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队正的脸皮厚度,堪比龟兹城的夯土城墙。
面对第七团郑团长的大肆褒扬,李队正慨然受之。
“不辞辛劳的敬业态度。”
何止啊!那是孜孜不倦,嫉恶如仇。
“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操。”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李安邦是也。
郑团长当场宣布,安西军郭大都护亲自下令,晋升李安邦为第七团第二旅旅长。
心系龟兹城旅游文化事业的李队正,摇身一变,成了旅长。
按照大唐军制,一旅有两队,每队50人。
原先的副队也升了职,成了队正,算是意外之喜。
各种香屁,扑鼻而来。
“李旅帅,恭喜了。”
“我就说旅帅慧眼如炬,那吐蕃奸细,如何能够逃脱旅帅法眼。”
“是啊是啊!我告诉你,旅帅早早就盯住了那伙吐蕃人,昨晚不过是收网而已。”
“对对对!这就是旅帅常说的‘广撒网、多捞鱼、捞大鱼’。”
“旅帅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日夜都在为揪出敌军奸细而操劳……”
有老属下带节奏,李旅帅智斗吐蕃奸细的事迹开始流传开来。
……
李安邦升为旅长,他自己看得很淡。
但喜来登酒馆的老德却很上心。
不是老德与李安邦有什么深厚友谊。
他也很无奈。
吐蕃奸细在酒馆被抓,是“检举有功”,还是“蓄意窝藏”,全凭李安邦一张嘴。
说他冤,当然也对。
在龟兹城做生意的吐蕃人少说也有百来人,偏偏到他酒馆吃酒的吐蕃人是奸细。
说他不冤,也不错。
毕竟他不是和李安邦保证过吗。
自从中午得知消息后,老德就焦躁不安。
他跑到军营找李安邦,士兵告诉他,李旅长带队去城外巡防了。
回到酒馆,老德反复斟酌,揣摩李旅长的心思。
……
此时。
事业心超强的李旅长,正在城外防区巡防。
他带着半队人马,左绕绕,右绕绕。
不盘问过往的商队,也不排查可疑的流民。
一行人马,围着龟兹城外郁郁葱葱的杏树林,绕了一圈。
沿着东边,一条不知名的河流,往东北方向行了四五里,来到天山南麓的一处绿洲。
他要找一个修建客栈的绝佳位置。
离龟兹城不能太远,毗邻商道,有树有水,以及充足的土地,供下一步升级扩展。
他在一片白杨树林下马。
拿出从系统商城里兑换的望远镜,观察四周的情况。
远处河边,小白杨树旁。
一伙全副武装的流匪,骑着马,正团团围着几匹骆驼和马车组成的商队。
马蹄扬起的沙尘,流匪们都在兴奋的嘶吼。
从装束看,商队应该是漠北来的回鹘商人。
他们跨过草原沙漠,来龟兹城贩卖皮革和香料。
七八名回鹘人拿着刀剑和弓,警惕着周围的流匪。
流匪有二十来人。
有汉人、葛逻禄人、吐蕃人。
穿着各异,拿的兵器也是各式各样。
都是刀口舔血的练家子,个个装备精良,马术高超。
凑巧不巧,李安邦认得那个流匪头目——刘黑山。
此人曾在安西军干过一段,后来嫌挣得少,就出去单干了。
几个月时间,拉扯起一支流匪队伍,专抢过往的商队。
行事狠辣,鲜少留下活口。
这支回鹘商队落在他的手里,凶多吉少。
李安邦不爱管闲事。
指挥大头兵们隐蔽后,用望远镜继续观察。
回鹘商队有将近10人,护着两辆马车和三匹骆驼。
流匪们骑在马上,左右来回绕着马车和骆驼,嘶吼,恫吓,劈刀,射箭。
像黏住羔羊的毒蛇,吐着蛇信,盘旋游走,寻找一击毙命的机会。
回鹘人殊死抵抗,奈何流匪战法机动。
几轮下来,困守的回鹘人就招架不住了。
忽然。
七八名回鹘人,不要命的奋起抵抗。
三个披着斗篷的回鹘人,在同伴的掩护下,骑马突围,朝李安邦他们奔来。
望远镜里,李旅帅看到为首的一人,骑在马上,英姿飒爽。
风吹开了那人的帽子,露出一张回鹘女人特有的脸。
深目高鼻,五官精致,秀美的脸庞中透着一股英气。
再看那高挑的身姿,真是灵动至极。
以前(一年前)。
他也听说过回鹘姑娘能歌善舞、美丽动人。
但他在龟兹城看到的都是大婶和老妪。
现在,李旅帅是真的信了。
如此美貌玲珑,把他看得眼珠直冒,口舌生津,肢体生硬。
这不就是我心中的D丽热巴本巴吗。
如此友邦良民,被一群恶徒追杀,还有王法吗?
朗朗乾坤,浩然正气。
有此伤天害理之事,
吾等必将正义伸张。
“诸位兄弟”
“列阵阻击,来犯之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