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王朝和鸣 厂公汪直

小说:王朝和鸣  作者:置身事内  回目录  举报

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宪宗上位的第一年,收到兵部尚书王竑上奏,命令韩雍节制全部在外部队前往征讨广西境内的叛乱。

广西叛乱由来已久,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叛乱久久难平主要是其地势险恶,易攻难守,即便成功平乱,根源的问题没有解决,不堪重负的百姓也会卷土重来。上掠之于民,民不堪其重,明朝的官员腐败更是“无官不贪”。

广西浔州地境中万山盘绕,其中有浔江,发自柳州、庆州,向东绕至浔州,途径象州、永安、修仁、荔浦、平乐县等。在浔江附近的山脉均为陡峭的山崖,其中最险恶地称为大藤峡。其向南截浔江为府江,相距三百馀里,地惟藤峡最高。登在藤峡山巅,可以看尽军旅聚散往来;藤峡中有上百个山洞,其中如仙人关、九层崖其最幽深险峻。峡南有牛肠村、大岵村,均缘江立寨,亦为险要。藤峡、府江之间为力山,力山又比藤峡险峻几倍。再向南为府江,周遭盖六百里,其中多为冥岩?谷,悬崖峭壁。其中少数民族为蓝、胡、侯、盘四姓为主的瑶族;力山中又有善于毒药弩矢的僮族。景泰年间,瑶渠侯大狗等率先作乱,聚集上万,修仁、荔浦、力山、平乐等地都相应,各系留守官吏无法控制,于是以招抚平定。当时明朝朝廷正忙于与北方瓦刺交战,没有急迫解决;所以到天顺年间,此地作乱更加剧。当时明英宗下诏缉捕侯大狗,予以千金,爵一级,竟仍无法捕获;久之,叛乱蔓延至广东的高州、廉州、雷州之境,所到之地均被损毁,而两广的官员均无对策。

至此,明朝兵部尚书王竑上奏,

「峡贼为乱久矣,其始皆由守臣以招抚为功。譬之骄子,愈恤愈啼,非流血挞之,啼不止。浙江左参政韩雍有文武才,以讨贼属之,可抒南顾忧。而诸将中惟都督赵辅勇略可任。」

成化元年(1465年)十二月,韩雍大破广西大藤峡的瑶族叛乱者,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的瑶民后代,被掳往京城。成化三年(1467年),汪直年纪还很小,净身后被送进皇帝内宫。原为昭德宫内的勤杂人员,侍奉万贵妃。不久掌管御马监事宜,给宪宗管理马匹。汪直虽然年纪不大,但很伶俐多谋,收到了宪宗的宠爱。

此后,汪直走上了权力之路。

成化十三年(1476年),汪直得到明宪宗的宠信领新设特务机构西厂,权势远在锦衣卫和东厂之上。

成化十五年,宪宗又诏令汪直训边,得以监管指挥九边兵马。是年,汪直、朱永率军进剿建州女真,是为第二次成化犁庭。而与万贵妃垄断朝纲,时人戏称“天下只识汪太监”。

汪直的一生颇为传奇,从叛乱瑶民之子到权倾天下的厂公,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由罪人到朝廷功臣的转变,凭借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和忠心,时势造英雄,明史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如我们上文提到过的万贞儿,还有永乐年间的郑和,以及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等等,从小人物变成了一个不容人忽视的存在。

他的家族因反抗明朝,被明军灭族;他因年龄太小,被送进宫里当太监;他与大明有着灭族之仇,却甘心为明朝立下不世功劳;他十五岁时,以太监之身,执掌军政大权,朝廷百官不能与之直视;他是大明权力最大的太监之一,也是一品大员及内阁首辅巴结的对象;他二十多岁,尚在年轻之时,就退休养老;他退休后遭到百官弹劾,却受到皇帝百般庇护,最终得以善终。

王立群教授讲:人生只有可遇而不可求的才叫机遇,机遇往往比才干更重要,人生如果遇到了好的机遇,往往几年的时间就能完成一生中间的历史性转折,一个人的一生中间,机遇是非常少的,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过这个机遇,这对一个人来说很关键,对国家来说也是如此,这人生就是一个机会加一个机会,叠加到一块,这就成气候了,啊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机会比能力更加重要,有能力的人更多,有机会的人很少,机会比能力重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汉武帝是卫青、霍去病的伯乐,明宪宗是汪直的伯乐。汪直是幸运的,能够先后碰上万贵妃和明宪宗,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了史书之中。

西厂在仅仅成立5个月后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内阁大学士商辂及同僚万安、刘珝、刘吉上疏,历数汪直的十大罪状,认为宪宗宠信汪直,致使“人心汹汹,各怀疑虑”;他们还特别指出,上年七月有妖物伤人,而今的汪直用事,正是妖物出现的应验,要求宪宗革除西厂,废黜汪直,如此才能安天意、回人心。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一个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后,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后,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

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但俗话说:“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

汪直的命运也伴随着西厂的裁撤走向终结。

汪直在正史中记载是“陷害忠良、无恶不作”,可今天我们应该综合评价这样一个传奇权宦,在政治上除了主政西厂之外,他还建议宪宗健全武举制度。

成化十四年(1478年)五月,汪直奏请选检武举也要实行考试,仿照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录取进士的办法。此后历代相沿,直迄崇祯年间。明朝的立武学、用武举是从洪武二十年(1397年)开始的,汪直奏请的意义在于把武科扩大到乡试和会试,使武举逐渐发展成为与一般文士考试相对待的体系,利于武科人才的全面选拔。

文官势力坐大,武官势力受挫,想有作为的武官往往要依附于朝中有影响力的重臣,我们熟知的戚继光也要委身于严嵩之下才能完成“平倭寇”的大志,于是出现了下列情景。

明中后期,倭患猖獗,他变卖房子田产,他老婆问他,

“卖房子干嘛?”

“贿赂严嵩。”

“贿赂他干什么?”

“买官。”

“买官干什么?”

“升官。”

“升官为了什么。”

“掌握兵权?”

“你要兵权干什么?”

“荡平倭寇!”

尽管汪直后来被“打倒”,他还是在抑制文官势力上做出了一定努力。

清代张廷玉评价:直年少喜兵。汪直在军事上小有成就。

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月,汪直作为监军,与辽东巡抚陈钺、抚宁侯朱永出兵讨伐海西女真。

成化十六年(1480年)三月,汪直与朱永、王越率领兵马出塞外,在威宁袭击寇贼,破敌而归。

成化十七年(1481年)八月,瓦剌部哈剌辉特部首领亦思马因率领兵马侵扰大同(今山西大同),汪直以监军的身份跟随威宁伯王越击退了亦思马因。

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王朝和鸣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