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暗潮涌动,她把刀递给了巡城司
打更的梆子才敲过三更,京兆府尹钱坤那官帽都没顾得上戴正呢,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就像被定住了似的,死死盯着那封密报。
密报上的油墨还没干呢,上面的字就跟刀子似的。
从五坊里十多家商户满是血泪的控诉,到赵元凯那帮恶奴常用的坏招,再到藏在赵府西边假山夹层里的几本黑账,证据全得就好像是报信的人自个儿干的似的。
钱坤就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板一下子冲到了天灵盖。
他当官都二十年了,心里明白京城这潭水可深了。
礼部侍郎赵家那可是棵大树,根儿都缠得乱七八糟的,一般的小风浪根本就动不了它。
可这封信啊,与其说是举报信,还不如说是一份早就写好的判决书呢!
他立马就下命令了,大半夜的让人去提审府库里存着的旧案卷宗。
在那摇摇晃晃的烛火下面,那些个什么“民事纠纷”啊、“自愿赔款”之类的老案子都被翻出来了。
每一个案子的背后,不管是明面上的还是暗地里的,居然都能清楚地看到赵家的影子。
更让他心里发毛的是,所有这些线索的源头,都指向一个神出鬼没的灰衣人。
这人老是在半夜子时出现,把信件或者物证一声不响地放在指定的地方,然后就跟鬼似的,一下子消失在黑夜里,一点儿痕迹都不留。
这时候呢,城防司衙门里,副指挥使沈砚正用指节有规律地敲着桌面。
京兆府那边一有动静,消息立马就传到他这儿了。
他面前摊开的卷宗,就是上个月善堂那起特别离奇的纵火案的。
案发的前一天晚上啊,也有一封匿名信,这信可神了,把纵火的人是谁、啥时候动手、计划是啥,都写得明明白白的。
就因为这封信,城防司才能提前安排好,才没让一场悲剧发生。
沈砚突然把这起案子和另外一个案子的报告摆一块儿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他发现了个特别惊人的事儿,惊得他瞳孔一下子就缩小了。
这两封信的笔迹啊,差别可大了,一个写得特别豪放,另一个呢,写得很是娟秀含蓄。
可是信里分析案子、列举证据的那种逻辑,一层一层推进,一下子就能抓住关键的那种破局方法,竟然一模一样!
沈砚就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这人不但对律法特别精通,对官场里那些人的心思也摸得透透的,知道怎么把一把刀,递到最需要这把刀的人手里。”
再看侯府的冷院那边。
苏晚萤就端端正正地坐在窗前,清冷的月光洒在她身上,就像给她披了一层银霜似的。
她用手指轻轻点着桌面,脑袋里正在把整个布局重新过一遍呢。
直接把赵元凯给杀了?
那可不行,那是没脑子的人才干的事儿。
这么干的话,自己的手就脏了不说,赵家还会借着这个由头拼命地反扑呢。
苏晚萤想要的,是从心里把对方给打败。
她精心地把证据链分成了三段。
第一段啊,这可是最要命的一段,把东西送到京兆府去,这就像是点着了官方怒火的导火索一样。
第二段呢,是借着说书人的嘴,把赵元凯在乡里作威作福的那些事儿编成了街头巷尾的段子,让这些段子在各个酒楼茶馆里传开来。
这就像是一把舆论的火啊,专门用来搞臭他的名声,把他家族的根基都给动摇了。
最后一段啊,她让柳七娘以偶然得到的名义,把东西转交给了一个常在“清风茶楼”听人谈论政事的老秀才。
这个老秀才一辈子都清高得很,最恨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欺负善良的老百姓了。
他拿到了这个确凿的证据,肯定会在那些文人雅士扎堆的地方,狠狠地痛斥礼部公子道德败坏的行为,这样一来就会引爆士林的议论。
她可不想就只是让赵元凯受一时的惩罚,她是想让赵元凯还有他背后的赵侍郎,都好好尝尝被舆论架在火上烤的那种滋味,让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世家清誉”,反过来变成刺向他们自己的刀。
就在这个时候,她眼前的虚空中,一本看起来很古朴的功德簿悄悄地冒了出来,闪了一下微光,一行小字就出现了:“引导公正的舆论,借官府的力量惩治恶人,影响京城的决策,获得功德+20。现在的功德总共是:542。”
沈砚这边呢,调查可一点都没停。
他是奉命追查消息的来源,顺着柳七娘这条线索,很快就找到了那个小小的绣坊。
沈砚盘问柳七娘的时候,柳七娘早就被苏晚萤交代过了。
她咬死了说:“是观音菩萨给我托梦的,说有个好心人会来帮我。”
沈砚哪会信什么神神鬼鬼的事儿啊。
他那眼神利得很,在绣坊里扫来扫去的,最后就落在墙上贴的那份《商户维权录》上了。
那上面的条款写得清清楚楚、规规矩矩的。
从咋个取证,到咋个报官,再到咋个联合其他商户一起使劲儿,那条理清楚得很,逻辑也严丝合缝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绣坊的女人能写出来的。
沈砚心里头突然有了想法,马上让人把之前善堂的防火设计图,还有城西闹疫病的时候传出来的防治手册都拿过来。
这三份东西往眼前一放,沈砚的心“咯噔”一下!
