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孩子没了 第八章 出生

小说:孩子没了  作者:陈奶盖  回目录  举报

逃离了余家村后的第三年,发现并没有人追到这来,也没有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胡良梅就放心的让余朝生把现在的地址传给自己的大姐和姐夫了。

他们两个躲了上百里路,终归还是没有跑出福建的地界。只是从一个山窝窝里跑到了另外一个山窝窝里。

福建嘛,最多的就是山山水水了。

躲到村里是没有办法营生的,既没有地来耕种也没有熟人可以帮衬,他们在村里躲了一个月让胡良梅做完月子就去了那处的镇上找工做。

找工作和找工做其实是不太一样的含义,虽然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具体来说就深深的透露了时代的更替和人民与日俱增的文化水平。

胡国瑛只读到了小学三年级,胡良梅也不例外,不过就只是稍微的好一点——具体到胡良梅读到了小学五年级。余朝生的情况好一些,虽然也只有小学学历,但他认识的字比胡良梅多,会写的字也多一点,这得益于他有个文化情况更好一点的大哥。

不过在于全村普遍学历不超过小学的余家村,他们两个这种认字水平已经算得上是不错的了。

坐月子的地方是二姐胡怀素的丈夫家里又拐了好几个亲戚的老家,胡怀素嫁到了外村去,和胡国瑛胡良梅胡敬文都隔得远。

那天胡良梅连着蒙蒙亮的夜色走的时候,胡怀素没有来得及赶得上来见一面情有可原,不过说起来她们姐妹几个自从各自分别嫁人了起,就很少聚在一起了。

那时候交通哪有现在这么便捷,村民之间往来靠的都是腿,或者谁家拉货的车,总要走一段才能到有大巴车的地方。

更何况,她们在福建一个偏远的小农村里,交通发展比外面的世界要延迟了几十年。

起初的时候,都还没有孩子,一年总能见一次。

那时候小弟胡敬文还在胡家村的家里和爹呆着,余家的两个妹妹也没有外出务工,二妹胡怀素嫁的邹家的情况不用多说,基本都是差不多的。

她们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还会回胡家村聚一聚,几个女儿凑在一起给胡家打扫卫生,晒晒被子什么的总是做的事无遗漏。

后来胡国瑛有了孩子,虽然家里那个弱不禁风时常有事没事就爱咳嗽两声不给人好脸色看的婆婆摆明了不喜欢胡国瑛往娘家跑,但总归胡国瑛给他们家生下了第一个孙子,也就没太拦着不让她走。

接着是胡怀素嫁出去,嫁到更远的邹家村。

再接着就是胡良梅嫁给了余家的小儿子余朝生,从此噩梦环绕着。一堆接着一堆的屁事开始涌来,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开支越来越多,需要平衡需要考量的事情越来越多。

至此,她们三个姐妹已经有两年的春节没有见过面了。

胡怀素家里的情况好一些,虽然她是几个姐妹里最貌美个高的,嫁的却是长相最不尽人意的一个,但至少邹家从一开局的物质生活就远超余家,所以胡怀素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过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她知道自己三妹马上就要生了,借着这个机会想过去看看她,家里的婆婆也给力,说好了会帮忙照顾孩子,让她放心去。

对了,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胡怀素头胎就是儿子。一贯的接到了大姐胡国瑛的好运气,看来这个家里,只有胡良梅的运气不那么的好。

胡怀素的丈夫,虽然又矮又黑,进胡家村提亲的时候都被人背地里传“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但胜在人是真的忠厚老实。

胡怀素要去看望即将生产的妹妹,就是他一手操持的行李拿过去的贺礼,连送她过去的车都是他安排好了的。

只是可惜家里临时出了一点事,耽误了一天才启程。那时候就算是七十多里地,也要两三天才能到。

就差了那么一天,错过了和小妹胡良梅的见面。

等胡怀素赶到余家,就只看见大姐胡国瑛一个人拿着扫把,洒着水,在清理门口。

“姐!”胡怀素站着里门口还有五步远就开始喊人了,此时她还不知道胡良梅生了个女儿以及连着蒙蒙亮的天就离开的事。她完全抱着来祝贺小妹的心态,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感。胡怀素这几年大抵是吃的很不错,脸上一根皱纹都没有,整个人从里到位都透漏着一股谁家的大胖媳妇的气质。

反观胡国瑛,笑是笑不出来的了。

她眯了眯眼,认出自己的二妹,“来了。”把扫把放到墙角,手在衣服上拍一拍,去帮胡怀素拿她手上大包小包的东西。

“小妹生了吗?”胡怀素在邹家好风好水的养了几年,察言观色的本领一下就退化了,她并没有在进门的一瞬间就察觉到家里冷冷清清的异样。

胡国瑛跟她正色,示意她不要说话进屋再说。

胡怀素后知后觉的意识到点什么,屋子的大门一关上,她压着声音:“还是女儿?”

