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烟花三月在苏州 接受

小说:烟花三月在苏州  作者:miya0920  回目录  举报

从小到大从未遇到过自己的亲人要永久地离开,可就在那么一天,她突然就走了。

不是出门去买菜,不是长途旅行或是出差,不是搬家了也不是离家出走。

她是在你面前以睡着的方式离开,然后一句话也没有留下,这是最可怕的离开。

李一阁转身看着哭成泪人的母亲,“从此,我要好好爱她,妈妈再也没有妈妈了。”

过去紧紧地抱住母亲,压抑了好久的泪水终于如瀑布般倾泻而出,母女相依却没有了另一个女人。

外婆葬礼结束之后,李一阁梳理了自己杂乱无章的情绪,准备踏上人生的征途。

临行前母亲再三告诫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打电话,没有钱了就问家里人要,不要伸手跟朋友借,穷家富路。

李一阁听了有些语塞,母亲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原来母亲不是这样的,在外婆在世的时候,她脾气很差,受了委屈就爬去跟外婆告状求的安慰。

可外婆走了的这几天,母亲一下子变得成熟了好多,也坚强了好多。

原来,只要父母健在,不管你多大年龄仍然是一个孩子啊。

母亲突然一下子就懂事多了,父亲在一旁偷偷抹眼泪,“你妈妈好像长大了一下子,以后我们都要爱她,她没有爸爸妈妈疼她了”。

李一阁再次抱住母亲,告诉她一定要买最好的东西孝敬她,让她健身,开心。

母亲看着李一阁上了南下的火车,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也许经历了亲人一一离去的事情,眼泪早已掉完了吧。

原来,妈妈们也曾是一个小女孩,害怕亲人的离开,害怕远在他乡的女儿受委屈。

但,每一个女孩儿都有一个玻璃梦,妈妈不想脱李一阁的后退,她选择的路,一生都会去支持。

李一阁坐上南下的火车,看着父母一点一点地远去,眼眶早已模糊,离别是为了最好的相聚吗?

“没有梦想,何必上海”,李一阁轻轻地说给自己听,擦掉眼泪拿出笔记本开始看遗留的文献资料。

真的没有时间浪费在缅怀感情上了,她需要立刻投入到研究生生涯中,才不会辜负爱她的那些人的期许。

比起哭的你死我活,深夜买醉的人,接受是对一个人离去的最好状态,无论是爱情的破碎还是亲情的消逝。

人一生中都在接受与离开中成长,既要拥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要拥有旧事物的离去。

出站口,林子早已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出口的方向,看着略显疲惫的李一阁在人群中若隐若现,莫名的有些心疼。

人家说,闺蜜是上帝散落在人间的另一半自己,她懂你的欲言又止,理解你的无可奈何,知道你的全部缺点但仍然爱你的那个人。

“哎,小妞儿,累吗?”,林子快递上去接过李一阁手中的行李箱,笑着说:“怎么不坐飞机来啊,我给你报销车费啊,总是不帮助我花钱,好苦恼啊。”

“我的回来好像没有这一part啊,你不是很忙吗?怎么有空来接我啊”,李一阁看到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林子有些惊讶又十分的感动。

“我爸妈在上海呢,以后你周六日来我哪儿吃咱们家乡的饭菜,我妈的手艺天下无敌了”,林子笑道。

“真的啊,什么时候来的啊?”李一阁激动地说。

“你走的那会儿,也就几天,我的无人花店也是需要看管的呀,他们两个闲的没事就让他们过来了”,林子随口说。

“那你店里还需要人吗?”李一阁怯怯地说。

“现在不需要了,年底准备在你们学校或者工大开一家分店,哪时候需要人,你要给我打工啊,到时候我想开一个共享厨房,我了解到很多人日租房跟全班同学包饺子或者炒菜啊什么的,我准备开一个共享厨房在学校里边”,林子高兴地说道。

“那挺好啊,我可不可以入股,我手里还有一些闲钱”,李一阁期待的说道。

“嗯……不是说闺蜜一起工作会有很多矛盾吗?我考虑一下,不过你要听我的,我可以拉你入伙,只能是共享厨房这块儿”,林子犹豫了一下说道。

林子创业的初衷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谨慎一点就是不会拉自己的闺蜜下水。

可如今她自己开口,再怎么不情愿也难以拒绝,“你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那样的话我会签合同,我们必须按照合同来,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啊”。

“不会啊,凡事都听你的,我只是投钱就好了,只有一个条件,我爸妈现在出去打工也不太好找,能不能找他们保洁就可以,工资你按照上海最低工资给就可以了”,李一阁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啊,就是为了这个呀,没关系的啊,你可以不用投资,我直接要他们就可以了啊,现在正缺保洁呢,正好他们回来跟我妈他们做个伴儿”,林子听李一阁这么说,有些意外。

“好呀,什么时候可以上班,过完新年让他们过来,工资四千吧,住宿你得自己解决了啊,让他们待在你们学校就行,哪儿的房租便宜一些,你也好照料他们”,林子说道。

“真的吗?那我回去告诉他们了啊,亲爱的,你真好”,李一阁抱住林子说道。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烟花三月在苏州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