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此时,一个骇人的消息传来,皇太极的宠妃布木布泰在回科尔沁探亲回盛京的路上遇袭,布木布泰和她的侍女苏茉儿被掳走,刚两岁的皇六子福临(大青果的世祖在这个时空提前四年诞生,从老九变成了老六)虽然被抢回来但是受了重伤,这可把皇太极还有大青果给吓着了,卧槽这可是在大青果啊,谁吃了熊胆豹子心啊,敢对皇太极的宠妃下手,没多久前去探查的多铎回来禀报了结果,说据他所看应该是太平军所为,是对你前不久大规模派遣杀手去他们地盘暗杀他们的统帅还有他们的官员的报复,还提醒皇太极要加强防备......
皇太极一听一口气没上来,背过去了,这个仇结大了,当初自己就不该听这些混蛋的去刺杀李磊,这下好不仅有可能自己会带绿帽子甚至他们会派人来刺杀自己...
皇太极在一番抢救治下终于醒了过来,他接连下了多道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布木布泰,就是尸体也行,坚决不与太平军和谈,他们之间现在是不死不休......
满人信佛,皇太极亲自前往报恩寺为布木布泰还有自己祈福,尽管他做了完全的措施,却不知道这报恩寺的喇嘛里混入了军情局的特工,他们在李磊的大同党熏陶下,就是信教也是信的天元老道的新道教,大同道,他们才不在乎啥佛寺里有啥文化价值呢,等皇太极已进入报恩寺,他们点着了埋藏在报恩寺的火药,整个报恩寺变成了一堆瓦砾,等清军找到皇太极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
皇太极硬撑了三天,大青果想尽了一切办法,连萨满大祭司的鲜尿都用了,可他们的天聪汗还是嗝屁了.......
皇太极死了,大青果不可一日无君,所以豪格,多尔衮他们才不管皇太极死后咋办呢,还是那张椅子更让人眼红啊。
太平军的特工用炸药把皇太极送去了西天,大青果的元首就这样憋屈的死去了,小老婆被太平军掳去,自己的六儿子福临被太平军打成了重伤,一时间整个大青果群龙无首,龙无头不行,得抓紧选个头出来,好去跟太平军拼个你死我活啊,皇太极大概认为自己能活个五百年,他就从来没有确立谁是继承者,这下好了满清的头头死了,他们的天塌了!
虽然皇太极生前一直致力于瓦解他们的那个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但是他没有完成这个愿望就死去了,现在皇太极死去了,皇太极又没确立继承者,所以满清的新皇还是会从这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定里产生,当然新皇必然是老野猪皮努尔哈赤的子孙,而此时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他本人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其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廉年轻时已过世,剩下硕讬也不为代善所喜,满达海初露头角,还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以代善的资历、两个红旗的实力,其态度所向却能左右事态的发展。
皇太极生前集权的种种努力和满族社会日益的封建化,自然也使皇太极长子豪格参加到竞争中来。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较高,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和硕贝勒,皇太极称帝之初晋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势力,但同时又保持着一定实力,又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因此,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豪格继位。
多尔衮便是另一个竞争者。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坚强的后盾,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
还有一个人也不容忽视,他就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虽然他不大可能参与竞争,但他的向背却对其他各派系有重大影响,无论他倾向哪一方,都会使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因此,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睿亲王多尔衮等都一起来到崇政殿。最后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多铎为首的两白旗上。双方相争,委决不下。
睿亲王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多尔衮感觉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阻力来自两黄旗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怎么办?多尔衮想起来了老娘被太平军掳去的皇太极的皇六子福临,这小子此前在从科尔沁回来的路上,被太平军武工队狙击,被打成了重伤,现在海蓝珠那儿养伤,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此前偷笑着告诉多尔衮,他们的小侄子福临的小雀雀被炸的血肉模糊,这一辈子怕是只能做个太监贝勒啦,想到这多尔衮计上心来,福临注定是个太监,那岂不是做傀儡的最好选择?
他多尔衮跟自己哥哥皇太极之间不仅有杀母之仇,皇太极当年伙同代善他们几个大勒逼死了自己的亲娘阿巴亥,两人更是有着夺妻之恨,布木布泰大玉儿当年是自己的青梅竹马,却被皇太极收进了后宫,他这一生喜欢的女人不多,大玉儿就算一个,如今大玉儿被凶悍的太平军掳去,他多尔衮悔啊,当时自己要是坚持一下,大玉儿不会有此大劫,应该是那个海蓝珠才是.........
多尔衮才不管海兰珠是他的嫂子呢,他赶到关雎宫给已经死了的皇太极带了一顶大绿帽子,事后还对海蓝珠咆哮者说当年我和大玉儿是青梅竹马,你男人却把她抢走了,他的债你来还,这叫夫债妻还,你哭哭泣泣个屁,你以后就跟着我吧,我把福临那小子送上帝位,让你做个皇太后,福临是大玉儿的孩子,你是她姐姐,她不在盛京,你就是福临的亲娘了,巴拉巴拉说了一堆,海蓝珠的性格跟她那个妹妹大不一样,她的性子柔弱婉顺,男人死了小叔子强行占有了自己,她还要照顾她妹妹的儿子,对于福临,海蓝珠自己的儿子死后,她是把福临看作自己的亲儿子的,福临能坐上帝位,她以后也能有个依靠不是?
这几天满清的政局可以说是拨云诡谲,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官员横眉冷对,坚决反对立豪格为君。主张由多尔衮登极的重臣也大有人在。东庑殿内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与会者个个屏息沉思,寻找解决办法。多尔衮明白,自己强行继位绝对不是最佳选择,豪格绝非等闲之辈。豪格也知道,和桀骜不驯的多尔衮协商解决,绝对没有可能,武力解决也没有绝对把握。
满清朝廷内所有的王爷和重臣,毫无例外都卷入了多尔衮与豪格为夺皇位进行的斗争旋涡里。群臣们都在苦苦地寻求出路,惟恐出现动乱,伤及国运。
在豪格与多尔衮僵持不下的情势中,权势集团必须拿出令宫廷内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个方案,特别是让豪格和多尔衮都能接受的方案。经过多日反复磋商,两黄旗大臣佩剑上殿进言:“先帝对我们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
多尔衮睡了海蓝珠之后,心思已经发生了变化,他迅速的召集了满清议政王大臣会议,提出来他和豪格都不能做皇位,这位子还是给先帝的第六个儿子福临好了,福临年纪尚小,就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代为摄政,豪格集团对于多尔衮不做皇帝他们是能接受的,但是豪格提出来两个摄政太少了,他豪格也要参与进来,双方由僵持起来,最终多尔衮又退了一步,他多尔衮,济尔哈朗,豪格还有阿济格四个人成了摄政,此四人就成了四王共治的局面,对于福临的年号,一开始洪承畴,宁完我他们这些汉臣给出的是顺治,但是四位摄政王很不满意,多尔衮大笔一挥,就叫同治好啦!
多尔衮以退为进,导致豪格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宝贵机会。于是乎满清崇德五年(1639年),小太监福临即帝位,礼亲王代善等奉福临登位,各王贝勒大臣等,共同誓书,昭告天地,同时宣布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辅政,改元同治。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