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明:朱元璋大寿,我送四海八荒 第42章 大明第一居民楼

两万五千之众的难民还真没有难到朱梓。

不仅如此,因为朱梓训练的将士素质极高,能够及时解决掉不必要的麻烦。

整个泉州府外围的灾民也井然有序。

若不是这些灾民穿着破烂,还真的以为这里不是救助站,而是一个城市。

事情正紧张有序的进行着。

马三保那边缺人手。

“缺人?这还不好办?泉州府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朱梓急忙令人去城外寻找灾民,看看哪个愿意去工厂那边。

“潭王殿下工厂招人,目前需要五百来人,谁去?每天管两顿饭,每天有两个馍!”

消息发出去,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没有人去应聘只是零星的几个。

对于这些灾民来说,能够白吃白喝,没人愿意上手。

“别去李哥,去了还指不定干啥呢!躺着这儿不好吗?”

“你嫂子现在奶孩子,不能只吃土豆啊,我去给她挣两个馍,才有奶水!”

一个两个三个,然后一开始没人动,到现在的爆满,也很让人唏嘘。

从刚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抢夺,总共也就不到一刻钟。

五百人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招满了,而他们紧急前往马三保所在的工厂,干活。

“这位大哥,你这吃的是什么?这个?土豆丝啊?你没吃过?”

李哥摇摇头表示没有。

“土豆还能切成丝呢?”

“那当然了我都快吃腻了!你们是外地来的吧?”

来这里的五百人看到这里的工人吃的东西,惊讶不已。

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闻着油水很足,不知不觉就流口水了。

他们瞬间觉得来到这个工厂真是来对了。

那些还不想来这里工作的灾民现在肯定后悔吧。

很快他们就加入到了炼制钢铁的活动中,那个热情高涨,就是刚来的马三保都不成有过。

至于工钱?

这些人根本就不想。

这灾民遍地的年代,有口吃的就很不错了,还敢奢求工钱?

钢铁厂人数增加,除了粮食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休息的地方。

他们不是机器,不能一整天十二个时辰都在干活。

即使牲口也受不了这样的工作强度。

他们不仅需要轮班制,还需要有个休息的地方。

所以朱梓准备将城外的民房进行改造。

改造成前世那种,占地不多,但是两层小楼的那种简易工地宿舍。

让这里的工人有的吃有的睡,工期很快就会缩短结束。

这里的民房之前是泉州府百姓的,后来因为朱梓这里要做灾民的安置点,所以将这里临时占用。

而这里的百姓则是迁到城里。

而城中随着迁入的百姓越来越多。

城中的这些民房已经不能承载大部分泉州府百姓。

所以朱梓在城中选择了一块地,这块地距离城市中心偏东北位置。

是一个较为偏僻的城中村。

而因为朱梓泉州府改革主要集中在城中心,所以那块地属于也逐渐被遗忘。

但是朱梓则看法不一样。

那个地方距离港口不是很远,而且西边接着军营,极为安全。

而那港口在不久的将来朱梓肯定要打造成全球第一大港口。

因此这个位置极好。

打定主意,将这里的百姓迁出到市中心。

百姓当然愿意。

他们这里交通不便,出入买个东西都是一走一上午。

自然答应的很痛快。

所以朱梓在聘请工匠和有招收了一批工人之后,开始对这里进行打造。

他要盖楼房。

不是一般的木质楼房,而是钢筋水泥楼。

这里的钢筋自然就用到了马三保厂子里生产的钢材。

至于水泥,朱梓打算要不也开个水泥厂?

说干就干,这件事情就交给了徐友德选址和招人。

很快又一批灾民,大约两千人左右被找到了水泥厂,开始制造水泥。

不多时水泥和钢筋材料都准备齐全,工人们开始施工。

经过朱梓的发现,现在的水泥厂和钢铁厂生产的东西,质量不是朱梓前世见过最好的,等级却也很高。

用这些东西修筑起来的钢筋水泥楼,绝对比前世七十年寿命住得还要久。

工匠们是可以看懂图纸,深挖地基,打造了大约三层的地下室。

这是朱梓打算用作的停车库。

虽然现在这个世界还没有所谓的汽车,但是未雨绸缪。

实在不行也可以当做仓库。

然后朱梓还让工人铺设水泥路,专供车行走的路。

真正实现人车分流。

这样打造起来的大明第一小区,绝对安全,环境优美,生活便利。

虽然工人们对朱梓说的话不懂,但是都按照朱梓的话照做。

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钢筋水泥还是地下车库都是新鲜的东西。

他们好奇,也更专注。

凭借着他们的传统手艺,夯实地基是最为基本。

然后按照图纸的结构进行优化和实操。

这些朱梓当然不会,可是看着他们熟练的使用,朱梓也才发现。

这个时代的人不是自己以为的那种落后和无知。

而他们表现的这个样子,只是受限于眼界。

眼界打开之后,他们不比现代人差。

尤其是在朱梓的现代化教学之后。

朱梓才发现他们是如此的智慧。

尤其是工匠们。

上次在修建王府大院的时候就已经领教过了。

朱梓不由的露出笑容。

要是如此的话,古代人带着现代知识,最后逐个征服那些曾经欺负过我们的国家,也不在话下。

朱梓想着。

而大明第一钢筋水泥楼也正在建设当中。

一切都十分顺利。

因为人手众多的原因,这第一居民楼在短短的半月就建好了。

朱梓很激动。

这是现代水泥楼第一次亮相在了古代,仿佛有那种时空的加错。

水泥封顶这一天来了很多城中的百姓。

这些百姓对这楼房很是好奇。

一般的百姓住的都是平房。

明朝虽然也有酒楼有几层的结构。

但都是木质,被用作居民楼的还是少数。

而朱梓建的这八层水泥楼,都是可以住人的。

好奇的百姓全都过来观摩。

“这就是殿下说的居民楼?这很高啊!”

“这个像是一个大箱子,能住人吗?”

“住不惯住不惯!过来就是看看热闹!”

“就是不知道比一般的院子有什么区别?”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明:朱元璋大寿,我送四海八荒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