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着在舆图前侃侃而谈的张桓。
再次肯定了张桓确是有大本事之人。
他曹操能得张桓辅助,那大事必成。
不说得天之宠,也算是他曹操修来的福分!
然,从张桓出谋划策的风格上来看,曹操觉得有点不对劲。
因为张桓此时与他想象中的“王佐之才”,“应梦贤臣”的形象有些许差异。
或者更准确一点的说。
“天下人皆白,唯此子独黑!”
此时张桓还不知道他在曹操心里的形象已经从名门正派青年俊杰变成了妖魔异怪黑心眼子。
看着还在消化自己言论的众人,张桓给他们留出了足够时间思考。
可即使是这样。张桓自认为刚才说话的时候还是收着说的。
更多劲爆的内容他可还没讲。
而且他也并不打算讲。
比如,之所以要促成袁绍成为会盟盟主,是想借董卓之手,像历史中那样除掉袁绍的叔父,当朝司徒袁隗!
假如曹操成立了会盟盟主。
那张桓就不敢保证,董卓还会把袁隗和在洛阳的袁氏全部斩杀殆尽。
袁隗,袁绍,袁术。
虽同为袁家人。
但三者之间的差距可是天壤之别。
乱世到来,没了袁隗的压制。
袁绍,袁术二人只会互相不合。
分居南北,各自雄霸一方。不会聚合在一起。
而袁隗活着的话。
不论讨董是否成功。
只要这个老匹夫逃出来洛阳,以他的地位和名望,一跃就能成为执天下之牛耳
成为所有志在天下者横在路中的拦路虎。
如果说袁隗没有染指天下的想法,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张桓是一点不信。
袁绍乃渤海太守,袁术,袁遗又分别为南阳和山阳二地的太守。
从地理位置上讲。
渤海郡位于冀州,制盐业发达,经济富足。
山阳郡位于兖州,堪称中原腹地,通达四方。
南阳郡,人口数量众多,且离汝南不远。
而汝南就是袁氏的根基之地。
诸多因素一结合,若是天下有变。三袁一旦起事,加以袁隗领导......
一旦达成这种局面,那什么诸葛亮的隆中对之类的策略不会再有。
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也不会再出现。
他张桓尚且能看明白这一点。
张桓不相信,人老成精的袁隗没清楚的知晓这些。
进一步想,这些都是袁隗的谋划。
方便以袁代汉!
能证明张桓这一猜测的有力证据。
就是后来袁绍和袁术的作为。
袁绍想扶持刘虞,另立天子。
但是刘虞聪明,不上当做袁家的傀儡天子。。
袁术就更绝了。
直接割据称帝,号大仲天子!
要说袁绍和袁术二人没受到袁隗的意志影响,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即便张桓不以阴谋论去看待三国这段历史。
但是历史的表象都已经变幻无常,汉末的各种现象,都是细思极恐。
所以,无论如何,张桓都必须要袁隗这老匹夫同原来那样死在董卓手里。
这样才能使袁氏老匹夫的谋划落空,让袁绍和袁术如同原来一样互为敌寇。
才能让曹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趁势崛起!
张桓正在思略时,府门门外传来报声。
“报...”
“主公,府门外有一文士前来投效!”
门吏的通禀声响起,张桓的脸上闪过一丝意外。
他朝曹操看去,不出意外。
曹操的脸上有些讶异。
显然,曹操同样没想到。
今日多是“舞刀弄枪”的武将来投。
除了张桓这位已经认识的文士外,还会出现一位。
有趣,是因为张桓穿越而来,改变了某些历史进程吗!
就是不知道来投曹操的谋士是谁了?
是鬼才郭嘉?还是贲育程昱?
抑或是王佐之才荀彧?!
“速速有请!”
听到有文士来投的曹操,连忙说道。
相较于眼下“武多文少”的局面,文士的来投,无疑更加难能可贵。
不多时。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
张桓抬眼望去。
出现在他眼前的。
是一位身着,灰色粗麻长袍的青年文士。
观其年岁,与张桓本身应该相差不大。
仅看一眼,张桓便知道。
眼前之人,不是荀彧,也不是程昱。
更不是郭嘉!
荀彧出身颍川,以荀彧的家室来看就不会是灰麻衣袍,如此寒酸的来见曹操。
也不是程昱,有书载:“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这外貌也有点对不上。
而且程昱乃141年生人。
面前之人年龄也对不上。
排除了荀彧和程昱。
那就还有...
智虑千里戏志才!
世之奇士郭嘉!
二人都是曹操手下家世不显的谋士。
郭嘉好一点,好歹历史有记载出身。
但对于戏志才,那是没有出身记载的。
一番对比后。
再结合眼前之人沉稳的气质。
张桓已经知道了眼前之人的身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