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苍穹 第八卷 西进 第九章 懵懵懂懂

小说:苍穹  作者:牛的草原  回目录  举报

弦子不弹不响声,

子女不教不聪明。

——白族谚语

时光如箭,稍纵即逝。在大人管教和不服管教的抗争游戏中,牛建新渐渐地长大了。

玩耍不再是他的主要任务。他应当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

在牛万山看来,牛建新的身体比较瘦弱,像一棵飒飒寒风中单薄的小白杨。何况小学又远在几公里之外的15连。他决定等到1973年春天、也就是牛建新八岁半的时候再去上学。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国家实行教育改革,把新生入学的时间从春季3月调到了秋季9月。

牛建新上一年级的时候已经9岁,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大龄学生。

9月1日,牛建新跟着高年级的学生来到15连小学报到,在报到处恰巧遇到担任小学校长的于大川。

整个3营只有牛万山一家人姓牛。于大川听到牛建新的姓名便知道他是牛万山的儿子。他示意给登记新生姓名的老师暂停一下。

于大川紧锁两道剑眉,思忖了一会儿,以商量的口吻说道:“现在叫建新的人太多了,没有个人的特点。这样吧,你姐姐叫牛木兰,你干脆就叫牛木林吧。你们两个人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木字,别人一看就知道你们是姐弟。再说了,你姐姐是女孩子,最后一个字是兰,就是兰花的意思嘛。你是男孩子,最后一个字是林,希望你能茁壮成长,变成茂密的森林。”

牛建新并不完全理解于校长的意思。但是,他觉得于校长说得很有道理,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回家以后,牛建新把在学校遇到于校长以及他如何给自己改名字的事告诉了牛万山和巩腊梅。

牛万山低下头想了一下,不禁称赞道:“于校长说得不错。再说木林和穆民的发音很接近,比较符合我们家的实际情况。看来,我们家和这个于大川真有缘分啊。”

从此以后,牛建新的名字正式改为牛木林。

在牛木兰的辅导下,牛木林上小学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年级课本上的知识。进入学校以后,他的学习成绩自然名列前茅,还被班主任指定为学习委员。

1974年,牛万山和巩腊梅为了让孩子们就近上学、不在风雨中奔波,调到15连工作了。

牛万山的邻居是齐鲁省人梁学祥。

梁学祥是一个能工巧匠,不仅拖拉机开得十分专业,而且还会做一手漂亮的木工活。每逢星期天,他就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做木工活。随着他在木板上推动刨子,轻薄如纸、洁白如雪的刨花便轻巧地飞舞起来,落满一地,非常好看。

牛木林和梁学祥的儿子梁春明同岁,又是一个班的同学,经常在一起玩耍。

一天,牛木林和梁春明跑到梁学祥干活的地方,捡起几卷完整的刨花。他们把刨花当作纸张在上面画画、写字。

梁学祥停下手工的活,用手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问牛木林道:“木林,你知道你为什么不能吃我们家的饭吗?”

牛木林回答道:“因为你们家吃大肉。”

梁学祥微笑着问道:“我们家可以吃大肉,那你们家为什么不能吃呢?”

牛木林回答道:“因为我们家是回族人。”

梁学祥追问道:“为什么回族人不能吃大肉?”

牛木林一下子被问住了,只好摇了摇头。

梁学祥说道:“我最近看了一本介绍回族的书。书上说,因为你们信仰的宗教不允许吃大肉。知道了吗?”

