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青年大宋行 权知海州

小说:青年大宋行  作者:最爱蒙蒙羊  回目录  举报

随着汴京天气越来越热,预示着苏博约、沈迈被外调上任的日期越来越近。由于皇帝的暗中关照,沈苏二人很早就有了去商县任职县令的机会,不过仲针叫人先打听过,商县本地人说话的发音,外地人非常难懂,而且人多有现在话说的大脖子病,物产匮乏,不适宜居住,建议他们不要前往。因此两人便继续等待,看吏部又能报出的那些位置空缺。

仲针这一劝有些私心成分,因为他一直记得官家所说的宰相之才,因此希望这两个人去戍边解决国境安稳,或者去江南富庶之地研究如何增加朝廷税赋。

另一边,王介石深感留在汴京,每天与各路官员虚以委蛇,实在是虚度光阴,渴望到地方,好好做些实事,造福于民,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上书请求外调。

终于在某一日,一直深居简出的皇帝同意了其请求,王介石本来是希望前往徽州地区,不过皇帝把目的地改成了海州,王介石到没有多想,不过朝廷内部已经开始暗流涌动。

以首相韩稚奎和副相欧阳书及文宽夫为首的拥簇,都坚信王介石和司马君是以后朝廷的中流砥柱。论及王介石,未入京前就以大治地方而名贯朝野,早些年又和范公一起共事过,诗词大气,有政治家的格局,做事不拘一格,因此自范公陨后,就被看做是其衣钵传人。

司马君和他走的路线完全不一样,书香门第后人,从小被人称作神童,一路考试屡中而直接入了史馆,因为为人正派,学识渊博,博古通今,被破格提拔为太子傅,是当时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学术权威。这番经历在当时,几乎已经能锁定一个宰相的位置。

话说皇帝自此上次和几个小辈交流后,心性大变,慢慢开始和皇后改善了关系,两人开始出双入对,一时朝廷内外传为佳话。

就在王介石得到外调旨意离京的当晚,皇帝秘密召见了仲针,在行完君臣之礼后,皇帝招呼好内监拿来好酒,屏退左右,席地而坐。

仲针知道皇帝的心意,便跟着坐下,口气很轻松的说:“大爹爹,让我来猜猜,你传唤我的目的,但是等下如果我喝多了,忘记了礼数,千万别责怪于我!”

皇帝听了仲针的话,显得非常高兴,他喝上一口,笑着说:“就是得多学学兰儿的性子,这样就跟我没有一点距离感了!”

仲针嘴角一笑:“大爹爹还是莫要提起她,现在想起来,我都头痛。兰溪小妹喜欢闹腾不说,还定要拉着我等一起跟随,只要是她觉得高兴,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也都要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不然就是一顿数落,准确来说,应该是精神的摧残,我真的太不容易了。”

皇帝哈哈大笑:“兰儿,真性情啊,最近,她来看了大娘娘几次,我都遇着了,她老是一个劲夸你大娘娘的酿酒手艺好,吵着吵着,就把大娘娘珍藏的桂花酿全喝光了。要在以前,那可是我都要哄着你大娘娘,才能喝上几口的宝贝。”

仲针赶忙回应:“大爹爹,有所不知,家里我老父的东西,只有仲兰敢随便翻动,有时候她还要怪父亲,为何要把东西收藏的太隐蔽,让她要废很大功夫才能找见,父亲那时候也只能苦笑着赔不是!”

仲针到这里后,看皇帝自得的表情,话风一转:“我猜大爹爹是觉得越王愈发骄横,才有意安排王介石去鞭打下他吧!”

皇帝又喝一口,也帮仲针满上一杯:“针儿,越王地位高贵不说,又是两浙和福建路转运使,王介石真的有能力或者胆量去动越王吗?我下的诏书上,可是只写的有“准予外调,权知海州”的字样。”

仲针一口下肚:“想必大爹爹也有耳闻,越王家眷早已在海州沐阳内定居,对于王介石,大爹爹自然是比我更识得其人才的。这“黑脸官”以前还是县令的时候,就常常批评他上级,更妙的是每次事后,都会私人书信给上级表明:自己只是对事不对人,是非常尊重上级的。所以上级在印纸上对其的评价并不低。既能保持性情又能得人赏识,非大智慧者莫能如此!”

皇帝显然很乐意听到如此分析,加强语气说:“针儿,你记住,想要识人之明,首先得有容人肚量。王介石此人,脸黑的也比较有趣,他到不是不讲洁净,只是更喜欢一切从简。我想你父亲肯定是不待见于他的,因为他曾经上书批评你父亲说:女主男弱,不宜立为宗室的继承人!”

