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书中世界女主女配一起改剧本 第128章 正月初一

大年初一,大周叫做“元日”或“元正”等,这一天也是对大周人民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文武百官还有外邦远客都要进宫向皇帝朝贺,皇宫里会举行盛大的朝会仪式,仪式结束后,皇帝会赐宴群臣,群臣在宴会上饮酒作诗,诗词辞藻华丽,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一

按理来说,除夕夜的通宵不眠,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应该要睡个懒觉了。不过对皇帝来说,可是没那么轻松。照常上班,而且还是大朝会。

这场朝会,被称为元正大朝会。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响,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除了朝里的文武大臣,各国的使臣,各个部落的使臣都要在这一天跪拜皇帝,上贡礼品,表示两国的友好关系。

其实,这件事还是挺累人的。从穿的衣服,再到各类礼仪,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当然,万国来朝,也说明了大周的实力。举办完大朝会,自然还是要欢宴各国使臣。

不过,在这场开年大朝会中,还有另一项事情颇受关注。那就是大赦令。皇帝会在这一年宣布,赦免一批人的罪行。这无疑是一件显示“仁政”的事情。

丑正(2:00),请驾,福瑞亲自服侍皇帝净面冠服,到明殿神牌前拈香,到西佛堂、东佛堂拈香。

寅初(3:00),从‘神龙殿’乘轿,依次去各个宫殿拈香,为各宫祈福,最后回‘神龙殿’稍坐休息。

寅正(4:00),各宫嫔妃给皇帝请安,道新喜,皇帝给每人一柄金镶玉如意,一对金镶嵌八宝簪,礼毕嫔妃各自回宫,皇帝至东暖阁稍坐,进早膳。

皇帝正月初一的早膳和除夕一样有一百多道菜,慕星辰同样就尝了两三道菜,其他菜肴按规矩都赏赐给文武大臣,这次赏赐的大臣和除夕的不同,皇帝的意思是尽量每位官员都能分到,所以每次都赏赐给不同的人。

卯正(6:00),皇帝乘轿去蓬莱殿,给太皇太后请安,道新喜。太皇太后给皇帝一对金如意。

正月初一,太皇太后也需要早起,和皇帝说了一会儿话,等着嫔妃们来请安。

辰初(7:00),后宫嫔妃至蓬莱殿,给太皇太后请安,道新喜。太皇太后给每位嫔妃一人一柄金镶玉如意,一对金丝攒珠手镯。

辰正二刻(8:00),总管福瑞奏请皇帝回‘神龙殿’,换礼服,准备接见文武百官和各国的使臣。

后宫没有皇后,太皇太后要更换礼服,准备接见命妇和各国的使臣夫人。

皇帝一边换礼服,一边问福瑞:“夏府那边办好了吗?”

福瑞自然知道皇帝心心念的是什么,笑着回道:“万岁爷,都办好了,已经派人去接夏大小姐,这会儿可能已经到宫门口了。”

“小丫头,头一次进宫,难免有些紧张,让人多照顾一些。”皇帝吩咐道。

“奴才早就安排好了,在各处都安排了人手,专门照顾夏大小姐,万无一失。”皇帝这么宝贝夏大小姐,福瑞自然亲力亲为安排一切。

“很好,这次办好了,重重有赏。”皇帝满意地点头。

“谢万岁爷!奴才一定会尽心尽力办好差。”福瑞脸笑成了菊花。

正月初一,夏梦曦早早就被从被窝了拽了出来,还没有完全清醒,就被月娇月婉,紫珊紫荷几人架起净面更衣,按到梳妆台前,给她梳妆。

紫珊手巧给夏梦曦梳了一个飞天髻,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步摇,金丝琼花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璎珞圈。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蜜合色缎窄棉袄,外罩五彩缂丝金银鼠比肩褂,下着嫩黄绫花绉裙,裙边系着五彩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

夏梦曦已经完全清醒了,看着镜中的自己,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一双桃花眼顾盼生辉,很满意。

因为要进宫所以夏梦曦不敢多吃,早点就喝了一小碗奶子糖粳米粥,一个蟹黄水晶烧麦,一个水晶虾饺。

刚刚吃完早点,就有婢女来通报,皇帝已经派人来接小姐进宫了。

夏梦曦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里的鹤氅,因为怕冷头上又罩了雪帽。

带着月娇月婉,青云青雪上了皇帝派来的马车。

马车从外面看就是普通富人家的款式,里面却是低调奢华,铺着厚厚的银狐皮褥子,还有一盏小巧玲珑的镶嵌八宝宫灯挂在顶部。小桌子都是金丝楠木的,桌子底下还有精致的铜制小炭炉,整个马车里暖洋洋的。两边还有小抽屉里面放满了各自小吃干果。小桌子上还有一套白玉的茶具,正温着一壶茶。

马车非常平稳地行驶着,很快就到了皇宫。

夏梦曦下了马车,抬头看见高大雄伟的宫门,心想,过几个月自己就要真正的进入这道宫门,那里是和外面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等待自己。

就在夏梦曦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位宫人迎了上来,看服侍是位总管。

“夏大小姐,咱家奉命来迎接您进宫,请随咱家来。”总管面带微笑,非常恭敬。

福瑞大总管亲自吩咐他们几个,一定好好地照顾这位夏大小姐,这位可是贵人,千万不可怠慢,如果出了一点儿闪失,提头来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书中世界女主女配一起改剧本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