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穿越之有明 第一百一十三章;火器 州城中

程正欣然一笑,蒋能瞧着宽松的氛围,连忙附和道:

“兄弟,如今我们地位尊崇,执掌权柄,便是知府衙门亦需略显惊诧,然兄弟你似仍有忧虑,实已足够,何必另有所图?”

纵观胶州乃至莱州,众皆疑问,李二郎今已富贵,欲别他人,早可携美女纳妾,建荣华庄,逍遥自在。然程正日复一日,勤奋自律如往日野战军营,志在事业,生活朴素。

屋内片刻静默,程正轻叹,言道:

“我欲力量充沛,确保未来生活安宁无虞。”

蒋能沉思,面露微笑,言辞低沉道:

“然兄弟,如今你生活已无忧虑。”

“……你未了解,光阴渐逝……”

程正心情片刻消沉,然而随后即回复,孔有德投奔后金之事已过一年,他对于当下的现实稍感安然。在地方,他或是微不足道之人,虽一度忧心忡忡,亦不过徒劳。

时至今日,逢猛镇与胶州盐场间已有训练场所,供新招募盐差操练。由各盐差团队中抽调之头领转为教官,程正每日分时训练马队及盐差,其余时间皆投身铁匠铺。

颇具意味的是,众盐差武器中有三成需前往逢猛镇及胶州卫所之铁匠铺维修,尽管盐民多擅制铠甲,稀能修制武器。然程正毫不手软,不仅阻止宁乾贵查账,甚至郭栋亦受限制。此情绪引起众人疑虑,李二郎为何如此偏袒。

不许多时,郭栋带领六名铁匠已制造火铳三十余支。然然在程正眼中,威力仍显不足,射程亦甚短。故毫不犹豫地将这些火铳重新拆卸,再度打造,实则为难怪宁乾贵需搜查账目。

每杆火铳制作费用约五两银子,再加上火药、铁匠费用,已用六百多两。而老盐差一年所得仅二十两,多位铁匠费此大笔,让众人不解,然程正不断阻止,也引发诸人质疑。

不妨论周详,火铳最新制作,枪口径扩大,枪管亦延长。然然百步外靶子犹为毫无动静,然而在此时代,瞄准构造乃异想天开。

郭栋颇感忐忑,自来到山东,日子已逾一年,与往日颠沛流离相比,如今之生活温馨惬意,老婆笑颜常在,子女强壮,生活充实。由此,他心存畏惧,此次火铳任务不容轻忽,然程正之要求颇为怪异,明明已按辽镇标准打造,然仍不足允许,且要求种种莫名其妙之事。

郭栋固然力图极致,打造之火铳早已精雕细琢。然,凡事已足,岂料李二郎始终不满,甚至每次回炉重铸,总费用都高得离谱,宁乾贵也被迫查账。

其余盐差视程正所为奇谲,事已如此,程正亦不再顾忌他人目光。

尝试中,枪管口径逐渐增大,然而实际效果甚微,近百步外之靶子几乎毫无波动,然而在时势下,瞄准构造并不实用。

然程正颇感欣慰,仍是继续摩挲,装填火药、弹丸,运用通条压实,点燃火绳,准备射击。此番射击略有焦虑,乃是先时火铳之作所致,然其决心不减,驱逐此困扰。郭栋与六位铁匠亦负着压力,不得已使命,期冀得到李大人认可。

时间如梭,月余光景过去,程正心情渐趋宁静。孔有德投奔后金已过一载,程正逐渐适应现状,始悟燥乱之心虚无。

在逢猛镇与胶州盐场间,新的训练场应运而生。各团队头领成为教官,程正分时指导马队与盐差训练,余下时光则致力于铁匠铺。

盐差武器中约三成需交付逢猛镇和胶州卫铁匠修理,尽管盐民能铸铠甲,制武器之能却寥寥。然而程正不以为意,不仅阻止宁乾贵审查账目,甚至阻制郭栋制作。他们众人不能理解,李大人为何如此偏袒。

时光流转,郭栋率领六名铁匠已打造火铳三十余支。不过,在程正看来,火铳威力尚不够,射程太近。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命令重新铸造,此举令宁乾贵不满,必须调查账目。

每支火铳制作费用约五两银子,加上火药和铁匠的花费,已达六百多两。然而,老盐差每年只有二十两收入,多名铁匠的费用让众人不解,但程正坚持不断,令他们怀疑李大人的动机。

在这种局势下,郭栋不得不将火铳重新制作,每一次改造都使花费增加,宁乾贵甚至需要进行审计。

众人都纳闷,李大人究竟在想什么?

