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
朱高焱第一次坐上龙椅……旁边的小椅子。
嗯。
虽然小是小了点,没法跟龙椅相比。
但只要龙椅空着,他就是大明帝国唯一发号施令的人。
朱棣自从宣布要静养之后,天天待在宫里,谁也不见。外边的人急切万分,但却一点关于他的消息都没有。
想来,是彻底让朱高焱监国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尖利的嗓音在大殿之中回响。
前些日子朱高焱在内阁直接砍了工部和户部的侍郎,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这会儿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现在的大臣们学乖了,不正面硬刚朱高焱。
万一一不小心脑袋搬家,也都没地方说理去。
“启禀燕王。”
太子站出来说。
肥胖的身子格外的引人注目。
“太子有话请讲。”
“春闱在即,礼部拟定了题目,还请燕王过目。”
在明朝,科举分为春闱和秋试,是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
一般情况下,是由礼部初步拟出题目,然后交由皇帝御批。当然,很多时候皇帝都只是把礼部的题目当做参考,最后会重新定一个题目。
如今朱高焱监国,这事自然由他决断。
本来还想着从哪里入手。
既然赶上了。
那就从这儿开始吧。
题目被呈上来,朱高焱放在一边,看都没看一眼。
也没什么好看的。
都是围绕着八股文。
没太大的实用性。
“说到春闱,本王正好跟大家说一件事。”
“从本年春闱起,废除八股文,改考其他的。”
“另外,官制也得改一改。”
此话一出。
满堂震惊。
要知道。
当初朱高焱就是因为提出废科举,改官制被圈禁起来,现在居然又提这个。
大家知道朱高焱的凶狠。
倒也没有直接表示反对。
“燕王,那你想怎么改?”
太子问。
朱高焱知道。
如果一下子撤换太多的官员,肯定是不现实的。且不说他现在没有那么多人来接替,而且太多人一下子失业,不利于大局的稳定。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步步的架空他们。
“细分考试类别,在全国推行科举改革。当然,这不是废除科举,不过是改变一下方式。”
“不论是农业,还是商业,工业,航海,军事……只要是日常生活,大明建设中所需要的人才,我们都应该精准的选取。”
“而不仅仅是谁的八股文写的好,谁就能中状元。具体的事情,礼部派人到王府去,有人与你们对接。”
“另外,兴办新学,以郡县单位设立官学。凡是8岁以上,20岁以下,皆可入学。”
“凡是进入官学的学子,免除学习期间所有的徭役赋税,由朝廷发给生活补助。”
两件事。
全是围绕教育展开。
第一件事。
直接掀翻当年太祖爷定下的规矩,可以说是违背了祖制。不少大臣实在是忍无可忍,但又不敢站出来反对。
这个燕王不太讲道理。
再说第二件事。
户部尚书当场就跪在地上。
“燕王,此事户部实在无能为力啊。全国郡县以上皆要兴办新学,还要发给生活补助,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
“这笔开支,户部根本无法承担。黄河汛期要到了,西北又连年干旱……处处都要用银子。”
“而且,前些日子燕王您从户部调走一百七十多万两银子,今年的赋税还未收上来,实在是没钱了啊。”
根本不用细算,只要用脑袋一想,户部尚书就知道这个天文数字就算户部啥也不干,估计也满足不了。
有人担忧,有人偷笑,有人等着看好戏。
这燕王脑门子一热,想起一出是一出。
根本没有考虑过国力。
当然。
朱高焱也知道这样财政会很困难。
但若不这样,以现在的生产力来说,8岁都可以下地干活了。让他们去读书花钱,不如种地谋生活。
这个举措,也仅限种地者,其他人该交钱交钱。
“钱的事情我来解决。”
朱高焱此话一出,大家就差没笑出声来。
你来解决?
你能有多少钱?
朱高焱懒得给他们解释。
难道我有神级采矿炼造团队也要告诉你们。
“废除八股,改了科举,还要办新学,这简直就是毁了祖宗的基业,断了大明的根基。”
“燕王你,你……你……你简直是胡闹。”
“陛下啊,大明的江山就要断送在燕王的手里了。”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嚷嚷着要找朱棣讲理。
“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把学校给本王建起来!能干的留下,不能干的个递辞呈。但要给本王阳奉阴违,耽误本王的事情,到时候别怪本王砍人不讲道理。”
朱高焱大手一挥。
“退朝!”
“哼!”
“燕王猛如虎,大明的江山危矣!”
“我就不信,陛下就不管管。”
“太子,汉王,赵王……你们倒是说话啊。”
三兄弟心中不快。
但谁也没有表现出很愤慨的样子。
“不如,你们去找陛下说说?”
三人齐心协力的将皮球踢回去。
自家老爹什么脾气,他们能不清楚?这个时候形势不明,去找皇帝说理,屁股没挨板子痒痒了不是?
朱高焱这一举措,等同于直接宣布要夺大部分官员的饭碗,他们怎么可能忍气吞声的就此罢休。
一个个嚷嚷着去找朱棣去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