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来到这养心殿,查看小皇帝功课的时候,差点没气晕过去。
只见道心和朱翊钧,两人一大一小,居然在养心殿书房里面玩斗蛐蛐。
边上还有太监总管魏忠贤,首辅高拱作陪,这一幕,看的平时对于小皇帝管教颇严的张太后,血压升高。
李太后故意咳嗽了一声。
看着李太后一脸嗔怒责怪自己的眼神。
很自然滴,国师示意伺候的太监魏忠贤,收了这桌上的蛐蛐罐。
道心:“朱翊钧,学习去,一会在跟蜀黍玩。”
朱翊钧:“好的,翊钧这就去看书。”
首辅高拱赶忙跪下拜见张太后:“臣,恭迎太后大驾,给太后请安,太后吉祥。”
收拾完蛐蛐罐的魏忠贤:“奴才,给太后请安,太后吉祥。”
道心国师起身行了个道家礼:“贫道,给太后请安,太后吉祥。”
小皇帝朱翊钧:“儿臣,给母后请安。”
李太后:“魏总管和高阁老先退下吧,哀家有些事情想要跟国师商谈。”
当魏忠贤和高拱出了养心殿门。
养心殿内传来张太后的哭声:“国师,您怎可如此带着我翊钧皇儿,荒废学习时光,只顾玩乐,呜呜,哀家真是错信了您了,嘤嘤。”
道心却笑着说:“翠兰嫂,您别着急,您可听过“樗不材而永年雁不材而死”这个典故。”
李太后闻言,止了哭声:“不知国师您这所说何意,这与您带着皇儿逗蛐蛐有何关系?”
道心招了招手,6岁小皇帝朱翊钧,乖巧的走到道心身边,道心将小孩皇帝朱翊钧抱起让其坐在腿上。
小皇帝朱翊钧:“道心叔叔,什么是樗不材而永年雁不材而死,翊钧也没听过?”
国师道心笑着说:“今天道心叔叔就给翊钧,上这第一课,讲个故事给你听吧。”
朱翊钧拍着手:“翊钧,最喜欢听道心叔叔讲故事了。”
李太后也饶有兴趣的坐在一边,想要看看这国师道心会说些什么。
喝了口桌上宫女献上的茶水。
道心便开始将这典故缓缓讲来:“很久以前庄子和其弟子,入山,这山中几位樵夫正在伐木。
然而身边有颗高大的樗树却被众人无视,不去砍伐。
庄子的徒弟就问:“为何大家都不砍这棵树?”
樵夫们回答:“因樗树之材无用,所以没人砍。”
后来庄子和徒弟又到了山下一户友人家做客。
朋友家有两只公鸡,一只打鸣,一只不叫,于是朋友将那只不肯打鸣的鸡杀了红烧款待两位客人。
回去路上弟子问庄子:“为何樗树不成材却能活的长久?鸡却因不成材而被死?”
庄子笑着说:“有用与无用当因地制宜,有时不材之柴如樗树反而得享长寿,因其对樵夫无用,所以不会被盯上,而那鸡不能打鸣报时,因为其对主人无用,却能被做成美食款待我两,反而被主人盯上,坏了性命。”
弟子问庄子:“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
庄子说:“我便是介于这有用与无用两者之间,所以我的思想和学说能传遍天下,呵呵。”
这是出自《庄子·山木》中的一个故事。
道心说完,看着身边陷入沉思的李太后和那坐在自己腿上的孩童皇帝翊钧。
道心补充了句:“上天没有给予这孩子,如神童般的天赋,或许是在保护他吧。”
说完道心国师爱怜的摸了摸,孩童皇帝翊钧的小脑袋。
李太后好像懂了:“这宫内外这么多双眼睛盯着皇儿,若是展露出过人的天赋,怕是这皇宫内院也保不住有那有心之人恐惧其成材而暗算,我希望皇儿如樗树般无材,平安长大。”
道心:“太后此言正是,无材之才,实为大才,国君之才最主要的还是平衡朝堂关系,将朝臣们用好,让其各尽其责,各堪其用,若是无用的朝臣便如那鸡一般,杀之,有用便留之,但是也要加以约束。”
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小皇帝翊钧:“道心叔叔,说的好高深,翊钧还是没听懂。”
道心笑了:“没事,翊钧还小,时间还很多,以后自然就懂了,若迷茫时不如找点有趣的事情去玩,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即可。”
翊钧:“无为而治,方为大治,这句翊钧在书上读到过,翊钧还想去御花园玩。”
道心看着太后张翠兰。
李太后无奈:“皇儿真是小机灵鬼,去吧,你的姐姐,妹妹们都在御花园里面,让冯公公陪你去吧,别太调皮了。”
国师道心也告辞了,这京城还不大熟悉,想去这京城中四处转转,告辞了张太后,答应小皇帝有空便来皇宫内陪他玩。
国师道心出了紫禁城,坐上国师车撵,先回府将这过于显眼的金丝羽织国师袍服换下。
道心换了一件简单的道袍穿上,刚出了国师府没多远,就被气冲冲的宰相张居正,在一条小巷内拦住了。
张居正:“好你个道心国师,你居然带着小皇帝斗蛐蛐,还跟魏忠贤那阉人和高拱那奸臣走那么近,我请你出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哼。”
白了这腹黑宰相一眼。
道心淡淡的说:“太岳兄何必动怒,我们且去找个,清静处喝杯茶。”
张居正:“谁要与你这与奸臣为伍的国师喝茶,哼。”
道心自言自语:“爱去不去,不去拉倒。”
道心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张居正虽然生气,但是还是跟上了这小道士国师的脚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