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始皇不死,尔等永远是臣 秦末起义

秦末起义,不得不说秦二世确实因为赵高的原因不理朝政,朝政在赵高的把持下很残暴。

但是,政令在下层还是以法律为基础的。

所以,秦末起义的根本原因,绝对不是因为秦朝残暴,而是野心使然。

传统观点认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由此抗秦是因为秦统治苛酷、徭役繁重,民不堪忍受,于是铤而走险。

秦行法家之政,法家强调政令律法在全国范围内的整齐划一,因此不断会对新征服地区另行一套法律制度。既然全国政治、法律及经济制度一致,秦地百姓及六国百姓所承担的赋税及徭役大致相同,那为什么秦地不反?

秦末的农民起义,真的是因为秦国“暴政”所导致的么?

《史记·陈涉世家》中明言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其农民出身无疑。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类名言名句是一个先秦时代的农民说得出来的么?

可见,陈涉必定不是一个单纯的农民,他“尝与人佣耕”,极有可能是脱离了家乡后失去土地,向东南迁移的而不得不种地。公元前241年,楚、魏五国合纵,楚为纵长,失败后,楚退至寿春,这一段时间内,秦楚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陈涉极有可能是楚国的反秦势力渡淮或渡江而南,楚亡后,他们则居于新地。

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陈涉可能是楚国的旧贵族之后,他后来“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娴熟权术操作,都不可能是短时间能学会的,必然是受到过诸子教育才会有这般对政治、军事的熟稔。

陈涉攻取陈地后,当地三老、豪杰以其为王,复立楚国之社稷。陈涉自立为王后,号为张楚,这也表明了他的造反目的是为了复辟楚国。

大泽乡起义,一般认为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但根据1972年出土的云梦秦简的记载:

御中发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

大意是:朝廷征发徭役,如果耽搁了不触发,那么要罚二甲,迟到三到五天,则斥责;迟早六至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所征发人数满员,应该尽快抵达服役地点,遇到下雨天,则可免除这一次征发。

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如果遇到下雨天,这次的征徭役可以免去。

陈涉他们900人的这一次徭役征发遇到下雨天,完全符合“水雨,除兴”的条件。

不仅不杀头,还免除了这次征发,对于受到征发的老百姓而言,可以说是一件欢天喜地的高兴事。

然而到了陈涉口中就就变成了:失期当斩。

如果陈涉真的是一个单纯的老百姓,他应该带着队伍欢天喜地地就地解散,各回各家,自己再去复命完事即可。但他偏偏曲解“律法”,趁机来了一段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说,随即“造反”,这说明什么?

作者认为陈涉的“揭竿而起”,并不是活不下去的被迫反抗,而是他蓄谋已久的主动行为。结合前文对陈涉的身份分析,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群“起义”的900人,他们不是为了生存而战,而是为了“复辟”楚国而战的。

既如此,秦政导致人民怨声载道而反,就不是那么让人信服,秦末的社会断然没有崩坏到后世王朝末年的那般景象。“伐无道,诛暴秦。”背后的其实是复辟六国的思想。

后来世事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六国势力纷纷复辟,其中也只有刘邦这么一只异军突起的非贵族武装势力而已。就刘邦集团而言,他们在秦朝属于社会底层,却也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更多的是这群人看到天下大势,想要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分一杯羹。

那么,这个“乱世”是怎么导致的呢?

秦统一六国之后,东方六国地区还存在着复国势力,秦始皇万般努力,仍不能破解。出了各国贵族和民众的故国意识外,当时还存在着一种思潮,即分封思潮。从儒家到地方,从贵族到平民,这种思潮都大有市场,后来项羽分封诸侯也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秦制是“废分封”的急先锋,当然就是渴望恢复分封的这群人的敌人,抗秦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种制度而已。

秦末造反派的急先锋,没有农民出身,他们都是六国遗族,皆是旧贵族也。

这些人因为故国覆灭,失去了贵族特权,沦落为平民,自然不甘心,渴望恢复昔日的荣华富贵自不待言。

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张良、张良家五代皆为han国之国相。然而han国被灭后,这种世代为官的特权没有了,他一身才华没地方施展。

要说秦律逼迫得他活不下去却是不见得,毕竟他还能到处游历,乃至于策划暗杀东巡的秦始皇,没有经济来源是能干这些事情的么?

所以,他起初反秦是骨子里的意识,是失去了贵族身份的优势的巨大落差所致,而非是悲天悯人的为民而起。

同时,战国之世,秦与六国长期征战,的确也引起了秦国百姓与东方六国百姓之间的互不信任和矛盾,尤其是秦百姓以征服者的面目和姿态出现的时候。

秦与六国之间的矛盾是多方面的,也是短时间难以消解的。这种不信任的矛盾,给六国遗族复辟提供了土壤。

综上所述,秦末并不是一个人民被压迫得活不下去的社会,虽然秦始皇连年征伐,大兴土木,但这些都不至于掀起大规模的民乱。

汉武帝末年时,因为长期对匈奴的战争,导致民生出现了巨大问题,情况类似于秦始皇时期,但汉武帝时,也没有导致类似秦末这种一点星火,全国皆反的局面出现。

秦末战争,根源还在于六国的复辟之心。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始皇不死,尔等永远是臣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