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好恨呐,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存钱了,每天就一块的零花钱还总是藏在抽屉里,还像个傻子一样、隔三岔五的被偷也不长记性。一个课桌抽屉就那么大,我藏得再隐蔽,也防不住别人用心去找。说到底我不能把钱拿回家存着吗,不能存在笔盒里吗,不能想想别的办法吗,就硬要放抽屉?(可能是因为我妈发现了钱没花掉就不会再给吧。不记得了)后来大概还是发现了其他存钱的方法,因为我作为一个从小就看着沸羊羊/双面龟/黑小虎长大并且狠狠为之共情的资深舔狗,在某个学期末攒了50元巨款给小学初恋(当时她妈妈就是我的班主任。还告诫过我不要早恋)买了生日礼物。咳咳、扯到哪儿了。总之这件事是没后文的。
我扯这些东西只是想说,我没有吃小吃的习惯。比起满足口腹之欲,我从小就更喜欢精神消费、爱tian欲gou消费。
到初中,学校门口有卖炸鸡柳、炸薯条的了,我虽然经常买,但那比起小吃、更像是我的主食,因为我那天杀的地狱初中每天晚上七点半才放学,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中午是12点放学吃饭没错;晚上放学这么晚,回到家吃上饭都快8点了,饿都饿死了。所以每到晚上五点多、第四堂课结束,都有不少饿到发慌的学生会溜到校外买些炸鸡柳、炸薯条,哦对了还有炸土豆,趁着15分钟的“超长课间”赶紧买赶紧吃。动作再快、吃得再快,当然也是来不及的,一般到上课了、还没吃完的就在走廊站着吃完了再进教室。有时候老师也会吃一点,主要是同学们投喂的,但老师应该会点下午茶的吧。真搞不懂他们怎么顶住的,老师也好同学也好,反正我从来都是走廊的常客。有时还会遇到年级主任莫名其妙的让我去办公室吃,我也不知道是在阴阳怪气还是干嘛;当时还是我家第一次破产,大抵也没有贿赂老师的本钱。反正他敢邀请我就敢答应。初中三年的狼狈晚餐,我厚颜无耻而细嚼慢咽的、至少没落下胃病,可喜可贺。要为我至今的精神状况找个源头、病因,大抵就是那个可怕的初中、那群可怕的老师和同学了。当然了,我知道卖惨没有尽头,苦难没有底线,肯定有人比我更惨。如果你跟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变态,请速速联系我。
咳咳,就说下自己没有吃小吃的习惯,怎么就开始写自传了。谁问你了?
到高中,依旧没有吃小吃的习惯。我这人不仅自己偶像包袱重,还很喜欢那些偶像包袱重的、有公主病的女生,故而我高中阶段的初恋也没有吃小吃的习惯,她对廉价食品的鄙夷心态更迷得我神魂颠倒。
没错,那时的生活条件也还略好,家父再次创业、再次让我尝到了富二代的甜头,精神中产的臭毛病就是那时候养成的,其中就有一条基础原则:不吃廉价且不卫生的路边摊。
但、精神分裂的毛病还是改不了。我经常忘记自己有什么原则,而我的同伴也懒得提醒我这些,甚至会把我这种行为看作“口嫌体正直”的萌点。不得不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是有这种光环,什么臭毛病都有人惯着、都有大儒为我辩经。
更可喜的是,我那个高中的管理方式宽松了不少、生活更加悠闲,老师同学也都像个人了,生活也有生活的样子了。一旦学生们有了充足的业余生活,那校外的小摊小贩势必也会迎来繁荣,在高峰期甚至有续连成片的盛况——说起武汉的美食街,“粮道街”一定榜上有名,在我看来也不过是武汉中学的附属小吃街。事实上、十六七岁的学生只要有充分的业余时间、能够正常地享受生活,他们所在的高中,附近一定会有个专属小吃街。
我那个高中在郊外的山沟沟里,虽然山清水秀的,但繁华程度肯定是比不了粮道街了,吃的喝的都相差不少。唉,说起这些我就怀疑起来,我中考成绩明明足够,为什么没有和初中的初恋一起上武汉中学呢……明明初中三年努力学习都是为了她,最后却宁可上一个水平稍次的高中,也一定要躲开她。当时到底怎么想的……
