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看我女曹贼窃国 16:结盟恶毒女配

底下是什么!

底下是钱!

一张货真价实的银票!

准确的说是一千两银票。

尤青青压下心里的惊喜:这恶毒女配找上门,八成是为了对付原女主,拉我做同盟,正巧我也要找宁二麻烦呢。与她目标相同。只是我拿了曹贼系统,只是想聚齐四个男人元阳,得到系统的奖励罢了。并不想跟那四个药渣继续卿卿我我下去,有原女主在,反而能助我功成身退。所以,原女主的存在,对我是福而不是劫。我也并无加害她之意。我且先不动声色,看看她究竟想干什么,再做计较。所以,沉吟了一会,面上故作诧异道:“薛姐姐真阔绰。你这是???先说好,违法乱纪的事情我可不干的。。”

薛殊嗤笑了一声,“你不是说伯府为了救你二姐姐掏空了家底吗???你那二姐也不是省油的灯,没想到会栽在宁二手里,想当初我与你姐姐还为了点小事争闹了一场,后来你姐姐胜了我,我还委屈了好些时日,如今想起来真真是好笑!你与你姐姐不同,你很聪明。”

银票在桌子上随风摇摆,好似随时都要被风刮走。

尤青青看它无头苍蝇似的,顿时一阵大笑:“多谢夸奖。不过,我不吃糖衣炮弹这一套。薛姐姐有话直说吧。”

“你与宁二有龃龉。”薛殊肯定的说道。

尤青青点点头,大大方方承认。

“为了什么?”薛殊有好奇有揣测。

“你说为了什么?她把我姊妹几个当猴耍,二姐姐如今失了颜面,婚嫁上还不知怎么磋磨呢。。。还有我三姐姐如今还身陷囹圄呢…说起来金吾卫,还是你薛姐姐家的…”尤青青半真半假言道。

“竟为了这么?”薛殊疑惑道,“你想救你三姐姐出来?可据我所知,你们不是一母同胞,你在府里同她并不亲近,甚至从来没管过你在伙房如何谋生。我还听说,是她母亲偷人累的你母亲被伯爷处死死,你与她有杀母之仇。。。”

“我当然要救她出来,打不了回了府再算我们的细账……姐姐还说我,你那弟弟粗暴冲动你不也护得跟宝贝珠子似的嘛。。…”。

薛殊听的直咬牙,皱眉道:“我懂,所谓同气连枝嘛……我可以帮你救你三姐姐出来,但是相应的,你要帮我做一件事……”

“什么事???”

“对付宁二”,薛殊望着湖畔的倩影咬牙切齿道。

那湖边除了宁二几个姑娘,不远处还有几个年轻的后生。应该都是权贵子弟,离得稍微有些远,看不清是谁。不过想也知道,肯定少不了临淄王沈阶。

“成啊”,尤青青款款走到薛殊身边,小声道:“我知道姐姐的目的在临淄王……后位嘛……”

薛殊猛然回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尤青青,霍的站了起来。

尤青青上上下下把薛殊打量一番,轻笑道:“我懂,放心,我不跟你抢。”

这才将1000两银票直接踹进了怀里。

轻笑着往湖畔走去。

宁二就在湖畔喂鱼。

林妙妙在她旁边拿着乌龟壳玩闹,看尤青青过来,语气不善问她:“你瞧什么呢?”。

两人并未发觉尤青青有异,尤青青走到了宁二后面,一个不稳“哎呀”一声,带着宁二就跳进了湖里。

湖水并不深。

尤青青刚从水里探头,就见宁二火冒三丈的瞪着她,“你故意的。”

“我就是故意地,有种你打我啊”,尤青青故意气她。

宁二真就伸出了手。

两人打做了一团。

林妙妙在上头吓得一大跳:“又打起来了…………宁宁………………你没事吧…………尤青青你疯了…………”

尤青青压了一身功夫只扮作寻常人,照样打得游刃有余,还抽空对林妙妙喊道:“她先动的手,你打我,凭什么打不得她。我偏要打她……”

宁二揪紧自己的袖子,冷笑着反击:“瞧瞧你哪来这么大的口气。”

“我怎么了,宁二,你真当我伯府的姑娘泥捏的,有种你让你那马夫周寅初把我也抓进金吾卫的诏狱去………自来公侯伯府出身的姐儿,不是庸碌无为便是将门虎女,打打闹闹的多了,似你宁二这般管别人家闲事把别人家的孩子关进诏狱的,还真没出个几个!”

薛殊早走过来看热闹,瞧着沈阶跟燕琳还有几个公子一路过来,才挥手叫一旁的丫鬟宫人都下去救人,噗噗通透湖水跟下饺子似的。

乱得一批。

她心下得意宁二在沈阶面前出丑。

却偏要扮作一股贤妻良母的做派。

“先救人上来再说,好妹妹,别打了……”

尤青青骂得不过瘾,上了岸边,丫鬟们给她套披风,她还抽空踹了宁二一脚,又骂上了,“我姐妹几个在闹市打架管你姜府什么事,你倒趁机勾结金吾卫姜她们送进牢狱,还让你那马夫讹诈我父亲1万3000两银子………可怜我父亲一片拳拳爱女之心啊…………”

说着说着,大声哭了起来。

宁二颤声道:“你休要胡说,我几时伙同周寅初讹诈你家钱了………分明是你二姐欺人太甚,当街殴打芳吟…………”

尤青青大声喝止道:“我姐姐的闺名是你能在外人面前信口胡说的…………宁二你太过分了!”

薛殊等了这么久,确保沈阶听得一清二楚,才出来劝和:“都别吵了,像什么样子,还不扶着姑娘们下去……”

想到刚刚薛殊眼角的那声冷笑,宁二恍然大悟。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看我女曹贼窃国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