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玉记 第二十六章 传授剑法

小说:玉记  作者:冰夜  回目录  举报

过了些时日,司陵来到雅仙来探望玉露的情况,发现她比以前要冷的多,不是那寒冷的灵气导致,而是玉露整个的气质仿佛变了一个人。

“玉露,我希望你不要执迷过去,每个人都要学会放下,挫折与伤痛只是暂时的,未来的路才是你走一辈子的。”

玉露坐在木椅上,听着司陵的安慰,但是没有回应,这让司陵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玉露,如果王诀看见你这样,那么他会很失望的,我相信他和我一样,不希望看见你继续活在过去,你要努力修炼,然后去南玄,为王诀报仇!”

玉露听后眼光一冷:“对,我要杀上南玄,我要杀了那两人。”

“还有,你的那股力量太强大,不到万不得已我希望你不要使用,因为过度依赖会导致你退步不前。”司陵说完,扔了一个令牌给玉露。

玉露接过,看了看手中的令牌,上面写着修字。

“这个是修炼室的令牌,只有宗主才可以进入,不过现在我想让你在里面修炼,这样会使你进步的更快。”

司陵解释着说给玉露听,他希望玉露早日突破结丹,因为结丹只是修真路上的一小步而已,如果现在连结丹都做不到,就别提进入南玄境了。

玉露点了点头,她现在的确不能依赖那股力量,因为她不知道这么强的力量为什么会在自己体内,而且当初是谁在自己耳边说着话,非常疑惑。

背后的印记也只有自己跟爷爷知道,上次司玥看见也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爷爷已经不在了,况且那声音也是女性的声音,这就让玉露无法理解。

“修炼室在哪?”虽然玉露非常困惑,但是目前让自己变强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我带你去。”司陵说完便转身离开雅仙。

玉露也起身跟了出去,司玥目前也在闭关冲击元婴,所以自己没办法通知她了。

在雅仙院内,司陵一挥袖便将玉露卷起奔着修炼室而去。

因为司陵是元婴后期修为,速度非常快,没过多久便来到一间密室外。

“这里的灵气比宗门里面还要充沛。”玉露感受着周边的灵气,不经意间说道。

“当然,这修炼室地底下有一座灵泉,凡事有灵泉的地方,周围的灵气都比较浓密,所以灵泉也是没个宗门的龙脉。”

司陵看着疑惑的玉露,解释给她听。

这是玉露第一次听说灵泉,原先在藏经阁里面观看书籍时,里面也未成记录。

“进去吧,将令牌放入石门中间的凹口,就可以打开,然后取出进入门内,门就会关上,你想出来的时候在用令牌进行同样的步骤就可以了。”

玉露听后,向着石门走去,看见了中央的凹口,正好是令牌轮廓的样子。

她将令牌放入,石门出现震动,慢慢打开。

玉露将令牌取出,进入密室,转身看着门外的司陵,对着他点了点头,然后朝着修炼室里面走去。

司陵看着石门闭合,心想:“玉露,你可一定要在两年之内变强啊,争取在论道前成为结丹期……”

玉露看着暗道周边的火把好像是感觉到有人到来一般,一对一对的亮起。

通过暗道,发现修炼室内部很大,中间有着一潭水散发着淡淡的蓝色光芒。

“这想必就是灵泉了。”玉露看着这潭水,感受着其散发的灵气。

玉露靠着灵泉打坐吐纳着,打坐累了就磨炼剑法。

日复一日,玉露每天都重复的练习着剑术,修为也借助灵泉提升的很快。

眼看一年过去,玉露修为却一直停在筑基期大圆满的境界,她不是不能突破,而是不想突破。

“剑术方面除了长青跟惊鸿外,也没有其他剑法可以修行了。”

玉露现在觉得自己学的剑法太少了,空有剑术基础,但是没有剑法增强剑术威力,那么自己的战斗力就会降低很多。

“主人可是想学剑法?”一道声音把玉露吓了一跳。

因为这一年内都是玉露一人在此,这时出现其他人的声音着实有点吓人。

她看着右手那发光的小剑图案,疑问的说道:“刚才可是你在说话?”

“不错。”那小剑答复完就发出了一阵白光。

白光在玉露面前慢慢形成一个虚影,玉露看着眼前的虚影,想起来了这是之前的那个剑灵。

“主人可是要学剑法?”那虚影再次开口问道。

“你可以教我剑法?”玉露有些不相信,因为眼前的这个虚影只有一个人行轮廓而已,完全想象不出来他可以教自己剑法。

“我是主人的剑灵,上一任主人使用的剑法我都会,我都可以传授给主人。”

玉露听着剑灵这样说,心中有点无奈:“那你早点教我啊,为什么现在才出来啊。”

“我也想早点出现,但是我尚未恢复,之前帮主人抵挡元婴一击又消耗了我许多力量,现在可以以虚影的状态出现已经是很尽力了。”那剑灵也同样无奈的解释着。

“那你怎么教我剑法啊?你都虚弱到只能以虚影的状态出现了。”玉露感觉这剑灵有些靠不住。

这时,剑灵额头出现一道光束,飞向玉露的额头。

光束击中额头后,玉露疼痛的捂着头,她感觉到了大量剑法的招式在自己脑海中闪过。

“不要抗拒,这些都是开宗之主使用过的招数。”

玉露听完,慢慢敞开心扉,接受这这些招式在自己脑海里浮现。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玉记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