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全球轮回:从特种部队开始 第五章 绝密资料到手

斯嘉丽在原剧情中是女二号。

看似存在感不强,实则每一次出现都能改变看似已定的剧情。

并且精通各国语言,战斗技巧高超,拥有黑客天赋。

对秦风目前而言,是个很不错的助手。

当然。

秦风也是忌惮原剧情中的每一个角色。

所以为了不出现任何意外。

秦风秉持着要么变成自己人,要么变成死人的理念。

“主人,霍克将军让我们去研究室。”斯嘉丽推门走进狭小寝室,给秦风带来了这样的一个消息。

“终于要触发主剧情了么?”秦风眯眼自语。

原剧情中。

博士在得到纳米箱的第一时间,就关闭了纳米箱上的追踪定位功能。

麦卡伦集团总裁为了重启定位纳米箱的所在位置,进行了远程虚拟成像通话,并重新激活定位。

随即麦卡伦集团偷袭秘密基地带走了纳米箱。

由于原著中,重启纳米箱时,斯嘉丽也在场。

所以秦风通过斯嘉丽获知,纳米箱直到现在都还没有重启。

“看来是安娜发挥作用了。”

安娜在麦卡伦集团的地位很高,秦风就交代她能拖延多长时间就拖延多长时间。

“走吧,去见霍克将军。”秦风起身说道。

斯嘉丽带着秦风乘坐电梯,第一次来到了基地神秘的第四层。

这里的一切的让秦风眼界大开。

各式各样的装备都有存在,其中大多数都还是未公开的那种。

改良版的B-2轰炸机,个人单体机械盔甲,装载重武器的机器人,每一个都拥有无以轮比的破坏力。

随便拿出去一个,都是强大的战争机器。

斯嘉丽带秦风来到了实验室。

这里是‘博士’的地盘,里面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机械零件。

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奇特生物也有不少。

都是从未公开在民众眼中的新物种。

‘里面应该有外星人的尸体吧。’秦风暗自猜测。

“老师。”斯嘉丽打招呼。

“嗯。”‘博士’点了点头,不过看见秦风时,他冷哼一声,没有再说话。

‘博士’是亚洲人面孔,据斯嘉丽了解到的信息,老师不是东夏国人就是H国人。

秦风两人是最晚来到这里的。

特战小队成员早已来到。

霍克将军看了眼秦风,便不再搭理他。

秦风也乐的清闲,一直打量着站在霍克将军的黑衣人。

这人全身笼罩在黑色盔甲中,连眼睛嘴巴都没露出来,显得非常神秘。

算起来。

秦风是第二次见到这家伙,

第一次是山地丛林中,一黑一白两道身影搏斗,其中的黑色身影就是他。

他叫蛇眼,是古老的忍者,实力强大。

一生从未说过话,非常符合绝世高手风范。

事实上的确如此。

饶秦风经历了一个月的训练,实力突飞猛进,可依旧觉得就算五个自己也不是蛇眼的对手。

“秦风,见到霍克将军你竟然不敬礼!”

“你这是以下犯上,完全可以送你上军事法庭!”

霍克将军没说话。

倒是特战小队成员率先叫嚣,他们厌恶透了秦风。

哪怕秦风从来没有和他们说过一句话。

“将军都还没说话,你们犬吠什么?”斯嘉丽目露杀气,死死盯着昔日并肩作战的伙伴。

有特战成员着急道:“斯嘉丽你怎么了?”

又有人接话:“是啊,你为什么要庇护一个黄皮狗?”

秦风眼神一沉,瞄了那人一眼,如看死人一样。

“够了。”霍克将军开口。

他可以无视秦风,但不能顾及‘博士’的感受,因为‘博士’也是黄种人。

恰在这时。

一道虚拟成像合成的中年人形象出现。

他是麦卡斯集团的总裁‘迪斯特罗’。

麦卡斯集团在这个世界的势力很大,供应了全世界70%的军火。

‘迪斯特罗’来此的目的很简单。

重新开启纳米箱的定位系统,以方便抢回,能够改变世界战争格局的纳米炮弹。

一阵交谈后。

‘迪斯特罗’重启了纳米箱的定位系统,虚拟成像身影消失。

事情结束。

一名小队成员趁斯嘉丽没注意,在秦风耳畔小声道:“黄皮狗,你死定了。”

秦风露出冷笑:“拭目以待。”

麦卡斯集团得到定位,今天晚上就会偷袭秘密基地。

他会趁混乱,干掉这支特战小队。

“斯嘉丽。”

秦风喊过来了斯嘉丽,伏在她耳畔小声交代了一些事,随即离开,前往了霍克将军的办公室。

“你有事?”办公桌后的霍克将军漠视看着秦风。

“还真有点事。”秦风对霍克将军使用了思维药剂。

几分钟后。

霍克将军神色如常的离开办公室,去了大数据库。

霍克将军斥退所有工作人员。

手动操控系统,关闭防火墙,接着通过身份验证,拷贝了整整两个T的资料。

资料里记载了各式新型武器的制造图和设计概念。

并有潜入各国内部的特工名单。

以及生化实验进程等诸多详细信息。

秦风拿到资料,他微笑说:“将军,请你悄无声息的自杀好吗?”

“好的主人。”

霍克立刻返回寝室,安静的躺在床上服毒自尽。

真正的悄无声息,没有惊动任何一个人。

————

————

PS:

求一波数据支持,兄弟们的支持,是本书能否写下去的关键。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全球轮回:从特种部队开始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