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茉莉香里的眷恋 第十九章 维也纳大学的惊世秘密

小说:茉莉香里的眷恋  作者:桫椤  回目录  举报

维也纳大学的走廊永远充满回声。俞明远的脚步声与远处某间教室里飘出的钢琴声重叠,形成一种奇异的节奏。他手中紧握着那把神秘出现的小钥匙,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程暖提前联系了施耐德博士,说有些关于音乐治疗的问题要请教。她没有提及钥匙或乐评人的事——有些疑问,最好当面观察对方的反应。

施耐德教授的办公室门半掩着,里面传出古典乐声。程暖轻轻敲门,音乐立刻停止了。

进来。那个熟悉的、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

施耐德博士坐在堆满书籍和论文的办公桌后,银灰色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向脑后,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锐利如常。但当他的目光从程暖移到俞明远身上时,某种微妙的变化出现了——瞳孔微微扩大,手指在桌面上不自觉地敲击了两下不规则节奏。

啊,俞先生也来了。施耐德用德语说,语气比平时高了一度,关于养老院音乐治疗的后续数据,我正在整理。

办公室窗户旁摆着一盆茉莉花,洁白的花朵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格外纯净。俞明远盯着那株植物——与他阳台上那株一模一样,连花盆的蓝白釉色都相似得惊人。

教授也喜欢茉莉花?程暖自然地开启话题,同时示意俞明远坐下。

施耐德转头看向那盆花,眼神突然变得柔和:一位故人很多年前送的。说是...能在冬天开花的奇迹。他顿了顿,你们来不只是讨论数据吧?

俞明远决定直入主题:我们想知道您是否认识一位署名L.C.爱好者的乐评人。他对我父亲音乐的了解...深入得不可思议。

咖啡杯在施耐德手中猛地一颤,深色液体溅在桌面的论文草稿上。老人急忙放下杯子,抽出纸巾擦拭,但俞明远已经看到了——那些颤抖的手指,那种突然的慌乱,与平日严谨理性的形象判若两人。

L.C.爱好者?施耐德重复道,声音干涩,维也纳音乐评论圈我没听说过这个笔名。

程暖敏锐地注意到教授用了笔名这个词,而不是问L.C.是谁——仿佛他已经知道这两个字母代表什么。

奇怪的是,俞明远慢慢说,这位评论家似乎对我父亲未发表的手稿了如指掌。比如第三变奏边缘的铅笔注释

什么注释?施耐德猛地抬头,眼镜反射着窗外的光,遮住了他的眼神。

此处应有弹片划破空气的尖锐感。俞明远一字不差地复述,只有看过原始手稿的人才会知道。

办公室陷入沉默,只有茉莉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施耐德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他们,肩膀的线条绷得紧紧的。

教授,程暖轻声问,您认识我丈夫的父亲,对吗?李明川?

窗外一只鸽子扑棱棱飞过,投下一闪而逝的影子。施耐德深吸一口气,转向书柜,从一堆文件夹后面取出一个老旧的相框,用袖子擦了擦并不存在的灰尘,然后递给俞明远。

1971年,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音乐会。

照片上是两个年轻人站在一架三角钢琴旁。左边高个子的欧洲青年一头浓密的金发,笑容灿烂——年轻的施耐德;右边是个瘦高的亚裔男子,微微驼背,穿着不合身的西装,腼腆地看着镜头——那张脸,那轮廓,俞明远在无数老照片中见过。

爸爸...他的声音哽住了。

照片背面用褪色的蓝墨水写着:与明川在毕业音乐会,1971.6.18——他弹奏了自己的《战争与茉莉》,观众起立鼓掌五分钟。

俞明远的世界仿佛在旋转。父亲从未提起在欧洲留学的经历,母亲也从未暗示过。那些年父亲所谓的去南方出差,实际上是飞往维也纳?为什么这个重要的生命篇章被完全掩埋?

他是我们班最有天赋的作曲家。施耐德的声音突然苍老了十岁,但学期末总是焦虑发作,无法完成考试。我帮他...度过了那些艰难时刻。教授指了指茉莉花,他告诉我这是家乡的味道,能让人平静。

程暖轻轻握住俞明远的手:所以您一直知道李明川是俞明远的父亲?

施耐德摇摇头:直到冬至音乐会。你弹奏《茉莉花》变奏的方式...太像他了。那种特殊的rubato处理...老人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但我没想到会有乐评...明川在维也纳用的是化名L.C.Lee,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俞明远突然明白了那把钥匙的意义:维也纳大学图书馆...有父亲留下的东西?