而郭栋则努力让火铳完美,每一个步骤都精雕细琢,但是每一次都遭到李大人的否决,要求重新铸造,要求不切实际的东西,让郭栋不知所措。

然而,他们无法明白,李大人何以如此。

火铳的改进还在继续,枪管的口径越来越大,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近百步外的靶子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在这个时代,要瞄准远处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郭栋感到压力,但也明白李大人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他过去在辽东的生活很辛苦,而现在的日子则相对轻松。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到李大人的计划,所以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来完善火铳。

程正扣动数次扳机,院内弥漫硝石火药之气,他轻叹,将火铳交予郭栋,询问道:

“弓箭射程几何?”

“若非市售弓,五十步之内有准,百五十步可伤人。大人,战场之上,弓箭常用,最为实用……”

“若此火铳,射程百步内有准,能成否?”

众工匠面面相觑,私下交流片刻,郭栋迟疑地回答:

“并非不可行,然大人,欲使火铳射程增大,非步行为宜。不过若如此,火铳将超过十数斤,恐难携带他兵器,此……”

程正睁大双眼,惊愕地瞩视郭栋,内心纳罕不已,心生疑虑,忍不住质问:

“还需他兵刃?”

面对程正的惊异,郭栋逐渐壮起胆气,以其为人,程正似未亲历战阵,谙熟兵书,故有奇思妙想。遂解释道:

“明军旧制,火铳手战,携短刀一柄,意在自卫,惜敌未至,火铳弹尽,敌至时,长兵交锋,刀短无防,加以火铳易炸,故火铳手常携长枪大刀,此为俗例。火铳手且携重器,至难轻便。”

程正闻言,神情颇显疑虑,颜色变幻不定。然郭栋意气昂扬,似已找到突破口,滔滔不绝道:

“大人,战场上,军队使用一次火铳后,多需兵器冲锋,步行已不易,持多兵器又何如?我明军有规矩,惯常持兵刃,惜每每发火,弹尽敌未至,火铳手换兵器,故不胜之。非惧重负,实属因循。”

程正怒视虽露,但郭栋底气更足,自觉他所言不谬,自信道:

“威重何惧,十数斤二十斤不足耽忧,如不能担持,不堪作盐差。有所需,大人可遣家眷前来,务必勿忘,此事关乎大计。”

众辽民铁匠闻言,虽每日劳力于火铳之制,心中不以为然,然程正之威令与利益并存,皆促使之应允,且大铸大制总易于小铸小制。

崇祯七年六月,胶州城中官员与百姓口耳相传二事。首当其冲,周秀才中举之喜耐人寻味,堂堂十五载来,胶州尘封尾声,喜气盎然。次则程正之献瓷于颜知州之家,佳肴名瓷南直隶,平常仅贵门显贵得享,价值堪比黄金。

程正作为盐政巡检,得颇效顺应,权势金钱渐归囊中。然而,颜知州并未因此欢欣鼓舞,欲论此事,唯有默然不语。然颜知州一向仁善,难得一次严厉行动,查封胶州河边瓷器铺,让人百思不解。

知情者私下谈论,瓷器铺并不在意于微薄胶州利,传闻李二郎将入股,于济宁城开窑烧制,消息甚噪。更有传闻,他们家的小瓷罐瞬间炙手可热。

尽管周秀才中举与此比起,微不足道,富贵之家则以送礼祝贺为乐,或觊觎娶周家女子,盈庭之乐无限。惜闻周秀才已成婚六载,众人皆为后悔。

瞻望热闹欢声,程正内心焦躁渐平,既忆现代县城高考状元,喧嚣与今日相似。但他略觉不解,城内官富何以如此苦心联络,对于举人耶,凡我所知,官至进士与同进士方得任官,今之情形何异,反倒显得范进中举具有历史遗漏之嫌。

程正的目光遥视,心头沉吟,却于眼前纷扰寻出片刻宁静,时值仲夏,胶州城欢声笑语扑面而来,弦外之意,不胜其热烈。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穿越之有明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