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报告时光:有个废柴90后求战 第一章:家在“观景台”

我叫张纵然,是一名90后。

关于我的故事,要从我的家庭说起。

我的老家在云南的深山里,在我到了求学年纪的时候,跟随到外县务工的父母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了三年。

虽然说我在老家学堂上过几个星期的学,但我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学前班,更别提幼儿园了。所以到另外一个县城的一所希望小学里求学的时候我是直接上的一年级。

还好自己不是太笨,大部分科目都跟得上,就是数学极差。

现在看来可能和早期的启蒙有关。

当时我的父亲虽然是外地人,但在当地很受人尊敬。他虽然只有一米六八的个子,但身体健壮,干活老实,一百斤重的水泥他能一只手夹一袋健步如飞,很多当地的汉子都羡慕他的身体,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2008年,因为易地搬迁政策的落实,老家组织搬迁,我和父母同年回到原来县城的一个乡镇旁盖新房,我和多年未见的姐姐团聚。

遗憾的是我没能再见到爷爷奶奶最后一面,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去世了。

搬迁区,以前是一片山地,来自不同乡镇的四五百户人家在这里建了房,规模比较大。

但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房,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有两层。

搬迁区的下方有一条公路,公路直通镇上。

所以我家距离镇上不远,只有三公里左右,而且大部分还都是下坡的宽阔水泥路。

那条公路平躺在南北纵向延伸的坝子里。

顺着坝子远远眺望,还能看见一条一头藏进了青山中的弯曲河流。

云南最大的特点就是山特别多,尤其在我们这种乡镇地区,目光所及皆是山。

搬迁区以前是座山,但现在更像一个高原,因为没有了尖尖的山头。

所谓有山必有景。

搬迁区地势较高,我家的位置又是在最边缘,视野非常好,原生态的山川美景一览无余。

猪圈上的平顶成为了我最佳的观景地。

本来以前打算猪圈上面只搭石棉瓦,经济又实用。

但父母思来想去,院子不是太宽,平时晾晒谷物不方便,就把紧挨着的猪圈浇筑成了平顶。

每当放学回家,我总要爬上那浇筑的猪圈顶上去看看眼前这广阔、有层次、有山有水的景色。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拥有一台照相机,站在猪圈顶上拍落日,去远处的远处的山林里探险,拍下那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昆虫、树木、花鸟。

长大后,我的梦想是以后能在这个地方盖间三层的洋楼,挖个鱼池,栽上荷花,房顶弄个露天茶室,每天下午站在最高处喝着熟茶,看着天边落日的余晖,感受着四季不同的晚风。

在最初建房的时候,因为资金不足,父母也是贷款盖房,盖的还是砖瓦平房。

也就在这个时期,父亲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因为是面积比较大的搬迁区,从各个乡镇来的搬迁户都有。

定居后,每家每户划分给的土地很少,也就三四亩左右。

每家搬迁户平时田地间劳作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是打打散工,补贴家用。

新房落成一段时间后,有些早年出去沿海一带打工的年轻人也慢慢回来落脚,但也把一些恶习带了回来。

于是在搬迁区内闲暇时间扎堆打牌的人特别多。

父亲也经常参与其中,有些时候甚至要陪他熬到深夜才回家睡觉,因为当时家里没有电视机。

我又喜欢看电视,他们打牌的地方就能看电视,所以我每次都会跟他出去,过足电视瘾。但好多次时间差不多的时间母亲就会来把我接回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打牌瘾越来越大,有时直接玩到天亮才回家,有时吃完饭就出去了,直到吃饭时间才回来。

所以,我的童年回想过去,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没日没夜的打牌。

我感觉我的童年是缺失父爱的,父亲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和应该树立的榜样行为。

我的母亲那时候还年轻,为了家庭基本有什么活都去做,为了多赚点钱维持家庭开支以及供我和姐姐读书。

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风雨之中,一只带着一群小鸡的老母鸡咯咯地把找到的一点食物送到它孩子的身边,张开翅膀为它们遮风挡雨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我的母亲,鼻子都会不由地发酸。

父亲的行为导致他和母亲经常发生争吵。

记得有一次,母亲甚至提着劈柴的砍刀到父亲打牌的地方去宣泄自己的不满,但父亲依然不为所动。

母亲好几次有过离婚的念头,但顾及到我和姐姐,隐忍多年。

好在我和姐姐读书比较争气,从来没有给父母制造过任何的麻烦。

就这样一直到了初中毕业。

在报考高中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没有跟父母商量,一个人填报了市里的一所高中。

当时完全没有考虑到父母的压力。

因为此时姐姐正在上大二,而且是三本学校,每年单独学费差不多一万块,还不算其他的开支。

或许就是这次选择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我的中考成绩完全可以进去县里面的重点中学。

但我的想法是我想到外面更大的一个城市去开阔我的视野,拓展我的思维认知,我以后要做一番大事业。

可能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梦想。

关于我的志愿填报,父母没有说什么,因为是所公立学校,学费也合理,不算高,只不过可能生活开支会大些。

不过父母担心我会学坏,所以在去学校之前母亲再三叮嘱好好学习,周末不要乱跑,避免染上坏习惯。

至今,我觉得父亲做得最正确的地方在于不论如何他都支持我和姐姐读书,让我们接受教育。

因为姐姐当年考上的是三本院校,母亲听说学费后动摇了,毕竟我又即将上高中,对于一个没有稳定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实在太大。

但父亲还是决定继续供姐姐读书。

在当时收入微薄的农村,没有几户人家有这样的魄力。

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初中毕业就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回家做农活。

甚至因为早恋,过早娶妻嫁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报告时光:有个废柴90后求战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