施耐德的表情凝固了。他缓缓走回办公桌,从抽屉深处取出一把小巧的铜钥匙,与俞明远手中的一模一样。

三十年前,我们约定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我会保管他的创作直到合适的时候。施耐德的声音几乎是一种忏悔,但后来我找不到他的家人。中国太大了,而李明川是个常见的名字。

什么合适的时候?程暖追问。

当音乐能真正帮助他人时,而不只是表达痛苦。施耐德看向俞明远,就像你在养老院做的。明川会为你骄傲。

俞明远感到一阵眩晕。父亲在欧洲学习音乐?有施耐德这样的朋友?用化名发表作品?这一切与他所知的沉默寡言、抑郁消沉的父亲形象完全不符。

那个乐评人...他艰难地开口。

施耐德摇头:不是我。我遵守了对明川的承诺——不公开他的身份,不解释他的音乐。他犹豫了一下,但最近确实有些...异常现象。我的邮箱收到过乐谱附件,打开却是空白;图书馆员说有人在查阅明川当年的学籍档案...

一阵风吹进窗户,茉莉花的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在阳光下像一场微型雪。俞明远恍惚看见那些花瓣在落地前诡异地悬停了片刻,仿佛时间突然变慢了。

图书馆地下三层,47号柜。施耐德最终说,声音轻得像耳语,是时候了。

维也纳大学图书馆的地下三层是专为珍贵文献设计的恒温恒湿空间。47号柜位于最角落,看起来几十年无人问津。俞明远插入钥匙时,锁孔发出清脆的咔哒声,像是终于等到了对的人。

柜子里只有一个牛皮纸信封和一个小录音带盒。信封上用父亲熟悉的笔迹写着:给我的儿子,若有一天他找到这里。

俞明远的双手颤抖得几乎拿不稳信封。程暖扶着他坐到旁边的阅览椅上,轻轻拆开封口。

里面是一叠乐谱手稿——标题《摇篮曲》,署名L.C.Lee,日期是1985年,父亲去世前几个月。谱子边缘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中文小字,不像创作笔记,更像...一封信:

亲爱的小远:

如果你读到这些文字,说明你已经走上了音乐之路。我多么希望亲手教你弹钢琴,但恐怕时间不多了...

俞明远不得不停下来,等眼前的雾气散去。程暖安静地握着他的手,给他力量继续读下去。

...黑暗越来越常来访,医生说这次可能不会走了。但音乐是我留给你的礼物,特别是这首《摇篮曲》——它包含了我所有的爱和未能说出口的祝福。旋律中隐藏着你名字的音节,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

录音带盒里是一盘老式卡带,标签写着给三岁的小远,生日快乐。俞明远完全不记得有这个礼物。他们找到图书馆角落的老式播放器,当磁带转动,父亲年轻的声音通过略微失真的录音传来:

小远,这是爸爸。今天你三岁了!我写了一首歌给你,等你长大了教你弹...

随后是简单的钢琴旋律,温暖如拥抱,与俞明远记忆中父亲创作的忧郁风格截然不同。听着听着,他突然辨认出旋律中确实隐藏着明远的音节——C-G(明),D-A(远)。

他一直都在用音乐爱你。程暖轻声说,只是疾病偷走了他表达的能力。

回到施耐德办公室时,天已黄昏。教授仍坐在原位,面前的茉莉花似乎又开了几朵,香气更加浓郁。看到他们手中的信封和磁带,老人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

那个乐评人...俞明远仍困惑不解。

施耐德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音乐有时会...产生自己的生命。特别是那些倾注了灵魂的作品。他顿了顿,明川最后的日子常说听到未完成的旋律在梦中继续。也许他的音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离开大学时,雪花又开始飘落。俞明远把父亲的《摇篮曲》手稿紧紧抱在胸前,像是拥抱一个迟来二十年的礼物。程暖突然停下脚步,指向音乐系大楼的一扇窗户——顶楼那间应该是空无一人的琴房,此刻亮着灯,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窗前,轮廓与照片中的年轻父亲惊人相似。

当他们眨眼再看时,灯光已灭,窗户一片黑暗,只有雪花静静飘落。

明天我们去找找那间琴房?程暖提议,呼吸在冷空气中形成白雾。

俞明远摇摇头,突然明白了什么:不必了。他已经把最重要的东西给了我们。

回到家,阳台上那株茉莉花在寒冬中绽放了前所未有的七朵白花,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弧,仿佛在欢迎什么。俞明远坐在钢琴前,将《摇篮曲》手稿放在谱架上,开始弹奏这首迟到了二十年的礼物。

弹到中段时,他确信有双温暖的手轻轻覆在他的手上,引导着他找到正确的和弦。这一次,他没有回头,只是闭上眼睛,让音乐流淌,让父爱穿越时空,终于抵达它本该去往的地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茉莉香里的眷恋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