每次陪朋友们去买小吃,不管我有没有想起自己的原则、有没有陪他们一起吃,都会一起畅想未来:将来毕业了,在校门口卖烤玉米还是烤红薯呢?臭豆腐的产业链成熟、原材料供应稳定,就是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足;烤冷面毛利稍高,但是操作难度也略大,出品速度慢,综合收益也无优势。诸如此类,我们几个文科生讨论得头头是道,早已对学历贬值、文科无用、毕业即失业的未来心知肚明,我的好基友甚至还开玩笑说、将来要到我家酒店做保安。种种原因之下,我放弃了一条路卷到底,好好享受了自己的三年青春,最后也只上了一个毫无性价比的双非大学。
或许是人穷志短,如今、真正到了要出门摆摊谋生活的地步,我倒拉不下这个脸了。如果家里还有几套房能收租,摆摊不过是体验生活,那倒也没有什么好瞻前顾后的,甚至开直播做个社恐型哑巴网红,我也底气十足;但如果真是要靠这个赚钱,反而要考虑这、考虑那,担惊受怕起来。至少、没办法随心应付客人的砍价,也没办法平和应对城管的罚款,没办法毫不犹豫、毫不纠结地扔掉变质的食材,为了将心比心地实现食品安全把损耗拉满。人穷志短、人穷志短啊。
别絮叨了,说个没完了还,再啰嗦没人看了。
——好吧本来就没人看,那我继续:
到了大学,还是没有吃小吃的习惯。大学附近的小吃街更多了,我都没去过,呵,甚至连食堂都没去过几次。还是到后来又大了两岁,到大三、大四了,知道食堂的好了(逐渐吃不起外卖了),再社恐也坚持去食堂吃了一两年。或许是高中三年提前享福了,大学生活倒显得枯燥乏味起来。高中起码还是边玩边学、劳逸结合,大学纯玩了,玩的都没意思了。
大学毕竟和高中不一样。高中同学还都是武汉的,你吹我一句富二代、我捧你一句白富美,请客吃饭也都简单纯粹,班上的富哥富婆还共同承担了班级小金库的职能,说实话挺共同富裕的。差距到底不大,至少思想上差距不大(或者说心灵上没有隔阂)。上了大学、我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就像七八年没见过的远房亲戚,实在热络不起来,实实在在没话聊。不止是我,所有人都一样。他们都察觉到了“我们确实不一样”,并且心照不宣地、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种不一样——再没有人能简单纯粹地交往了,请客吃饭都要开始算钱算人情了。这么一算,和我打交道就不平衡、不对等了,就没有人和我打交道了。这也挺好,我也不喜欢被人惯着、不喜欢被人吹捧自己不具备的优点。每个人都很平等,都坚持只和平等(或者说平行)的人打交道。只是有些冷清罢了。在这里感谢一下王者荣耀,至少让我们寝室热闹了几回,至少让我记住了几位室友的名字。虽然到现在也忘了。也可能毕业后第二天就忘了。
要说印象深刻的事,多少也有一件。某个寒假前夕,有个女生请我看电影,我还记得看的是海王。挺讽刺的。后来陪她逛小吃街,她买了碗臭豆腐、硬要喂我吃。当时我在想什么呢,大概在想高中的初恋看到同桌吃臭豆腐时鄙夷的神情;大概也想到了高中的好基友过生日时买了碗臭豆腐、软磨硬泡想让我吃一口。我没吃。她笑着再三邀请,我到底一口没吃。都无所谓路边摊,即便是正规宴席、我也从来不吃臭的食物啊。总之搞得挺扫兴,她后来也没再找过我了。她挺漂亮,所以我印象较深。或许我大学之所以连一个朋友都没有,也是由于类似的事情,只是当事人不那么漂亮或帅气、找来的话题我也不那么感兴趣,所以没有留下印象。我很想把当时的那种状态归结为“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只是怎么想怎么不对。我只是不记打。坚持活在自己的世界,不怕打、不怕疼,甚至被毒打成抖m也在所不辞。
总而言之,呃……不知道该怎么总结。总之就这样。
又混了三千字捏,撒花~
我下车的位置是济南西站。济南居然只有三条地铁线,查了下、2019年才开通地铁,比哈尔滨的第一条线还晚了6年。所以说、山东原来比东北还落后吗。成天看到东北人哭穷,哭国企下岗,哭东北振兴,结果哭来哭去、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又查了一下,山西太原2020年才通地铁,现在就一条线。石家庄2017年通地铁,现在三条线。郑州2013年通地铁,现在六条线。我还能说什么呢。泪目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