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阳的授意下,早就很想开荤了的惊气喘吁吁的,很快就抱着一大堆之前用来编织竹篮时剩下的不少竹篾回来。
鱼篓分为盛装鱼的鱼篓和捕鱼用的鱼篓。
制作的材料大多是竹篾或者藤条。
盛装鱼的鱼篓看起来像个扁扁的、挂在身上的紧口竹篮。
捕鱼用的鱼篓看上去则像个竹篾编成的紧口花瓶。
鱼篓的“肚子”只需要密封到鱼跑不出来为止就可以了,关键点还在于它的瓶口。
鱼篓的瓶口是用一排整齐的竹条像是“倒装漏斗”般倒置着编在鱼篓的瓶口。
被鱼篓内部的饵料吸引的鱼儿可以很轻易地通过“倒装漏斗”般的瓶口。
等鱼吃完了想出去的时候,则会被“倒装漏斗”般的竹条挡住。
鱼篓的出处已不可考。
不过大概率应该是南方经常捕鱼的渔民发明出来的盛装和捕鱼的工具。
有说是黎.族人发明的,也有说是其他人发明的,各种人都有。
鱼篓这种东西也不知道先秦时期到底有没有发明出来。
因此赵阳只是推说这是自己之前在楚國游学时,曾经在一个偏僻的渔村里跟当地的渔民学来的技术,现在无偿教给大家。
实际上这玩意编制起来不难。
只是一遍就学会怎么编制鱼篓,但还是再次学着赵阳之前编制过的鱼篓又重新编织了两遍才算彻底学会了的“喜”见周围来田里送饭的许多妇人都已经编织得有模有样。
村里编竹篮手艺最好的一位甚至能按照赵阳的指导做出不同规格的鱼篓。
在那位现在才知道名字叫做“喜”的老者领头下,附近所有学会编织鱼篓的村民们一起朝赵阳深深地揖了一礼。
对于这些消息闭塞、一辈子甚至是数辈人都不曾离开过这里的农夫来说,能学到受用一世、甚至将来就算子孙不争气也能有个混饭本事的捕鱼技术自然是欢喜得不得了。
甚至有人还想跪下来给赵阳磕一个,不过还是让赶忙伸手阻拦了的赵阳免了。
结结实实地受了这帮村民一礼,倒也没矫情地忙称不用或者手足无措什么的。
只是鞠躬的话,这份算是授艺的恩情受一礼并不过分。
“诸位可现在与我一起在田里翻一些蚯蚓出来放进鱼篓,之后再在鱼篓上绑上一条藤条扔进不远处的河里,等金乌西落以后再去河边查看便可。”
让抓耳挠腮,恨不得现在就能吃上鱼的惊到田里翻一些蚯蚓。
一些相熟的农夫和村妇们在装完蚯蚓后,连忙结伴朝不远处的河边赶去。
一想到晚上或许能有鱼吃了的惊满眼崇拜地说道:“赵阳大哥可太厉害了,感觉什么都知道,赵阳大哥游历过几个國家了?”
“目前除了秦國,算是列國都游了个遍吧?”
前世去的地方也不算太多,倒是在网上杂七杂八的看了各种风俗地貌,因此对各地的风俗都算是“略懂”。
勉强算是“周游列國”了的赵阳看着系统奖励的路引户籍,很是谦虚地说道:“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惊你以后经历的多了,自然也会像我一样慢慢博学起来的。”
“我可比不过阳大哥。”
很是羡慕地看着赵阳那像是削葱根般白皙的手指。
猜测赵阳大概率是识字的惊提溜着鱼篓顺着众人的方向朝河边走去。
仿佛精力完全用不完似的惊闲聊似的和赵阳说道:“我曾听“喜”说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此问孔子不能决也,阳大哥可知究竟是日初时去人近,还是日中时去人近?”
听到这段著名的《两小儿辩日》的提问,读书时就被物理老师好好上了一课的赵阳自然是想也不想地回答道:“自然是日初、日中、日落时去人近乎一样近。”
“哦?愿闻其详。”
听到赵阳这既不是“日初时去人近”或是“日中时去人近”的答案,过去早就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离人近的惊好奇道:“为何阳大哥不说是日初时去人近,也不说是日中时去人近,反而说是日初、日中、日落时去人近乎一样近?”
“想要知道日初、日中、日落时为何一样近,首先你要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脚下的大地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混湾初分,玄黄定位,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之内,其圆如毬。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飞轮
《黄帝内经》素问篇中的五运行大论里记载,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也就是说,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颗像是鸡蛋一样形状的球軆,你可以把这颗球軆称呼为“地球”,天地之下什么也没有是是一片太虚,我们脚下的“地球”正是悬浮在整片太虚之中,日月之所以能够交替,是因为天地在旋转,不停的旋转,像是车轮一样并且有它们自己的轨迹。”
拿出三个土块依次将它们标记为“太阳”、“月亮”“地球”,让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的赵阳继续解释道:“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在宇宙中是一颗不断发着光和熱的巨大球軆,大小是我们脚下地球的一百三十万倍。”
我们脚下的地球自西向东不断旋转,每转一周便是一天。
当我们生活的地方转到太阳正面的时候便是白天,转到反面太阳找不到的地方便是黑夜。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我们所见的月亮是一颗绕着地球旋转的球軆,月亮实际上并不发光,我们每夜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月亮反射太阳光造成的。
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黄经相同,月球和太阳方位相合但是不在同一处(在同一处即发生日食),月亮与太阳同升同落。由于月球反射太阳光,而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面不对着地球,所以看不见月亮,这种时候的月相叫朔。随着时间流逝,月球逐渐远离太阳,天球上月球与太阳所成角度越来越大,这表明月球反射太阳光的那一面有一部分对着地球,因此晚上能看见一弯月牙,而且月牙慢慢变大。最终在初七、初八左右,反射太阳的那一面有一半对着地球,月亮看起来像个半圆形,这时月相就是上弦月……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