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苍穹 第六卷 扎根 第九章 韩穆则岭

小说:苍穹  作者:牛的草原  回目录  举报

不给偷盗公鸡的他一点教训,

将来他还会偷盗你的牦牛。

——珞巴族谚语

1933年夏秋之际,牛尔撒收割完地里的庄稼,把它们扛回家摊在院子里晾晒,用石头轱辘碾压脱粒后再晾晒几天,最后拾掇干净装进口袋里,堆放在储藏粮食的小房间里。

牛尔撒忙完这些每年必做的事情以后,打算待在家里好好歇息两天。他盘腿坐在炕上,打开放在炕头的木箱,拿出记录家庭收支的账本,准备把今年的收成情况记录下来。

无意中,他的目光落在装着撒马尔罕鹅卵石的小木匣上。

他放下手中的账本,小心翼翼地捧出小木匣,轻轻地摆放在炕桌上,仔细地打开小木匣的盖子,掀开红色的金丝绒布,拿起那块普通的鹅卵石,握在双手中间慢慢地摩挲着。

麦里燕坐在炕边缝补衣裳。她看到牛尔撒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问道:“你在思谋阿门个事情呢?”

牛尔撒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全然没有听见妻子的问话。

过了几天,牛尔撒和麦里燕带上冰糖、茶叶和用新麦子制做的花色馒头,前往东乡韩穆则岭的免古池村,看望牛家的世交阿巴斯和阿依舍的后代马伊思哈。

他们步行来到河州城,然后坐上雇来的骡车前往免古池村。

马伊思哈的岁数和牛尔撒差不多,也已经50来岁了。他看到好几年没有互相走动的牛尔撒和麦里燕来看望自己,感到十分意外,也十分高兴,热情地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马伊思哈的妻子名叫马丽艳,和麦里燕是同一个名字,只是各地在口音上略有差异。她的怀里抱着刚满一周岁的孙子马玉民,和麦里燕坐在既背风又阳光充足的屋檐下,轻声细语地谈论儿孙们的情况。

马伊思哈的长子马海德与易卜拉欣同岁,和父母以及最小的弟弟舍伊卜一起住在老院子里生活。其他几个结婚成家的儿女搬出去各自过日子了。

麦里燕羡慕地说道:“新姐,你们的儿女们都守在身边。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的尕娃们一个也不在家里。我的康子(河州方言,胸腔)里整天空落落的,心肝肺好像都被老虎掏空了一样。”

马丽艳憨厚地微笑了一下,说道:“你的尕娃们都在外面闯荡,说明他们有本事、有出息啊。我的尕娃们一个个呆头呆脑的,除了种地再阿门个也不会干啊。他们要是到外面闯荡,还没有两天就饿死了!”

牛尔撒和马伊思哈坐在一旁聊天。他们谈论的是陇原的最新事件、河州的政治经济以及宗教上的问题。

牛尔撒向马伊思哈详细讲述尕司令三围河州城的经过。

麦里燕在一旁插嘴说道:“孛提那个尕司令了!我的二儿子占川跟上他下天山了,到现在莫有半个音信!唉,我都快愁死了。”

牛尔撒制止她道:“大老远地来看望家务,孛要再提那些不开心的事了。对了,伊思哈老弟,我每次到你这里来,都想亲眼看一看那本古代传下来的手抄经书,但是都没有机会看到。不知道这一次有没有这个眼福啊?”

马伊思哈回答道:“管理经书的人正好在家里呢。走,我现在就带你看去。”

马丽艳嘱咐他们道:“你们快些看。早一点回来。我们现在开始做饭。”

马伊思哈带着牛尔撒走出院子大门,沿着弯曲的村道来到龙家山前,看见山梁上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

院落里面的房子很有气势。绿色琉璃瓦,金色的尖顶,中式的牌坊门,墙壁上是各式各样的砖雕图案。

马伊思哈指着院落说道:“这就是我们新修建的韩穆则岭拱北(撒尔塔语,埋葬贤人的墓地)。”

牛尔撒说道:“噢,终于修建好了。大概修了5、6年吧?”

马伊思哈回答道:“哪里?整整10年!老百姓的收入非常有限,只好攒下一点钱修一部分。就这样断断续续地修了10年。现在管理拱北的穆萨阿訇就是哈穆则巴巴的后代。”

马伊思哈和牛尔撒一边聊天,一边走进拱北大门。

他们向迎出房门的拱北管理者马穆萨道了一声“色兰”。

马伊思哈向马穆萨介绍道:“阿訇,这是我们家的世交、西乡尕阴屲的尔撒阿哥。他今天专门过来看一看拱北里珍藏的手抄经书。”

马穆萨笑着说道:“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啊。祖上规定,只有信仰坚定、心底纯洁的人才能瞻仰经书。既然尔撒阿哥是远道上来的客人,我就它拿出来吧,趁机除一除书上的潮气。”

