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精神病旅游日记 第三章 博物馆·上

云:(照片:某饭店)(12点28)

云:好家伙,我还以为到博物馆了,原来是一个高档酒楼

云:酒楼的装修都这么文质彬彬的

——顺便一提,路边的绿化带里还种着芦苇,就很有那种、蒹葭苍苍的感觉。

云:(照片:安徽博物院)(12点39)

云:终于到了,博物馆附近没吃的啊

云:希望馆内有餐厅吧

云:(照片:安徽省地质博物馆)(12点43)

云:(照片:合肥美术馆-在建)

云:(照片:安徽博物院主体)

云:三个馆在一起,挺方便的。虽然还有一个没建好

半遮面:还挺不错诶

我走进博物馆,看到有餐厅的标识,沿路走到了一个小吃站。看大伙都挤在那儿排队,我也没多想,排在后面、随便买了些吃的。

云:(照片:一包即食汉堡,一瓶矿泉水,一个肉肠)(12点50)

云:真的有嘿嘿

云:买了这三个,19

云:突然发现有点像低配版的肯德基套餐

云:我还以为这个餐厅跟广东省博一样,是个正经餐厅,原来就是个小吃站。

云:吃完了,开逛!(12点56)

然而……

云:我好像个大傻子,回头一看就是个很大的餐厅。

有点像食堂。

云:这啥设计,入口和出口在一起,我还以为餐厅就是这个小吃站呢

半遮面:6

不纠结了,步入正题吧。从1点整逛到了4点半,我依次看了《安徽文明史陈列一/二/三/四》(依次是原始社会&史前文明/夏商周先秦时期/封建帝制时期/汉代星空专题展厅),《徽州古建筑》、《文房四宝》、《江淮撷珍》,以及某位个人艺术家的专题展厅。

一楼临时展厅有个“共饮一江水”主题的《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可惜时间刚好错过,晚了十天。2023年4月20日到8月13日。海报都还在,但是展厅已经关门了。

另外,二楼还有个大logo,用彩色玻璃和不锈钢制作的直径1.5m左右的圆形图腾“轩皇龙旌”,好中二,好酷。直接照搬简介原文,混点字数:

轩皇曾此驻龙旌,药臼丹炉隐太清。黄山是安徽的符号,《黄山图经》中称此处为轩辕皇帝栖身之所。本幅作品采用馆藏玉璧的形制作为设计依据,将其制成琉璃,光彩耀人,可谓翠壑不随人世改,黄云长共海潮平。龙形好似一面旌旗,昭示着安徽辉煌的昨天,灿烂的明日。

好!说得好!不仅又酷又中二,还文绉绉的,文学生狂喜了属于是。对了,忘记说了,我大学是学汉语言文学的,所以难免有点文青病,看不惯就随便骂吧,我会当做奖励的。

接下来说说我在这八个馆的游览细节。

1.文明史一馆,史前文明。

首先是分不清入口和出口,当然了也可能是我智商太低,不怪博物馆。进门就是夏禹的涂山之会,标志着安徽走向文明。没错啊,这里应该就是起点了。结果看着看着,越看越回去了,看到原始人去了。果然看反了。虽说影响也不大吧,反正史前的东西我也看不懂。而且一馆比较小,我再回过头重新看一遍也无妨。

其实要说感受、我还真有一些。虽说看不懂吧。但是吧,这一个个某某遗址、某某文明的,他的命名依据是什么?好像都是现代的地名,或者是发掘时的地名。就好比,五千年前这里是云国,现在这里叫狗蛋村。因为没有云国的历史文献,或者证据不够充分,所以只能叫这里狗蛋村遗址、狗蛋文明。这就很没意思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史前文明遗址,都是这么命名的。只能说、对我这种人来说,毫无意义。考古学家们开心就好。

所以我并不想多看这些,也没兴趣深入了解。等哪天历史资料充足了,可以正本清源了、用真实名字称呼了——夏都遗址就叫斟鄩遗址,别叫什么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如果是尧都,那就叫尧都遗址,别扯什么陶寺遗址。我对狗蛋村根本不感兴趣,我也没必要对他感兴趣,我需要知道的、需要了解的是夏商周,是唐尧虞舜的老祖宗。至于老祖宗坟头长了什么草,真不重要。

