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夏金鳞从院门出来,径直走向三箭之地的私塾。
学堂内,一众学生已经老老实实就座。
见到他入内,纷纷起立,一起行礼。
夏金鳞一看头就大了。
说好的培养的朱允熥,怎么一屋子人?
除了十三皇子豫王朱桂,十四皇子汉王朱楧、十五皇子卫王朱植、十六皇子庆王朱栴、十七皇子宁王朱权、十八皇子岷王朱楩、十九皇子谷王朱橞、二十皇子韩王朱松、二十一皇子朱模沈王、二十二皇子安王朱楹之外,还有几个勋贵之后,夏金鳞根本叫不上名字。
另外,徐达的三女儿徐妙锦和常遇春的孙女常湘媖也在。
甚至有五十六代孔子后人衍圣公孔讷长子孔胤。
至于六岁的唐王朱桱、四岁的郢王朱栋、四岁的伊王朱励三人年纪尚小,只在宫中早教,还未进私塾读书。
这群皇子里,宁王和汉王都是朱元璋很看重的。汉王朱楧是最聪明的人,号称当代曹植。
当然,他们具体是谁,夏金鳞一点不在乎。
他感到无语的是,朱允炆和朱允熥居然不在!
夏金鳞站在讲台上,丝毫没有讲课的意思。
这群皇子、勋贵之后,也就只能默默的看着夏金鳞。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尊敬与好奇。
都知道他是从天而降,一定有非凡的本事。
“还愣着作甚?快去把朱允炆、朱允熥叫来!”
一个貌美如花的少女站起来,对门口的小太监说道。
夏金鳞看着她:“你是谁?”
少女连忙屈身行礼:“小女徐妙锦,拜见先生。”
“徐妙锦……”夏金鳞算了算时间,她是中山王徐达的三女儿,今年也就十二岁,但看上去却有十五六岁。
果然这年头女孩都显得早慧,毕竟大多数十五六七岁就嫁人了。
“催什么催,这不是来了吗。”
门口走来一个消瘦少年,白面如玉,风度翩翩。
他撇撇嘴,道:“拜见夏先生,我可以入座了吗?”
说罢,并不等夏金鳞回话,就走进学堂,在第一排居中的位置坐下了。
他一脸不耐烦,甚至翻了个白眼,仿佛来上课是给了夏金鳞天大的面子。
在他后面,跟着个肤色较黑,一脸老实的少年。
少年微微驼背,偷偷望一眼夏金鳞:“学生朱允熥见过夏先生,因母妃训话,迟来片刻,请先生见谅。”
夏金鳞仔仔细细打量他一眼,明显缺乏自信。
长期在朱允炆和母妃吕氏的打压下生活,恐怕心里早就有阴影了。
加上自知在朱元璋面前不讨喜,就更让他有了自卑心理。
瞧他那弯腰驼背、小心翼翼的样,哪有个皇孙的派头。
夏金鳞道:“迟到就是迟到,我不管你起得晚了还是母妃训话。还有你,我让你坐了吗?”
朱允炆斜晲一眼,坐着没动,道:“你知道在跟谁说话吗?”
夏金鳞道:“你这么横,是打算让我给你认错吗?”
朱允炆道:“皇爷爷叫你一声先生,真把自己当帝师了?”
夏金鳞道:“帝师跟你没关系,知道我现在是你老师就行。黄子澄没教过你尊师重道?”
朱允炆道:“你有什么资格跟黄寺卿比?”
这时,常湘媖走上前来:“他是皇长孙朱允炆,你一个教书先生,我们尊敬你是因为你传业授道,但你也不要太目中无人。”
她跟朱允炆关系极好,身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孙女,她的姑姑是朱标的太子妃。
而且众所周知,朱允炆是皇长孙,虽然没有册封皇太孙,但长孙就是长孙,将来就是储君,是皇帝。
这个教书先生居然敢这么跟未来皇帝说话,常湘媖实在看不下去了。
夏金鳞道:“你们三个,每人抄两遍《弟子规》。”
朱允炆一脸不服气:“什么是《弟子规》?”
夏金鳞面无表情,忽然想起这是康熙年间的玩意。
他转身在文板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字。
弟子规全文一字不差的呈现了出来。
朱允炆念了一行,不屑一顾:“这不是给蒙童读的吗?”
夏金鳞道:“那你岂不是连蒙童都不如?抄十遍。”
朱允炆两眼喷火:“你……”
朱允熥道:“皇兄,不要顶撞先生了,被皇爷爷知道会生气的。”
朱允炆呵斥道:“走开!你有什么资格教训我?”
朱允熥低着头回到座位,看着文板专心的抄写起来。
母亲常氏生下他就死了,同父同母的兄长朱雄英八年后也死了,当时仅有四岁的他就明白一个道理。
皇位本与他无缘,现在更无缘了。
龙椅注定是属于哥哥朱允炆的,朱允炆比他有心计,在皇爷爷面前是一副面孔,在他面前是另一幅面孔,他根本斗不过他。
也不敢跟他斗。
皇爷爷从小就不喜欢他,这更加让他忌惮朱允炆。
“我一个字都不抄!”
朱允炆离开了学堂。
就在他离开的时候,徐妙锦情不自禁站起来,感叹道:“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启蒙篇。”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