仲针点头:“想不到,连这个他都敢管!这下我可以确定越王要头大了!于公而言,王介石言之有理,而且真是以臣之礼待君,着实难得。于私而言,我肯定是不愿有人说到父母头上!但若要论结交朋友,这种人才值得深交!”

皇帝也点头:“针儿,你看事情比你父亲考虑的更周到些!我当初安排越王权两路转运使,又准许他操练乡兵,你觉得是何目的?”

这个问题可真的算是切入主题了,仲针知道皇帝肯和自己谈心的原因,为了让气氛和家庭聚会一样,仲针就当自己在和沈迈们喝酒一样,放松语气回话:“大爹爹,我就直说了,开始我的确觉得你是在搞平衡之术,但联系前后细细一想,大爹爹前些年顶着巨大压力进行的庆历改革,虽然没有继续下去,但是也让国库和军队战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如今如此重视增设市舶司,肯定是看到给国库带来的收益,而且是在没有增加百姓税负的基础上,所谓的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皇帝利索的痛饮一杯:“越王骄奢不假,但理财能力也是无与伦比,这些年上交国库的银钱,每年都能增加一层,不然朝廷根本不够粮饷,去维持西北河湟地区的稳定,也是为了稳定海运的收入,我才会应允他招募乡兵,只是此人贪财就罢了,对权力的野心也不小,他报上来说要训练一万乡勇,我暗中派人去核实,实际上已有超过十万之众,如此不得不防了!”

仲针有些震惊:“那王介石之外调,是否该安排枢密院中的人前往,看来情况比想象中严峻的多,就算王介石有天大的本事,如何能抵御对方的十万大军!”

皇帝示意仲针稳住,拍着他肩膀说:“针儿,可有越王不臣之铁证,如此会不会适得其反?”

种针知道自己冲动了,赶忙冷静下来思考一阵:“现在只能说,越王有违规的行为,但乡兵毕竟不是禁军,平时都是要靠自己种地才能生存,朝廷也未发放军饷,因此不能说成是军队,所以也就不能说越王有谋反的行为,贸然让枢密院的人前去,反而会给越王压力,搞不好为求自保,走上了造反之路,如此就是最差的情况了。”

说到此处,仲针站了起来:“最佳策略应该是让越王自己解散乡兵,移居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厚奖并给予荣耀至极的虚职,清闲一生,这样对朝廷和百姓来说都是代价最小的。”

皇帝表示同意,仲针继续说话:“以王介石平时的表现,根本不用大爹爹说话,他一定也会如此推动此事!大爹爹至始至终不发一句话,就等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已经给足了越王台阶下。”

皇帝大喜:“针儿,你最打动我的不是看事的洞察力,而是对血缘关系的认可,我还以为你会让宗楚移居汴梁,在眼皮底下监视其一辈子,这下我放心了。记住永远不要做个孤家寡人,身边要是没个可以说话的人,人生是很乏味的,这点你父亲就不错,得到你母亲一生的守候了!我也是最近才和你大娘娘真正的守望相助,才知道以前把自己高高挂起,是多么的傻,只可惜太晚知道了!”

仲针像给父亲赵宗实提意见一样,语气很诚恳的说:“大爹爹,最怕的是醒悟过来后,身边的人却不在了,如今倒是很圆满,宫内外都以大爹爹为榜样,以家庭美满为追求,如果风气就此形成,真是一件对国家有利的大功德!”

皇帝也若有所思的回答:“齐家后方能治国,古人诚不欺我!针儿你也需得牢牢记住我的话!对于汝父,我其实未有好好培养过,所以我希望你多听听大爹爹的教诲!”

仲针知道大爹爹真的是以诚相待,便直接说出了心里想法:“大爹爹,这次王介石之外调,可否安排沈迈或苏博约前往,玉不琢不成器!”

皇帝高兴仲针对自己没有一点防范,真如家人一般,因此马上回答:“未免越王起疑心,要看是否有恰逢其时的空缺,如今海州的沐阳县,因为县令管不善,有暴乱的迹象,以王介石的性格一定会解决此忧患,他与沈迈有些渊源,如果沈迈此时就在附近,应该会用上他,这样一切就浑然天成了!至少不会让越王感到朝廷的压力!”

仲针:“大爹爹,孩儿明白了,沈迈是余姚人,让他此时出现海州附近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皇帝:“交给针儿处理此事了。记住要浑然天成,知道的人越少,付出的代价就越小!”说罢,皇帝起身,召唤内官入门。

仲针知道大爹爹年纪大了,不胜酒力准备休息,赶忙拜过。而后又有内官给他指引,座上马车悄悄出宫。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青年大宋行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