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周敏文宣布了攻前营的兵力配置,第一都一百人,都头张三,副都头李四;第二都一百人,都头王五,副都头赵六;第三都……第五都一百人,都头董先,副都头张玘。宗方辖制第五都,宗方又将第五都详细分为了四队,每队二十五人,董先任都头分管第一队、张玘任副都头分管第二队、贾俊任第三队队长、蒋宁任第四队队长,队伍分配完毕,攻前营进入了新兵训练阶段,每日操练不在话下。
公元1117年,北宋招募禁军,其目的就是为了灭辽。公元1113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成为了女真族的部落酋长,历经两年的厉兵秣马、发展生产,于公元1115年在上京,就是现在的黑龙江哈尔滨,建立了金国,而后正月初五发兵攻克了当时尚处在辽国势力范围的黄龙府,黄龙府就是现在的吉林省长春,黄龙府之战正式宣告金辽战争的爆发,这一打就是十年,直到最后辽国灭亡。
金国在与辽国战争开始之后,北宋和金国就一直秘密派使臣互相出访,力求促成宋金合盟,共同灭辽,比较搞笑的是一开始提出这宋金和盟的人,并不是宋国人,也不是金国人,而是辽国人。这个辽国人名叫马植,是燕云十六州人氏,汉人出生的辽国人,不过他家不是一般汉人,而是官僚家庭,豪门出生,官职光禄卿。这官职看着不小,可是和当年祖上的荣光比还是差了不少,也因此马植常常有抱怨。抱怨来抱怨去就有了小心思,也许在他看来自己本是汉人,虽然为官却混的不咋地,要是出卖辽国,投奔宋朝是不是会人生得意啊。
于是在政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1年,借着北宋使者童贯出使辽国的机会,这个马植将自己想法付诸实践,主动面见童贯,在一个私下无人的场景提出来自己构思已久的计划“联女真灭辽”。这“联金灭辽”的雏形就是这么来的,但是当时辽国势大,金还只是一个部落,女真部落,童贯自然不会答应什么“联女真灭辽”之事了。直到公元1115年,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马植再次想到了当初的“联女真灭辽”之事,不过此时已经变成了“联金灭辽”了,马植化名李良嗣,潜入北宋东京,面见了此时的枢密使童贯,再次将此事说了出来,童贯没有想的太多,只是想到如果能灭掉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他童贯又可以升官了,就带着这马植觐见了宋徽宗,马植说明了来意,宋徽宗也有感触,也向往成为那建功立业的明君,便开始了这“联金灭辽”的计划。宋徽宗对马值能弃辽国光禄卿官职投奔他宋朝也是高兴了过了头,便赐了赵姓,从此改名叫“赵良嗣”,授秘书丞,迁龙图阁直学士、提点万寿观、右文殿修撰职务。
公元1118年,还是宋徽宗,但是此时年号变成了重合元年。这北宋的皇帝是比较有意思的,每隔几年就会换个年号,这和其他朝代不一样,皇帝突然觉得这个年号不好听,那就换一个;或者发生了什么大事,就说这年号不吉利,再换一个,总之经常更换。而且不是一个皇帝喜欢换,而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欢换,除了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在位一年半)和北宋末代皇帝第九位皇帝宋钦宗赵桓(在位一年两个月)因为在位时间较短只有一个年号,其他的皇帝都是多个年号,宋徽宗在位二十六年,一共用了六个年号,平均下来四年半不到就要换个年号,但是这还不是最多的,北宋皇帝年号用的最多的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一年,居然用了九个年号,是中国皇帝年号之最,前无古者,后无来者。
公元1118年,北宋重合元年,宋徽宗下旨让武义大夫马政与平海军的军都指挥使呼延庆一同出使金国,力求促成“宋金合盟”之事,哪知道这两个人都是那只知贪污的胆小鼠辈,还没到金国,就把金国的巡逻兵当成辽国的军队,吓得跑了回来。金国在知道了北宋派了使臣过来被吓跑了,考虑到国家利益和战略因素,也想“金宋合盟”,于是也派了使臣去了北宋,这金国使臣过来后,吏部的一个侍郎负责了接待,这个侍郎名叫赵有开,也是个庸官,只知道什么“天国上朝”之类的话,言外之意合盟可以,但是你们金国要和我们俯首称臣,金国的使者有气不打一处来,你们派来的使者,中路跑了,我们派使者前来,你们又这种态度,便直接回了金国。完颜阿骨打气愤至极,便暂停了这金宋合盟之事。
