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短视频共享古代,老朱第一个破防 第二十一章 老朱一怒,北境灭族

看完这个被众皇帝当成傻子姑娘的家。

皇帝们对后世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就是文明在以一种大跨步的形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他们传承了几千年的牛马,已经退出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圈。

而屋里那些搞科技设备,他们目前还一窍不通,不明觉厉。

画外音再度响起:

【看完古今百姓家,我们再看看古今穿衣有什么不同。】

【华夏乃‘衣冠王国‘。】

【分门别类,可谓繁花似锦。】

【.......】

【.......】

【而今,我们大都穿上下分体式服装,尤其男性,连体衣已然绝迹。】

【但是分体式服装,适合西方那些上身短下身长的人,华夏人大多为五五比例,分体式服装会让我们缺少一种美感。尤其一些四六身,更是显得滑稽。】

【远不如长衣气派、雍容、华贵。】

【最初分体式服装是为了劳动生产方便,或者战场打仗肆意奔跑。】

【是一种劳作式服装,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经济实力决定文明话语权,谁有钱谁是老大,谁就能风靡世界。】

【总之我们已经回不到长衫时代了。】

【但是街上偶尔还是遇到穿马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

说着,视频里出现一个一身黑色马面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行走在繁华的步行街上。

瞬间成了流动风景线,当之无愧的焦点。

所有人都会回头看她一眼。

那一刻,华夏儿女的基因都被触动了。

虽然很多人不清楚那身衣服叫什么,但一眼望去就知道是华夏古装。

而那女孩只有一米六,穿上马面服,顿时有了一米七的气势。

【这就是古人的审美智慧。】

【平胸?短腿?罗圈?外八?】

【一身马面服,可以遮挡所有缺陷。】

街上很多人跟她搭讪。

大部分都是女孩。

在问她这是什么衣服。

对此,诸位皇帝没有什么表情。

后世之人的服装他们在西子湖已经看够了。

那叫一个不堪入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皇帝已经开始用膳了。

然后天幕播放了一段美食视频。

玉带虾仁、油发豆莛、红扒鱼翅......麻婆豆腐、辣子鸡丁、东坡肘子......红槽排骨、豆豉蒸排骨、煎酿三宝......佛跳墙、醉排骨、荔枝肉......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蹄、鸡汤煮干丝......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

所有人都愣住了。

刘邦手里的狗肉顿时不香了。

嬴政谍子里的肉糜也失去了味道。

李世民桌上的猪羊肉,越吃越干巴,形同嚼蜡。

朱元璋默默的放下了烤鸭。

在吃方面他们都算行家。

尚且垂涎。

更别说那些吃糠咽菜的百姓。

看着后世的菜色,古代百姓瞠目结舌。

视频里一条又一条的美食街,一家又一家大饭店。

小到地摊,大到国宴。

琳琅满目。

饭店后厨,瓶瓶罐罐各种调料如同调色板,形形色色,跟开展览会一样。

光是这些就足够唬人了。

整个天幕弥漫在美食的海洋里。

所谓财色酒气饱,今时温饱排在最后,但古时温饱是最重要的。

除了明朝少有的几个轻赋税,其他朝代大多是重税。

即便不是重税,由于朝廷治理贪官不严,一层层剥削下来,百姓苦不堪言。

官逼民反的规律只是个规律,很多时候民反是没有效果的。

而很多皇帝一辈子也不了解底层百姓过着怎样的日子。

奏章里的世间百态,都被权臣有意的粉饰成天下太平。

他们很羡慕后世的百姓,不仅有这么多美食,而且看样子他们都消费得起。

但是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些剪辑视频剪的都是最精美的菜肴,还加了滤镜,跟女主播一样显得卖相十足。

视频也没有拍到真正普通家庭的食谱,那是相当的普通。

只不过再普通也比古代好很多。

【发展至今,华夏分为八大菜系。】

【六万种美食。】

【这背后是农业的发展。】

……

“终于说到根上了。”朱元璋捋了捋胡须,正襟危坐。

他承认后世繁荣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变成了一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魔幻世界。

尤其是食物。

民以食为天,他也想给大明百姓改善一下伙食,看看后世农业的发展,说不定能让大明迈上一个新台阶。

【截至目前,统计局发出的数据,我国耕种面积稳定在25亿亩,玉米(6.46亿亩),稻谷(4.42亿亩),小麦(3.53亿亩),豆类(1.78亿亩),薯类(1.08亿亩)……】

【其中蔬菜3亿亩......】

老朱瞪了瞪眼,看了一眼旁边的朱标:“咱大明耕地多少亩来着?”

朱标对答如流:“爹,去年统计是8亿亩。”

老朱深思片刻:“朝廷不遗余力鼓励开荒耕种,二十多年下来,这已是极限。”

永乐帝道:“爹,朱允炆统治那几年,耕种面积只有4.3亿亩。”

老朱一惊:“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永乐帝道:“爹,您怕是忘了,天幕刚说的,朱允炆上来就搞井田制。”

老朱咬牙切齿:“这个杀千刀的孽畜!他算是活到头了!”

明孝宗朱佑樘发来一条弹幕:“太祖爷爷,一百年后,也就是孙儿这个时期,大明耕种面积又达到了8亿亩。”

老朱立刻表扬:“好孙儿!爷爷记住你了!”

随即,老朱若有所思的道:“咱们8亿亩,后世25亿亩,但是咱们人少啊,为什么他们日子那么好?”

然后,天幕给出了答案。

【小麦亩产700斤。】

【玉米亩产1400斤。】

【超级水稻亩产2500斤。】

【土豆亩产4500斤。】

【红薯亩产6000斤。】

朱元璋看了倒吸一口凉气:“土豆4500斤?红薯6000斤?这是什么东西!”

朱标也惊了:“爹,除了小麦和水稻,别的咱们都没有。咱们小麦亩产200斤,水稻亩产300斤。”

朱元璋一脸惊愕与挫败,叹道:“水稻有十倍之差!后世耕种技术显然比咱们高超太多!”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说道:“太祖爷爷,嘉靖三十年,玉米传入大明,亩产300斤。”

朱元璋点点头,嗯了一声。

“嘿嘿,洪武帝,你觉得我大清养活三亿百姓靠的什么?就是红薯土豆啊!哈哈哈。但是目前亩产只有一千出头,后世产量太高了。”乾隆笑道。

朱元璋气道:“你个鞑子,这么大的事你现在才说?土豆和红薯哪来的?”

乾隆道:“想什么呢,老糊涂了吧,你觉得我会告诉你?”

老朱怒道:“你不说是吧,传令北境边军,把建州女真给老子灭了!”

刘邦哼道:“老朱,你可算说了句正经话,早就该把他们灭了。”

乾隆又急又气:“我女真族的先人们,你们看到天幕了吗,朱元璋要灭你们,赶紧躲到山里去!”

老朱是个不开玩笑的人。

说到做到。

五军都督府收到令符,过了长江后,当即便派出十余骑快马,风驰电掣奔向北境。

这事基本不用北境藩王出动,灭女真族,光是当地驻守的巡骑兵和烽骑兵就够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短视频共享古代,老朱第一个破防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