马穆萨从屋顶大梁上取下一串铜钥匙,用嘴吹掉上面的灰尘,然后走到土炕边上,打开木箱上的锁子,双手捧出一个包裹,轻轻地放在小炕桌上。

牛尔撒看到马穆萨井然有序的动作,脸上的神情顿时变得庄严肃穆。他屏住呼吸,怀着神圣的心情向前靠过去。

马穆萨非常仔细地解开一层层蓝色的丝绒布。

一本散发着古老神秘气息的书卷悄然呈现在蓝色丝绒布上。这是一本大型手抄经书。边缘有一点磨损,表明它经历了许多年、许多手。牛皮封面上印着对称的压花花卉和圆形图案。中间的7个圆形图案均以美术体的阿拉伯文字点缀。压花图案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封里是蓝色的粗布。

经书一共有536页,全部用阿拉伯文书法三一体(即苏勒斯·穆罕格格体)抄写。字迹清楚,笔墨流畅。全书用棉线从右侧扎装,没有标明页码。最末一页是掺杂伊朗语词汇的阿拉伯语题记。书写者的名字是奥斯曼。经书使用的是撒马尔罕纸。书写的颜料是黑色的墨汁。彩绘的颜料主要以纯金和青金石等矿物质颜料为主。

牛尔撒按捺住激动的心跳,细细地端详着每一个字符和图案,不时轻声地诵读着上面的单词和句子。

马穆萨介绍道:“这部经书是由先贤哈穆则巴巴从西域带来的。我们推测很可能就是伊本·班瓦卜抄写的。”

牛尔撒惊叹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本经书真是太珍贵了。”

牛尔撒和马伊思哈听完马穆萨关于经书历史的介绍,陷入深深的沉默。他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此时此刻心中的无限感慨。

牛尔撒马、伊思哈与马穆萨告别后走出拱北,一边转悠,一边聊天。走在狭窄的村道上,牛尔撒看着两边各式各样的院落和房屋,感觉山沟藏着一座既简单朴素又有文化内涵的庄廓。

东乡的撒尔塔人世代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他们的建筑主要有民居、礼拜寺和拱北。

民居的建筑风格简约,朴实,注重实用。样式不是很多,主要有因地制宜的窑洞、平房、瓦房、土棚等。庄院有一字院、三合院、四合院和连铺院等。在非常贫困的地方,人们一般居住在窑洞里。窑洞有横穴式和上炕式两种。前者空间宽敞复杂,大洞套小洞,洞中有洞。后者只有门、窗、通气孔和土炕,或者门窗合一,进门便上炕。窑洞的特点是省料省钱,冬暖夏凉。

免古池村的人家多是一户一院,依山而筑,既背风又向阳。房屋大多数是坐北向南。大门以东门、西门为上,南门次之,由于北同败音,因此忌讳修建北门。大门两边以砖砌筑,门楼上起脊,两角微翘,颇有气势。大门为木制双门扇。有钱人家在门上镶嵌铜环、铜扣、狮头、虎头等金属饰物。

房屋以平房为主。除了门窗、梁柱使用木料以外,其他全部由泥土夯实砌平。屋顶铺上一层白土,用石碌碡碾压瓷实。有钱人家还在屋顶铺上瓦片。房屋的间数宜单忌双,多是3间,也有5间。

东房和西房为配房,也叫厢房。北房的两边建有角房,东北角多设厨灶,叫做窝阁。

北房叫做上房,是家庭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北房的地基高于院子地面和其他房基,一般为一台阶或者二台阶。富裕人家的房顶铺瓦起脊,两头砌有砖楞。脊岭的中间砌有狮虎型砖。脊岭的两头和砖楞的下端砌有凤头或鸡头型砖,喙头朝天。房子正面为砖木结构。门前的前廊比较宽阔,可以在下面避风躲雨。檐前有飞椽和画栋。房门设在正中间。窗户设在门的两边。堂屋内大多有土炕,上面先铺上草席或者麦草,再铺上用羊毛擀成的具有隔潮、保暖功能的粗毛毡。

富裕人家多采用木雕和砖雕工艺。木雕多表现在插梁、飞椽、垫板、梁椽、挑席、斗拱、隔扇、墀头以及门窗的菱花、隔心、裙板、绦环部分。雕刻内容多为抽象的图案如旋子、六子、梅花、轱辘草等。木雕技法上有阴刻线,浮雕、镂雕等,为房屋增添了艺术感。砖雕多用在壁墙之上的各个部位,因物设图,巧施雕镂,拙朴厚实。

院子中间一般修建一个小花池,栽种牡丹、凤仙等花草。土地宽裕的人家院中有园,在其中栽种果树和蔬菜。

不知不觉之中,马伊思哈和牛尔撒走到了村口。

“尕阴屲阿爸(撒尔塔语,叔叔),色兰!你老人家阿门个时候到来的啊?”

牛尔撒闻声抬起头,看见马伊思哈的长子马海德和媳妇背着玉米秆,笑眯眯地向他们走过来。

牛尔撒回答道:“色兰。我到来差不多两个时辰了。几年不见,尕娃都长成男子汉大丈夫了!”

马海德又问道:“易卜拉欣阿哥来了没有?”

牛尔撒回答道:“他现在不在尕阴屲。全家人都搬到平西去了。”

马海德羡慕地说道:“易卜拉欣阿哥真能干,都住到平西城里了。”

牛尔撒微笑着点点头,没有再提易卜拉欣的事情。他担心,如果在马伊斯哈面前过多显露牛家的优势,也许会使他的心里感到不舒服,伤害到两家世代沿袭下来的深厚情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苍穹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