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教练:女司机太难教了 第五章曲线行驶(求鲜花求支持)

苏杰将甩棍指着数字9右边。

这两个数字都挺大的,光是字身线,十厘米是肯定有的。

“让旁边的边线对准数字9的右半身,就差不多是准的,对,就这样。”

苏杰很懵逼,这杨维是“发善心”了,给了自己这么一个好的学员?

虽然说这只是最简单的,但教一两次就会了的学生,后面怎么说也不会太差啊!

“到了曲线行驶的路口了,放慢速度,从正面进去。”

科目二,大多数地方都只有“倒车入库,直角转弯,曲线行驶,侧入库,上坡定点与起步”五个项目而已。

所以说,科目二的练车场地,一般来说就和一个操场差不多大小,是一个椭圆场地。

当然,有的场地还没有操场大。

曲线行驶,怎么说呢,还是比较简单的。

只需要把车速稍微放慢一点,然后把握住转方向的点就基本上没啥问题了。

一般来说,学员第一次开车开全场,都只是方方正正地开两圈,中途的项目都是可以直接省略了的。

但苏杰就是一个特别的人,第一次开圈圈的时候,他会让学生领教其中几个项目的。

让她们心中也有个底。

黄美雯的车速放得很是缓慢。

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过弯道,黄美雯也搞不准,直接快速地搬动方向盘。

“等等等,先搬动九十度就行了,在车子前进的途中,你观看车子是不是在这车道中心处,觉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可以不用管,觉得不够的话才继续慢慢地打方向。”

苏杰主动把左手放在了方向盘上,慢慢地打动方向。

车子缓缓进入曲线行驶车道之中。

到了一个点后,苏杰踩了刹车。

第一个点,就是

因为黄美雯控制着车速,踩着离合器,所以说苏杰踩刹车并不会让车熄火。

“离合器不要松动,接下来我教你怎么看曲线行驶转弯的点。”

苏杰告诫一番之后,开始用自己的甩棍准备给她定点了。

曲线行驶,有三个点位。

记住了到点位的时候如何转动方向盘就基本上是稳了。

苏杰用自己的甩棍指了指教练车的左车头位置,开口道:

“看到了这一点没有?”

黄美雯点了点头。

“你在位置上看这一个点和曲线行驶的道路边线,是什么样一个情况?你觉得在你的角度看来,你的车头和边线差距多少?”

黄美雯一时间有些迷茫,回答道:“有一米?”

苏杰作为过来人,自然是明白黄美雯是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他解释道:

“我问的并不是车跟边线的实际距离,就只是你看到的那一平面的距离是多少。”

“额……大概……三十厘米吧……”

黄美雯有些不太确定地回答。

苏杰点了点头,道:“不错,差不多就是这个距离,记住,曲线行驶第一次转弯的时候,就是左车头和右边线相聚大概三十厘米的时候转弯,先转动一圈就行了,转圈。”

第一个点确定之后,苏杰重新坐好,示意黄美雯继续。

黄美雯老老实实地赚了一整圈。

“美雯同学注意,刚刚你进入曲线行驶弯道的时候就已经转了圈的,所以说你在转一圈的话很明显就多转了,其实如何判定方向盘转动一圈也很简单的,难看方向盘的中心,转动三百六十度后,方向盘看起来是和回正情况一样的。”

苏杰控制着方向盘和黄美雯讲解,黄美雯点了点头。

“起步吧!”

把方向调整好了之后,苏杰示意黄美雯继续开始前进。

黄美雯松动离合器之后,苏杰也松动了刹车。

“控制车速,曲线行驶切忌速度过快。”

苏杰做了个提醒。

起步之后速度还是有一些的。

这速度对于苏杰来说很慢,但是对于初学者,尤其是转弯的初学者来说,就难以把控了。

曲线行驶速度太快了的话,对转弯的要求很高。

车速太快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事物,就可以让你自己重新考试。

但速度慢了的话,小失误是可以被包容的。

苏杰还是要严格要求来,毕竟很多教练的第一职责是……让这些人拿到驾照。

因此,一些速成教练就是教一些死东西,好让学员应付考试。

因为只要学员过了考试拿了驾照,这些教练才拿的到钱!

有些教练是吃驾校的工资,有的教练就是分成,教一个学生拿到驾照拿一千块钱左右。

苏杰就是分成教练。

当然,他可没有那么狠,很多东西,他都是要教的。

黄美雯很是听话的放慢了速度。

“转弯的过程之中,就看右车头了,记住,刚刚是看左车头,现在,看右车头!让右车头和右边线一直保持十来厘米的安全线,这样就算是出了一点失误也是可以有回旋余地的,距离要保持,车偏向了就要慢慢地调整方向盘,比如说现在安全距离小了就继续往左打一点方向,安全距离大了就往右回一点方向。”

第一次,苏杰是手把手地教。

为的就是能让黄美雯理解。

黄美雯看得有些迷茫,但还是可以大致听得懂的样子。

很快,就来到了第二个点。

也就是曲线行驶线路中间,另外一个转弯处。

到了想对应的点,苏杰又踩刹车让车停下。

再一次拿出教棍,指了指左车头。

“看到这个车头了吗?看到它和左边线的距离了吗?”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教练:女司机太难教了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