的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李景隆这种人,给他提鞋都不配!”
铁铉这个名字朱元璋不陌生,“应该是咱的礼部给事中,很有才干,咱还给他赐了鼎石为字呢。”
“朱棣围攻济南时,铁铉收拢溃兵,鼓舞士气,被推选为济南的镇守者。
而盛庸战斗经验丰富,成为了他的助手。
在济南一战中,铁铉不仅作战意志坚定,亲自指挥战斗,多次打退朱棣,还表现出了超群的智慧。
在朱棣决堤放水,打算水淹济南城的危急时刻。
铁铉没有一味蛮干,而是选择诈降,险些生擒朱棣。
朱棣死里逃生后又准备炮轰济南,大炮都拉到济南城下了。
结果没轰成。
为什么呢?
原来铁铉连夜做了数十个大木牌,上面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挂在城墙的四周。
朱棣投鼠忌器,只好作罢。”
朱元璋嘴角一抽,无语住了。
马皇后扑哧一笑,“重八,这位铁铉确实聪明呀,怎么想到这法子的?”
“哼,终于有人治治老四这孽子了,也不坏。”
说完,朱元璋赶忙把铁铉的名字也记下来,又向朱标叮嘱道,“鼎石聪慧如此,做个礼部给事中可惜了,标儿你看有什么合适的实务安排给他。”
朱标自是应下。
“朱棣无可奈何,只好撤退。
铁铉和盛庸趁胜追击,赶了朱棣几百里,收复了德州。
盛庸也因战功被任命为统帅。
这是朱棣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也是朱允炆一方的第一次胜利。
虽说胜利的原因基本跟朱允炆毫无干系。
与此同时,李景隆一路逃回了京城。
这位大明战神最多时候统帅六十多万大军。
拿着朱允炆的特旨,可以辖制地方的军政。
兵力是朱棣的十倍。
同时有全国的后勤保障,以一国之力,对抗朱棣一介藩王,屡战屡败不说,还把大量物资送给了朱棣。
最后更是数次抛下同袍逃跑!
真是让人无语透顶!
但更让人无语的是,朱允炆居然没有治他的罪!
虽然连当初保举李景隆的黄子澄都觉得应该宰了李景隆。
史书记载黄子澄联同御史大夫练子宁和御史叶希贤上书:立斩李景隆!
可是朱允炆不知是碍于亲戚身份还是被李景隆的花言巧语说动了。
不仅没有把李景隆治罪下狱,还让李景隆继续掌握兵权,守护京师。
真不知道当朱允炆得知李景隆是个二五仔,就是他在最后关头为朱棣打开了南京的大门会不会当场吐血?”
朱元璋也想吐血了!
“咱要扒了他的皮!!!”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