胡国瑛点头,又摇头:“进去再说。”还要再进一道门,才算到了自己家的地界,说这些话心里才会踏实一点不怕被人听到。

她拉着自己的二妹进了自己的屋,胡怀素跟在背后问:“小妹呢?”这屋里屋外都冷冷清清的,哪有一点刚生完孩子的热闹样?

到关了自己屋的房门,胡国瑛才有种可以说话了的感觉,结果还是压着嗓子讲话:“还是女儿。”

“那小妹呢?”

胡国瑛叹了一口气,胡怀素隐隐的从中感觉到些意味不明但是指向清晰的东西在里面。“跑了,说是非要生出个儿子来。劝都劝不住。”

邹家村并非没有为了拼出个儿子所以离开家乡流离失所的人,胡怀素大概都知道是怎么个流程。

“那....刚生出来的那个女娃......”她没有完整的问出口,因为没有办法用气足的雄赳赳气昂昂的语气问出来,那毕竟是条命。

她见过的,很小的时候就见过。

有人家生了孩子养不起,问了一圈也没人要,那个年代大家自己都吃不饱,谁会没事抱一张嘴回去。

基本都是一瓢开水直接烫死了。

她不敢问的具体,如果......如果真的是这么处理的呢?一方是条生命,一方又是自己的亲妹妹,这要怎么开口?

“抱去给我家那个的三妹了,那个不是跟人去广州打工了。诶,我婆婆那个,”胡国瑛说到这似乎有点愤愤,但她只是不停的摇头:“我婆婆说送远点,就当没生过。以后也不会念想。”

送远点,就当没生过。

以后也不会念想。

短短的两行字,就这么生动的预示了余绣人生最开始的五年生活。又好像,是在为余绣这一生在余家的地位作序。

“也真是,”胡怀素挺了挺腰杆,她坐了好几天的拖拉机,腰酸背痛的。“那会给大姐你做媒的时候不是说姐夫家爹死得早,娘也没了吗?怎么还会有个.......”

胡国瑛摇摇头示意她别说下去了,“都是命,都是命啊。”

如果我们翻阅从古至今的书籍,不难发现,我国有一个绵延上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很喜欢把人力所不能及的悲剧统称为:都是命。

中国古人有句话叫:“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意思是即便一个人有直达天际的志气和理想,缺少了运气,也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达成目的。

这句话的原文出自北宋吕蒙正的《破窑赋》。其中有一段节选原文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放在这里也正巧可以解释了整篇文的命途: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用白话说就是:天上的风云变化无法预测,人生活中的祸患和喜事也随时会到来。蜈蚣有许多脚,走的还是没有蛇快;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走很远,如果没有骑手也无法自己前往。一个人有直达天际的志气和理想,如果缺少了运气,就不可能自己达成目的。(摘抄自搜索引擎,非笔者自译)

胡良梅和余朝生苦求了几载光阴的儿子迟迟不来,在外原本依稀可见过上了虽平凡但幸福的一生的余绣(燕春),媒人作保快死了却迟迟不死的娘老子,一桩又一桩,皆是人世间的命数罢了。

命里有时直需走,命里无时莫强求。

胡良梅和余朝生在外乡挣扎了五年,长工短工都干过,日子开始周转的过来了,却始终是怀不上孩子。

村里赤脚医生开的中药是一天天的喝,市里医院开的西药也吃过几个月,就是始终怀不上。

胡良梅想着想着就要掉一点眼泪下来,是以前打掉的孩子太多了,造了孽,所以现在观音娘娘再不肯赐给他们一个孩子了吧。

其实这事也不用观音娘娘出手,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来说,一个人打胎打了那么多次,宫腔粘连、宫颈粘连、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甚至继发性不孕的风险都会大大的上升。更何况,胡良梅是在短时间内连续的怀孕——堕胎——怀孕——堕胎。

余朝生也老了,他不再是当年初见的时候,虽然清瘦但是俊秀的青年了。人上了年纪以后,又没什么钱,那就会和那些同样是没什么钱的丑人混为一谈。

迈入三十五岁以后,对于普通人来说,样貌就不再是一项可以作为优势的特长了。

他和胡良梅商量,回去吧,明年再怀不上,就回老家吧。

胡良梅抹抹眼泪,说好。

谁料,天无绝人之路。

三个月后,胡良梅怀上了她这辈子的最后一胎,站在全知视角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也是她这辈子唯一一个儿子。

就在这时,老大余山明从百里之外风尘仆仆的赶来了。

余山明是带着余巧余绣这两个孩子的希望来的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孩子没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