文物嘛,有个“七足镂空器”比较有意思。但是考古学家也不知道这东西是做啥用的。考古学家都看不懂,我也没必要胡说八道了……

对了,还有个值得一提的,就是史前文明的刻划符,和甲骨文的区别与联系。有人说夏朝没文字,那是纯纯扯淡。上万年前就有刻划符了,发展到夏朝人就不会了?只不过是“刻划符”和“文字”的定义不断在拉扯。你往前拉一点,夏朝就有文字。他往后拉一点,那商朝都没有文字了,甲骨文都只是高级刻划符。这些文字游戏、定义游戏,都不过是文化自卑派和文化自负派的日常斗法。作为客观第三方,只需要了解文字演进的客观事实,理清基本的逻辑,得出自己的判断就可以了。

史前文明跨度很大,原始人也能算进去,唐尧禹舜也能算进去,不能概而论之。随着考古技术的发展,出土文献的印证,我相信文明史的时间线仍会逐渐前移,最终到达一个客观的范围,认不得老祖宗的情况逐渐会改善的。

凌家塘87M4墓出土的玉龟、玉版组合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史前”文物,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这里不再赘述。

2.文明史二馆,夏商周。

安徽产铜,皖南铜矿带是先秦时期的主要铜产地之一。说个有意思的地方,古人是怎么找到铜矿的?每次看到这些,我都会觉得很神奇:1.矿的共生规律。磁铁矿常与铜矿共生,有磁铁矿的地方,附近就有铜矿。2.植物的生长规律。“铜锈草”,又叫“牙刷草”,学名海州香薷,常见于铜矿山,至今仍是寻找铜矿的标志之一。

说到最大的鼎,很多人都知道是司[后]母戊鼎。如果加上一个限制条件:最大的方鼎是司[后]母戊鼎,那最大的圆鼎又是哪个呢?

目前看来应该就是馆中这件铸客大鼎了。虽然重量只有司[后]母戊鼎的一半,但也算得上绝世奇珍,镇馆之宝。然而考虑到制作年代,商王祖庚比楚幽王还早了九百年左右,无论是参考同时代的生产力、制作技艺还是稀有程度,这俩确实不是同一级别。

安徽省博还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在介绍文物的时候会主动把形似的物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如爵和斝有啥区别(爵前有流、后有尾,通常较小。斝主体是圆柱,无头无尾,通常较大),鬲和甗有啥区别(甗=鬲+甑,甑就是底部镂孔的蒸锅。单独的鬲是用来煮粥的)。以往去博物馆,经常能遇到情侣,女方一边走、一边问,“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呀”、“这两个又有什么区别”,而男方即便连这几个字都不认得,也要硬着头皮解释。实在让人头皮发麻。

不仅是文物简介,也包括展品的排放、分类,游览的路线安排,都值得夸奖。可以看出,博物馆方面确实是想要让游客看懂的,真的是很想通过博物馆、让外省的游客了解安徽的。而且他不仅了解自己,还了解其他省份、其他区域文明。同样是一口鼎,自己的鼎和中原有什么区别,和吴越有什么区别。哪些设计元素是华夏文明的“标准模板”,哪些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征,都介绍得一清二楚。值得称道。

对了,钟离国也在安徽,博物馆里还有几件钟离国出土的铜器,虽然不多。毕竟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远没有某个游戏角色……不玩不玩别问了,哎呀我都说了别问了,唉算了既然这么多人追着问,钟离是游戏《原神》中的5星岩系角色。应“往生堂”邀请而来的神秘客卿。钟离样貌俊美,举止高雅,拥有远超常人的学识。虽说来历不明,却知礼数、晓规矩。坐镇“往生堂”,能行天地万物之典仪。以上都是百度百科复制粘贴的,我真不熟,真不玩原神。

咳咳,总之夏商周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还要丰富很多,逛了很久。最后再介绍一下安徽博物院的另一个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

唔……唉算了,没啥好介绍的,都上过《国家宝藏》了,感兴趣的肯定知道,不然就自己百度吧,老是在小说里复制粘贴百度百科混字数也不是回事。

最后还看到了几把剑,都是蔡侯墓出土的,[蔡侯产]剑。看惯了越王勾践剑的我只想说,真蔡啊。

展馆出口的位置有一个“安徽先秦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类似的年表每个馆都有,挺靠谱的。总之安徽夹在吴、楚、越之间,早期是徐国、蔡国等小国和群舒(诸多偃姓小国的统称,源于古老的皋陶部落)菜鸡互啄,最终在楚威王时期全境并入楚国。直到楚国被秦国击败、又被秦国撵着屁股一路往东赶,安徽寿春成了楚国最后一任郢都。我这个武汉来的精神楚人还是很能共情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精神病旅游日记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