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人在崩三:各种女主找上门 第四章:迫近的月亮(上)

“东海湾大道114号神城湾5单元1楼4号!”

“什么?”

“东海湾大道114号神城湾5单元1楼4号!是不是你的目的地?”

这是布洛妮娅姐姐租的单身公寓。

“你为什么会——”

“是不是你的目的地!!!!!!!!!!”凯尔希拔高了音量,狠狠地锤了一下方向盘,“你还不明白?三声潮汐!你已经听见过了吧?海嗣已经盯上你了!你已经不是无关人士了!!!”

刚刚那副自来熟的样子已经褪去,伪装之下的,货真价实的猫耳,齐肩白发,绿色瞳孔,臭脾气的女人,是真正的凯尔希。

劫后余生,我瘫倒在靠背上,车内的空调已经坏了,但我还是感觉一阵接着一阵的刺骨之寒不断地从脚心蔓延到脑袋。

穿越。

货真价实的童叟无欺的穿越。

凯尔希,就这么坐在我前面,冲着我发脾气的活生生的凯尔希。《明日方舟》中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大活人,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她需要呼吸,会生气,用刀刃划过她那纤细白皙的脖颈,她就会死。

我从此刻意识到了,穿越,根本就不是轻小说动漫里头龙傲天的过家家游戏,两种高等智慧生物的接触,本身就不是儿戏。因此,用穿越这种轻描淡写的词语来形容简直就是一种亵渎。

应该用:侵入。

我看着数量警车与救护车从身边逆向而过,没过多久,警笛声与忽闪的红光便消失在了视线之外的雨幕中。

你们的,你们玩家的纸片人老婆穿越过来了,可敌对势力也接踵而至,若是海嗣想要发动战争,我们凡人能从它们的手中守护住我们的城市吗?一种可怕的猜想开始在我心中蔓延开来:

如果跟《明日方舟》的设定一样,海嗣会不会也早已潜伏在我们社会之中,而今天明面上出现的海嗣只是冰山一角?15年前的游轮沉没的崩坏,是不是就是海嗣搞的鬼?

凯尔希说我已经不是无关人士,那作为那起海难的幸存者,我从一开始就被海嗣盯上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是我将灾难带给了布洛妮娅姐姐……

是因为我……

“是因为我吗?”凯尔希依旧开着车,紧紧攥着方向盘的指尖发白了,一对猫耳也耷拉在脑门上。

“是因为我吗?”她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哽咽,“是我把海嗣引到这个世界来的吗?你们都应该是无关人士……你们都应该是……”

穿越过来的,毕竟是活生生的生命,其存在远不是轻小说中几笔就能交代清楚的。《明日方舟》中凯尔希,将运筹帷幄与如这片大地般广袤的学时,覆盖在一张扑克脸之下,但我们透过剧情所了解到的,不过是故事演义,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那么没被记录到的,是否隐藏着她内心的软弱与优柔寡断呢?

我无法接过凯尔希的质问,但基本可以确定了,之前胖哥给我看的在漫展上发狂的凯尔希coser,估计就是她本人了。

……

“东海湾大道114号神城湾5单元1楼4号。”

“诶?”

“那是我姐姐的家。就在刚才,她被海嗣,被这一群狗东西杀了……”直到现在,我仍不知道当时我是怀着一种怎么样的心情说出这句话的,愤怒、恐惧、不甘、茫然,许多情绪交杂在一起,如同不同调味料混合出的难以名状之物。大脑麻木了,任由手指甲深深嵌入我的掌心中。

“你说的对,我已经是无关人士了,我姐死在它们手上,不能就这么算了!”

“我现在只有一个请求,凯尔希,带我到我姐家,我必需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在这之后,我会对我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复盘,找出海嗣盯上我的原因,你想要做什么我也会老老实实得配合你……”

“不能让下一个牺牲者出现了!”

“好……”她回答道,“不会有下一个牺牲者了……”

……

破破烂烂的欧拉好猫继续在马路上开着,我脑中不停地想象着打开我姐家门时,会看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越想越惨烈越想越害怕,我索性摇了摇头。雨不知何时停了,但车内的两人依旧彼此无言。

直到一阵拖着长长尾音的低沉的喇叭声再次打破沉默。

一辆打着双闪的大货车越过路口的红灯,直挺挺地朝我撞来。欧拉好猫直接被撞飞了出去,大货车完全没有减速的意思,反而越撞越起劲,小车在半空中再次遭到了撞击。大货车闯过路口,捅穿人行道,一切发生的过于突然,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空中翻了几圈,被撞飞了多远,我的身体在离心力的之下被安全套勒得生疼,疼痛,全身在疼痛,我能感觉到身体的某处在出血,是哪呢?是玻璃碎片扎进了耳道吗?还是被撞破的车壳刺入了肾脏?

恍惚之间,我的视野再次充满了一篇广袤的白色,依稀中,我看到一个白色的影子在这一片虚空中不断地撞击某面东西。

“咚咚!”

“快点。”似乎是这个白色的影子在说话,音色很是沙哑,让我联想到学校广场上年久失修的广播。

“咚咚!”

“快点。”

“咚咚!”

“快点!”

“咚咚!”

“咚咚!”

“快点!!”

……

难搞,飞卢最多一次只能发5K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人在崩三:各种女主找上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