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鳞道:“陛下体恤民间疾苦,把税率定的这么低是好事,但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励了大小地主加重剥削,官僚乡里巧立名目,额外加征。”
“这就要说到陛下的施政策略,不是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商业经济,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农业经济,用这种均衡的手段维持王朝的安全。”
朱元璋道:“地主官僚咱还能想法收拾收拾,重商轻民咱做不到!”
夏金鳞道:“百姓的智慧无穷大,陛下却把他们关进了笼子。
“倘若推演出一个真正繁荣昌盛的大明,陛下愿意试一下吗?”
朱元璋道:“重商轻民,弊大于利,容咱好好想想。”
夏金鳞道:“重要的不是重商轻民,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道:“这个要从长计议。”
夏金鳞道:“整个大明农民起义一百多次,绝大多数是因为地主官僚的剥削和压迫,陛下让地主收田税,这不等于让贼管钱吗?百姓怎么过上好日子?
“给县官放权,给农民多一条出路,让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去经商。所说的经商不是把货物从低价地区卖到高价地区的商贩行为,而是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商品制造业。只有朝廷牵头,产业才能成型。”
朱元璋道:“先生说的这些,咱听不懂,商贩就是商贩,指望他们推动社会进步,要咱干嘛?”
夏金鳞顿时明白,皇权治世,百姓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并不重要,只要吃得上饭,老老实实交税就好了。
朱元璋是个人精,是个高明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什么都懂。
只不过不会因为他是个天上来客,三言两语就改变国策罢了。
“陛下,草民告辞。”
夏金鳞拱手,转身便走。
两百多年可歌可泣的大明推演完了,多少弊端,多少遗憾,让老朱自己领会就好了。
“放权!咱放权还不行吗?”
朱元璋一看他要走,以为自己忤逆他的意思让他不高兴了,急忙改了口。
他又写了一道谕旨,给县官放权,活跃地方商务。
但是夏金鳞还是要走。
“先生要去哪里?”
朱元璋问道。
夏金鳞道:“初来乍到,东西南北,走走看看。”
朱元璋道:“不留在应天府?”
夏金鳞道:“不留在应天府。”
朱元璋道:“此言差矣,先生高深莫测,为咱推演大明,受教之深,发自肺腑。倘若留下指点江山,当以帝师奉之,终日聆听教诲。”
就这样,朱元璋在没有任何人见证的情况下,行了简单的拜师礼。
在没有太监服侍的情况下,朱元璋亲自从銮台上倒了一杯最喜欢的安化黑茶。
夏金鳞接过来喝了。
【帝师系统觉醒。】
【发放新手大礼包:帝王权术、工业革命先驱、战争艺术家。】
嗡的一声,脑海里那个没有任何感情的冰凉女声再次响起。
夏金鳞悉数收下,一一点开。
【获得了指教帝王的帝师资格。】
【成为了工业革命百科全书。】
【荣升了最高级别战争指挥家。】
大明绝不是一个安稳的太平盛世,从立国之初,到灭国之日,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战争。
夏金鳞最感兴趣的当然是这个战争艺术家。
没有一官半职,打仗自然是不可能。
既然老朱这么谦逊,愿意把他当老师,还是先留在朝廷比较靠谱。
朱元璋道:“先生,咱的太子标儿若真是命不久矣,当务之急就该考虑储君人选,允炆咱是不要了,您说句实话,允熥这孩子您到底觉得如何?”
夏金鳞道:“陛下定夺便是。大不了再推演一次大明未来,看看他这一脉能延续多久。”
朱元璋笑道:“那就这么定了。”
他对此已经着迷,对夏金鳞充满了尊敬。
试想,如果当下每一个决策之后,都能通过推演预知未来的结局,那他将立于不败之地。
大明也将长盛不衰!
朱元璋拉开大门,意气风发的对群臣说道:“退朝!”
奉天殿门前,文武大臣、太监宫女、持刀侍卫,全都呆头呆脑看着朱元璋和夏金鳞。
这就退朝了?
平时巴不得提前下班的大臣们,这会都不愿意走。
那个神秘的天外来客,踩着神火降临,两人在屋里嘀咕半天,皇上一连发了三道谕旨,全是影响国策的大命令。
现在既然出来了,也不介绍介绍?
他到底是谁?来应天府干嘛?
以后皇上对他又有什么安排?
朱元璋什么也没说,带着夏金鳞往后宫寝殿去了。
几个尚书眉头一皱,后宫除了皇上皇子,向来不许男性涉足。
看来皇上真是没把那天上来客当外人。
很快,大家就知道皇上对他是什么安排了。
夏金鳞去了皇城东门的半山寺。
与皇宫仅有一城之隔。
半山寺不仅是个寺庙,还是皇子贵族读书的地方。
夏金鳞来到这里自然不是做和尚的,而是教皇子皇孙读书的。
准确的说,是为了培养朱允熥接任下一个储君。
夏金鳞住在半山寺内,一座山脚下的大院子里。
朱元璋将这里布置得很妥当,琴棋书画、梅兰竹菊,什么都有。
丫鬟六个,小厮两个,马夫一个,另外还有两个教坊司带过来的乐女。
今天是夏金鳞第一次和学生们见面。
他只知道他们都是皇族和一些开国勋贵的后人。
具体是谁就不清楚了。
从历史上来说,除了朱允炆,这些皇子和勋贵后人,都无足轻重。
但是现在,他在朱元璋的授命下改变历史,放弃朱允炆,培养朱允熥。
他希望朱允熥不要让他失望。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