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收复山河 第十一章 汉儿尤在,怎让贼寇信马由缰!(十一小剧场)

一个时辰前。

蓟州镇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刺眼的黄光夹杂着一抹惊心的绯红。

一如那战场上千人的赤血,妖娆,而又美艳。

兵刃随意的丢弃在地上,血肆无忌惮的流淌。

偶尔还能发现被埋黄土中的断蓬枯草。

四周尸横遍野,只剩下十几个军户倚靠在壕沟里喘息着。

他们的脸上没有表情,仿佛僵住了一样,一动不动。

“爷,你说是北京城远,还是这天上的太阳远。”

急促而又稚嫩的声音在壕沟里响起。

说话的是个小孩,他叫李狗儿,十四五岁的年纪。

此时他的目光看向了一个满脸胡茬的胡子兵。

胡子兵名叫赵泰瑞,甘肃人,是个这九门边军中的一个小旗,手底下七八号人。

而李狗儿就是她手底下年纪最小的兵。

赵泰瑞愣了愣,笑着用浑厚的嗓音回了一句:“当然是太阳远。”

“只听说过有人从北京城来的,你听过有人从太阳来吗?”

他耐心的解释着。

说实话,他也不知道是太阳远还是北京城远。

但是他只知道,这蓟州镇是拱卫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屏障。

蓟州若是破了,那么大明也就完了。

“可是,那为什么举目见日,却看不到京城之中的援兵呢?”

李狗儿发问了,眼角竟是流出两行清泪。

他怕了,怕死了就回不了家,看不了家中的爹娘。

“莫哭,日月山河还在呢,总有一天我们能回家的!”赵泰瑞憨憨的笑了笑。

他用自己那带着血污的手帮李狗儿轻轻的擦了擦,没想到却是越擦越脏。

暮色起春风,明将战于野。

在这壕沟在旷野上举目远望看不到人的踪迹。

寒风呼啸,给人带来凉意。

忽然一阵狂风,掀起了黄沙,直扑远方,尘土滚滚,声势浩大。

良久,黄沙散去,远远可以看到地平线上升起一片密密麻麻的黑点。

“头,鞑子来了!”

也不知道是谁高声喊了一句,众人的视线纷纷看向了赵泰瑞,他依旧面无表情。

山海关还是破了,他心中想着。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终究还是降清了。

“是去是留,你们自己定吧。”

赵泰瑞倚在泥土墙上,不停的擦拭着手中的横刀。

剑锋崩缺,那又如何?

照样能杀虏!

沉默了,在场的几个军户都沉默了。

就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一般。

没有人说话。

不知道等了多久。

一个满脸胡茬的中年人,望了一眼挂在壕沟旁的日月旗。

一时之间,思绪万千。

是杀虏报国,还是降清剃发。

似乎很难抉择,

沉默了良久,脸上挣扎的表情终究还是消失了。

他着用自己的右手锤了锤自己的胸膛,“太原府!刘同振,死战,不退!”

一声长啸,振的人的耳朵都生疼。

“延安府,于亚文,死战不退!”

“成都府,张丰顺,亦死战不退!”

……

十数声死战,十数声不退。

这些大明的儿郎,哪里不知道,这战端一开唯有死战的道理?

宿水餐风,镇关守国!

这是宿命,亦是归宿!

他们为的什么,为的就是边关御敌,就免了家乡人所遭受的苦难。

他们要让这群金钱树尾巴的鞑虏知道。

大明就算只剩下一个兵!

也要把他们抵御在大明的疆域之外!

一人抵一国!

就算满城尽白发,至死握横刀——我大明土地一寸都不能丢!

岂曰无衣,与君同袍。

这些将士们,就是构筑了最后一个汉家王朝的的基石!

“杀虏!报国!”

“杀虏!报国!”

……

在这一声声的怒吼之下,敌军会消退吗?

谁都不知道。

汉唐之风,早就在宋朝被砍断,而到了大明,才堪堪的拾起来一些。

不过却是也要断了。

但是这些豪气,是书中写不出来的!

淮阴一战中。

十万人同心赴死,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君不见,江阴百姓九万七千余人无一投降者,男女老少纷纷与满人血战到底,力不能战者尽皆投井自尽。

那是何等的悲壮。

《南明史》曾记载:“清军入关,攻城略地,屠戮之惨,人理灭绝。”

“余握管至此,几于一字一泪,”

“有不忍书而不忍不书者。”

“明室渡江,庙堂上下前仆后继赴死,甘之若饴。”

“其义烈忠贞足耀日星而动山岳。”

他们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存!

为的是让这世人知道,汉家儿郎尤在,怎让那贼寇信马由缰!

(PS,十月一了,爬起床来补了一章小剧场,愿家国繁荣昌盛,边关苦寒,戍边将士辛苦了!

另外如果有人看的话,任意打赏月票,无脑加更,求鲜花评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收复山河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