杨学祥一边说话,一边在木板上写下“回族”和“宗教”几个字。

牛木林对此半信半疑,无可置喙。

回家以后,牛木林把梁学祥说的话告诉了牛万山和巩腊梅,然后等着在父母这里得到亲口应证。

牛万山说道:“春明爸爸说得很对。看来,我们得给你讲一些民族和宗教知识了。”

每逢重要的节日,牛万山和巩腊梅给牛木林、牛建疆和牛建蒙穿上新衣服,带着他们到14连看望马海仁、马玉民等老乡。

一次,马玉民骄傲地告诉牛万山:“舍伊卜现在是全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了。”

牛万山称赞道:“舍伊卜真是一个大能人啊。我在金城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我们大家也要加把劲,把自己的尕娃培养成像舍伊卜一样的大能人。”

马海仁的妻子是马玉民的阿姆,身材娇小,慈眉善目,说话柔和,是一个标准的老奶奶形象。关系近的职工都亲切地称呼她娜娜(东乡语,妈妈)。

牛木林将这位“娜娜”和奶奶王天英做比较,更喜欢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娜娜”。他每次见到马海仁的妻子,也亲热地称呼她“娜娜”。

大人们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起来。

有人打趣地问道:“优素夫,‘娜娜’是我们叫的。你怎么也跟着我们叫呀?”

牛木林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我觉得叫‘娜娜’好听。”

大人们又发出了一阵欢笑声。

至于“娜娜”到底是什么意思,牛木林一直没有搞明白。他天真地认为,“娜娜”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称呼。

“娜娜”对牛木林也格外亲,有好吃的东西都会给他留一份。她的几个孙子都是白晰的肤色、金黄的头发,眼珠不是黄色就是灰色,民族特征十分明显。

牛木林对家里的一些事情感到迷惑不解。比如,牛万山每次从地方农民那里买回来活鸡,总是让牛木林拿到一个撒拉族职工韩德俊家,请他帮忙宰杀鸡。

韩德俊无论多么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用汤瓶里的水洗脸洗手,把匕首磨得锃亮,然后面向西方,口中低声嘀咕一会儿,最后开始动刀宰鸡。他好像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把宰杀的鸡小心翼翼地递给牛木林。

牛木林疑窦重重地把鸡拿回家,交给巩腊梅。

巩腊梅麻利地拔掉鸡毛,洗干净剁成小块,和红辣椒、绿辣椒一起爆炒。鸡肉熟了以后,她先盛上一碗鸡肉,让牛木林送给韩德俊家。

牛木林望着碗里香喷喷的辣子鸡,心里非常不情愿:我们好不容易吃上一顿鸡肉,为什么还要把一碗送给别人?

开始,牛木林原封不动地把鸡肉送去。后来,他走到半路上,躲到柴禾后面偷偷地吃上一块鸡肉,发泄心中的不满。

有一次,牛木林忍不住问巩腊梅发道:“妈妈,为什么每次都要让韩叔叔宰鸡呀?我们自己宰不行吗?就那么一点点鸡肉,我们家都不够吃,还要给他们送一碗!”

巩腊梅把自己碗里的一块鸡肉夹给牛木林,解释道:“经过韩叔叔念经宰的鸡,我们才可以吃。再说了,好东西不应该自己独吞,分给大家一起吃才更香啊。”

牛木林似懂非懂地看着巩腊梅,没有再说什么。

一天,牛万山收到在伊犁生活的弟弟牛见山写来的信。信上说:他们的小弟弟牛银山因患急病已经无常了,家里还有弟媳妇买艳和一儿一女。

牛万山对弟弟的不幸早逝感到十分悲痛。他和巩腊梅商量决定,给买艳寄一些钱去当作生活费,嘱咐他们节哀保重,过好今后的生活。

不久,买艳给孩子们找了一个继父。

第二年,牛见山又写来了一封信,告诉哥哥和新姐:买艳前不久也患病无常了。孩子的继父娶了一个新媳妇。结果,孩子的父母都变成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继母了。

牛万山打算与牛见山分别抚养一个孩子。他找到连队领导,提出给弟弟的孩子落户的要求。兵团职工的吃饭穿衣都是凭票统一供给。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团里早已经冻结了投靠亲戚的落户政策。没有户口,就意味着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

牛万山只好写信和牛见山商量敲定,两个孩子由牛见山抚养,自己提供其中一个孩子的抚养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苍穹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