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汉宫里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只听“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文书连续四五声的呼喊,在这巍峨的宫殿中回荡。最后一声落下,就听到旁边的太监马氏操着尖细的嗓子说:“陛下,雁门关外八百里加急文书,请示下。”
汉武帝刘彻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的招了招手,示意让传令兵快进来。只见一名士兵疾步而入,他一身尘土,满身的泥巴,汗水如雨般落下,脸色苍白如纸。
他扑通一声跪在了刘彻面前,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雁门关外,匈奴骑兵频繁出动。已经出现了大肆掠夺周围村庄的恶行,而且很多地方都已经人丁凋零,十不足一,大部分女性还被匈奴强行掳走。目前驸马曹将军率领敌军追赶杀敌,歼敌749人,我军伤亡1840人,战损特别多。然后驸马让我带本部8人快马加鞭,将八百里加急文书呈于陛下,请陛下加快发兵决断。”
说完,这名传令兵再也支撑不住,晕厥过去。众人这才发现,他紧握着的手中还拿着一封染血的文书。只见血书上写着:“陛下亲谏,近期雁门关外,匈奴如恶狼般汹涌而至。长城脚下,黄沙漫天飞舞,尘土肆意飞扬,匈奴战马嘶鸣,其声凄厉,扰我边境安宁。彼等匈奴兵卒,个个面目狰狞,厮杀怒号,仿若地狱恶鬼。臣雁门关守将曹寿,见敌众我寡,且敌军来势汹汹,为保城中百姓与将士之安危,打算闭门不出,暂挂免战牌。如今城中正紧急清理兵械粮草,加固城防,以图能阻挡匈奴来犯之狂潮。然臣观此番匈奴之动向,其气势汹汹,似有备而来,估计下一步动作必将更为凶猛残暴。陛下,雁门关乃我大汉之重要关隘,万不可失。臣虽肝脑涂地,亦愿死守此关,但敌强我弱,情势危急,还望陛下速速决断,增援雁门关,救万民于水火。臣先令8名护卫带着臣的血书呈于陛下,翘首以盼陛下圣裁。”
汉武帝看着晕厥的士兵,再看着这字字泣血的血书,眉头紧锁,心急如焚。他连忙招太医进行诊断,太医诊断完之后说:“士兵是劳累失血所致,并无大碍。”刘彻让太医带着士兵下去做治疗。
他深知驸马曹寿尚未被害,略感欣慰。沉思片刻,汉武帝提笔回书:“曹寿,朕念及当前局势,如,匈奴胡子兵力悬殊,尔等可先部分撤离雁门关,于其后两座山峰之间进行驻扎,形成一条狭窄之路。此地能防能守,实在战不过,雁门关或暂被匈奴所占,但中间此条小路匈奴难以侵犯。切不可意气用事,以保将士与百姓周全为重。朕已决议速速增兵,尔定等增兵一到与匈奴展开大战”
写完,汉武帝即刻安排亲信将回书送往雁门关。
而在雁门关,曹寿正焦急地等待着汉宫的消息,曹寿刚刚带病回关内,此次出击又损失战士2000余人,匈奴此时在雁门关外围困人数多达3万有余,关内连同百姓在内大概也就一万余人。
当接到汉武帝的回书,曹寿虽心有不甘,但深知圣上决策乃是顾全大局。他立刻下令,组织城中部分军民有序撤离,前往指定地点驻扎。而他带领4000战兵打算固守雁门关。
与此同时,汉武帝刘彻在宫中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朝堂之上,文臣们个个神色忧虑,其中一位文臣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啊,匈奴势力强大,兵强马壮,其铁骑凶悍无比。如今贸然开战,只怕我大汉将士伤亡惨重,百姓也将深陷战火之中。和亲之举,虽有屈辱,但可换得一时和平,让我朝得以休养生息,积攒实力,以待日后反击。”
另一位文臣紧接着附和道:“陛下,战争乃是劳民伤财之事。和亲既能避免生灵涂炭,又能维护边疆稳定。如今应以和为贵,忍一时之辱,方能谋长久之安。”
武将们听闻,顿时怒目圆睁。一位猛将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我大汉铁骨铮铮,怎能向匈奴低头求和!和亲只会让匈奴更加嚣张跋扈,认为我朝软弱可欺。我军将士早已摩拳擦掌,愿为陛下冲锋陷阵,驱逐匈奴,扬我大汉国威!”
又一位武将慷慨激昂道:“想当年,高祖在白登被围,何等耻辱!这些年,公主和亲,受尽委屈。如今匈奴再度来犯,若不迎头痛击,我大汉颜面何存?我们拥有雄师百万,何惧匈奴!”
刘彻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他想起书房中挂着的白登之围的典故和公主和亲时的画像,心中的仇恨如烈火般燃烧。对于和亲,他从来就不曾赞成,这种屈辱他早已受够。
终于,刘彻猛地站起身来,怒喝道:“和亲?朕绝不再忍!匈奴屡屡犯我边境,欺我百姓。朕若再退让,有何颜面面对祖宗,面对天下子民!朕意已决,必与匈奴一战,哪怕血洒疆场,也绝不退缩!”
朝堂顿时鸦雀无声,众大臣皆感受到了汉武帝的坚定决心。紧接着,汉武帝下达一道旨意:“羽林卫全体战兵听令,三日后,凡是十五岁以上者,必须出征,务必奋勇杀敌,传令车骑将军卫青统领2万战兵,羽林卫全体4000,保我大汉疆土,扬我大汉国威!”
旨意一出,羽林卫总领李应,羽林卫副总领刘吉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声应道:“末将定不辱使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门外羽林卫的战士们听闻命令,个个热血沸腾,眼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准备为了国家的荣耀和百姓的安宁,奔赴沙场,与匈奴一决雌雄。
虽然羽林军个个充满了激昂热血,士气沸腾。但回到家中的刘德却是心里充满了担忧。他眉头紧锁,在屋内来回踱步,目光时不时投向窗外。他担心自己的小儿子刘自为,那孩子刚刚病愈,身子骨正是孱弱的时候,如果真的听令去雁门关打仗,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刘自为生性善良温和,身子本就比同龄人孱弱,也正因如此,平日里没少被那些王公贵族公子所欺负。刘德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便是一阵抽痛。
羽林军,这一支在汉代有着特殊地位的部队,其成立源于汉武帝的深谋远虑。汉武帝为了将军队的集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为了制衡各个诸侯和藩王,精心组建了羽林军。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
羽林军的成员构成颇为复杂,其中有各个诸侯和贵族超过15岁以上的公子,他们被纳入羽林军,一方面是汉武帝对诸侯和贵族的一种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给予他们为国家效力、争取荣耀的机会。此外,还有曾经战死沙场的功臣的孤儿,这些孩子怀着对父辈的敬仰和为国家复仇的决心投身其中。再者,便是从军中选拔出的精锐战兵,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羽林军最初主要是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队和宫廷的仪仗部队存在。他们皆身着华丽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在宫廷中守卫着皇帝的安全,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然而如今,随着国富民强,汉武帝决心拓展疆土,扬我国威,羽林军也被赋予了征战沙场的使命。
但是听到汉武帝下令,满15岁的必须出征,刘德心里又充满了苦涩。
刘德深知违抗皇命的后果,可让小儿子上战场,那几乎等同于将他推向绝境。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心中纠结万分,不知该如何是好。
夜已深,刘德依旧无法入眠,他翻来覆去,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小儿子的面容,那瘦弱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而明天,他就要面对这艰难的抉择,是让儿子冒险出征,还是想尽办法为他求得一线生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