字虽然都不一样,还故意模仿了不同人的笔迹,可那排版的习惯啊——都喜欢用双栏来列要点,关键的地方还用小字注解——这种打心底里养成的行文习惯,简直一模一样!
沈砚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特别大胆的想法:难道说,京城最近这些就跟奇迹似的事儿,都是同一个人干的?
而且这个人,难道就躲在全京城最不打眼、最不爱争来争去的永安侯府的冷院子里头?
当天晚上,有一股不寻常的气息,把正在打坐的苏晚萤给惊动了。
她偷偷地开启了【初级人脉共鸣】,刹那间,一种包含着警惕、探究还有些许困惑的情绪,明明白白地从院墙外的老槐树下传了过来。
就是元宵灯会那晚,在人群里远远盯着她看的那种目光啊!
肯定是沈砚的人,都查到这儿来了。
苏晚萤脸上没什么变化,还悄悄给旁边的青禾递了个眼神。
青禾一下子就明白了,故意在院子里一边整理东西,一边用刚刚好能让人听见的声音嘟囔着:“小姐昨儿晚上又做那种怪梦了,嘴里还念叨着‘赵家马厩要塌了’呢,可吓人了……”话还没说完呢,她好像突然反应过来了,赶紧把声音压低了,后面的话也听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墙外那种偷偷窥探的感觉就悄悄消失了。
苏晚萤的嘴角微微翘了一下,那幅度小得几乎看不出来。
哼,既然你想查,那我就给你点线索呗。
就看你能不能看明白我设下的这个局了。
三天之后,朝堂上一下子就变天了。
御史台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弹劾礼部侍郎赵德昌,说他“不会教育孩子,放纵家奴干坏事”,还附上了京兆府整理出来的商户联名的证词,还有那几本黑账的抄本呢。
龙椅上的皇帝看了之后,那是气得不行,当场就下旨狠狠数落赵侍郎,还罚他一年的俸禄呢。
而且命令他儿子赵元凯,三天之后,得自己上门去给柳七娘赔礼道歉。
这消息一传开啊,京城的老百姓都炸开锅了,接着就都高兴得直拍手。
你想啊,有权有势家的公子给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子公开道歉,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儿啊。
就在圣旨下达的当天晚上,赵家那特别豪华的马厩,不知道咋回事儿,主梁突然就“咔嚓”一声断了,屋顶一下子就塌下来了。
好几匹特别值钱的马受了惊就往外冲,当场就把两个想拦住它们的仆人给踩伤了。
赵家马厩塌了,之前听着像做梦说的话,没想到还真就应验了。
苏晚萤的功德簿又闪金光了:“靠智慧打败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给老百姓伸张正义,让当官的都改变想法,把局面都给扭转过来了,得到功德40点。现在总共的功德是582点。系统提醒:功德值要是到了600,就能开启【天道庇佑】,能有一次短时间不会被致命伤害的机会。”
窗户外面呢,是老百姓在欢呼啊,在议论这事儿。
窗户里面呢,苏晚萤一脸平静,拿着笔在一张白色的纸上慢慢写着《市井律例浅解》这个标题。
赵元凯啊,他就只是个棋子,赵侍郎呢,也不过就是下棋的手罢了。
她小声嘀咕着,眼睛里突然闪过一道寒光,说:“下一刀啊,就得朝着那个定规矩,还放任坏事儿发生的人砍去了。”
京城这风啊,好像才刚刚开始吹起来呢。
赔礼道歉的日子就快到了,整个城里的人眼睛都瞅着那个小小的绣坊呢。
可柳七娘呢,她可是这场事儿的焦点人物啊,却一点胜利的高兴劲儿都没有。
她就把自己缩在屋子的角落里,两只手紧紧地搂着膝盖,身子止不住地直打哆嗦。
眼瞅着就要公开道歉了,在她看来这可不是啥光彩的事儿,倒像是一场更吓人的审判。
赵元凯那眼睛里全是怨恨啊,就好像能穿透墙壁似的,死死地盯着她呢。
她心里明白,那被惹毛了的赵元凯,就像一头饿狼,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到了那一天,才是她噩梦真正开始的时候呢。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