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穿越之有明 第一百零四章;世事浮沉 江水归舟

河边商家不免埋怨,称商会对外地分得过多,本地同仁却无照顾。而精明之辈见买卖如此完美,真伪难辨,但巧妙交织的环环皆为精心设计。

敌手之妙,即便盐中有石,亦能高价售出,济宁城中的青盐功效,言之玄奥,甚至有行医之神以证实,储存年限影响其效。

更有考证者言汉朝便已用青盐入药,传闻家中妇人因用之治愈,自青盐而后康复。千人千面,众口纷纭,传言满天飞,令人不禁信之深切。

初十后,济宁城青盐价已涨至二十两一罐,南直隶商人不惜长途奔袭,南京、苏州亦然,富足之地,生活品质显然更加高尚。

南下之青盐,传来后立刻得到聪明之辈洞悉,自行传播宣扬。有钱人因讲究青盐,以显与用精盐漱口者之别,如今货源丰裕,春节将至,购物之风愈加旺盛。此盐有盐引为证,又有来源之解释,即便难断真伪,外观更像真品,且材料丰富,用于炒作已成足够。

江南商贾精于天下,智慧犹如明镜,纷纷效仿,共同推高价格。利益之甚,令人心动,旧瓷罐加上精盐,蜡封印证,制作过程简单,人人皆知。

然二十一日,济宁城一青楼货栈受阻,遭到数名青楼幕僚堵门,称其售卖假青盐。售价二十二两银,欺人太甚。

如何揭穿造假?原来瓷罐上盖有一印鉴,似由道士施法绘制,然造假者之瓷罐却难以模仿,对质下,唯有认输,遂被要求将印鉴拓印。

一日之间,购买老青盐之人纷纷借印鉴辨别真伪,事态发展令人惊异,为造假之罪行添一证据。得教训之人,请求拓印印鉴。

不待片刻,购买青盐之人,以印鉴对照,逐一验证,一对质,假意扑灭。不待两日,南北商人带着印鉴来货,验证真伪。这一幕,竟令这“正牌青盐”升值。

蓦然,济宁市面及外销的“瓷罐老青盐”,已远远超出四千罐,个个精品,不分高下。购买青盐者,远道而来,明知未必真,然远地买家未必知情,依然毫无顾虑。

城市之盛,犹如滚滚江水,波澜壮阔。商贾之谋,如潮汐之观,河边,市场如河水,浩荡行进,观者纷纷感叹,巍然壮美。

【潮起河畔】

腊月二十五,商行货栈闭锁,老青盐风潮逐渐平息。然商贾若干,颇感此事可借鉴,虽旧年已尽,而他日或可效法,大展宏图。

丢却将军装束,着商装长袍,外罩华丽大氅,梳妆打扮一新,如此装束者,实非他人,正是昔日船头之千总程正。身后数名仆人服色之盐差,手持短兵,密密护卫。

察觉程正者,皆以为此乃巨富闲逛,谁亦不知,却是那老青盐事件之幕后发起人。

胶州盐场与高家岛之盐田皆停其余盐货流入,转而生产精盐。程正之庄,利用此精盐,装旧瓷罐,蜡封口,借王孔船只,向济宁运输。

一个月来,紧张有序,成功掀起陕西老青盐风潮,程正行事机密,街头行人看其笑容满面,心知他心中得意。

程正之得意,实有原因。此种手法,如今之车中收音机广告,神奇疗效、特制茶叶等,今日之人闻之必觉厌烦,可用于此时,却妙不可言。当下之人未曾经历过如此唐突的影响,深得心。

“孟掌柜贡献五千两,月眉楼管事投入两千两,杂人杂费合共三千五百两。”

程正之后帐房,小声报数,其声低沉,颤颤发抖,一年前,不过十几两银币之往来,今日千两万两争奇斗艳。

夜幕降临,虽年末回家之人已去,寒意尚未消散,济宁城之夜,热闹胜白昼,程正心生喜悦。嘴角微扬,静赏路旁行人,声音低沉地问道:

“他们皆签署收条否?”

“已皆签,我方之人,前去施压,皆颇为配合。”

程正颔首,后帐房轻咳一声,以更为细微之音道:

“大人,经过各项扣除,总计九万五千两银。”

此数字程正早有预料,然听后帐房再次确认,心头激荡,以人民币计,自可谓巨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穿越之有明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