如果在公元1118年之前能和金国形成合盟,其实对北宋来说还是非常有益的,此时的金国羽翼未丰,北宋有大概率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是宋徽宗的优柔寡断,加上朝上大臣的昏庸,错失了这样的良机,硬生生的让金国这支潜力股发展成了绩优股。此时的金国,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完全占据上风,辽国建国的那一批优秀将领全部去世后,后世将领确实不行,加上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也是个昏君,辽国的国力迅速衰退,而金国此时真是建国初期,朝中大将都是久经战阵之人,完颜阿骨打又是一位明君,因此金国的国力很快就操过了辽国,此时要不要宋朝,他金国都能灭了辽国。
宋徽宗在错过了绝佳的宋金合盟时机后,开始了一段又一段的作死操作,首先是辽国使臣访宋,愿意放弃之前的“檀渊之盟”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向宋朝俯首称臣,岁岁进贡,只希望宋朝不要与金国联盟。这个机会也是极好的,有了辽国的外围保护,金国是不能把宋朝怎么样的,只要辽国不灭,宋朝享那几十年的和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这宋徽宗,就是惦记着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优柔寡断,并最终背弃了“檀渊之盟”的所有和平条款,继续准备“联金灭辽”。
宋徽宗背弃“檀渊之盟”是做的第一段死,接下来,宋徽宗又做了第二段死,派了赵良嗣出使金国,寻求“联金灭辽”,赵良嗣去了金国,可此时的金国怎么又会和你平起平坐的谈呢?有没有你宋朝,我都能灭了辽,而且和宋朝往来的这几年,看清了宋朝内部的种种问题,他金国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猪队友。赵良嗣一心只想着“宋金合盟”,对金国的要求处处忍让,待他和金国谈好条件,回到北宋朝廷时,朝廷一片哗然,这哪里是什么合盟,分明是投降啊!宋徽宗这第二段作死便是这分不清真正的敌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和辽国的战争,金国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辽国随时可能灭国,宋徽宗此时又担心一旦辽国被灭了,他大宋一点好处都捞不到,便与公元1120年,再次排出赵良嗣出使金国,开启了这第三段作死之路,最终赵良嗣与完颜阿骨打达成了“宋金合盟灭辽”的协议,除开一些基本的势力划分外,有三点,真是丧权辱国。一、宋不得以任何形式与辽国以及契丹族签订合约;二、燕云十六州归属宋朝,但是长城归金国;三、宋朝每年向金国进贡;
这第一点,不光是辽国不能签订契约,就是整个契丹族都不能签约,让大宋失去了这个百年的邻居,纵然宋辽也有过战争,但是和平时间还是大多数,而且这百年来,两边的贸易合作和商品流通,还是非常频繁的,对北宋的经济帮助也是相当大的,这唇亡齿寒的浅显道理宋徽宗居然置之不理。
这第二点,矛盾重重,燕云十六州没有了长城的保护,有什么用呢?事实也是如此,大宋在短暂收复燕云十六州后不久,就被金国又抢了回去,没有长城的保护,这燕云十六州就是金国桌上一块肉,金国想什么时候拿回来就什么时候拿回来。
这第三点,向金国进贡,无异于俯首称臣,宋徽宗就这样一步一作死的将大宋带入了死亡的深渊。
公元1120年,宋徽宗与完颜阿骨打就这份毫无尊严的国书捏着鼻子做了交换,因为当时宋金之间隔着辽国,并没有陆上道路相通,便在海上立下了这誓书,史称“海上之盟”。
公元1120年,北宋重合二年,边境安宁了二十二年之久后,大宋再次开启了战争模式,“联金灭辽”战争正式打响。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