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带领江淮军继续西进,没有因为薛世雄的不能如期会师而有所阻碍,接到皇帝任命他为主帅的谕旨后,也没有表现出异常,领旨后迅速进军,一路还平灭了一些小股盗匪。
接到使者的回报,杨广对王世充的疑虑消失了,本来,王世充也是薛世雄军大败的受益者之一,既是获利人,就有出卖燕军的动机和可能。裴矩所奏虽然隐?,杨广却有所意会,对王世充有一丝忧虑。
此刻既然对江淮军心无芥蒂,龙心大悦之余,约齐萧后到御花园浅酌赏花,天下事纷乱如麻,理之不尽,只得举重若轻,该放开时就放开,尽人事以安天命,除此并无更好的办法了。
帝后二人浅酌不久,话题就转到国师羊自公身上,对于天下大势,萧后也知不妙,故避而不提不问,以免触犯龙颜,国师与世无争,不重功名利禄,朝野敬重,作为闲聊话题,实在合适不过。
杨广叹了一口气,羊自公与他对天下大势意见相左,已不是一日二日,他敬国师是世外高人,容忍他的不同意见,但却不以为然。对于国师提出的未雨绸缪的计划,本想置之不理,想想,世事如棋,用人不疑,说不定有用处,就放手让他做去吧。
看到杨广的面色,萧后知道他还对国师的建议不以为意,心中也有些担忧,杨广一直认为,就算中原大乱,大隋至少还能割据江南,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可以先站稳脚跟,再徐图收复失地。
萧皇后是南朝大家族后人,对民间的消息时有所闻,只是囿于君臣之份,纵有夫妻之亲,也容不得她畅所欲言,江南的局势,远非平南陈时可比,旧的世家衰落,新兴世家再起,江南不再是铁板一块。
杨广萧皇后闲聊了一会,话题渐渐寥落,只顾各自赏花沉思,一会,内侍急步来报,虞世基求见,杨广眉头一皱,本想不见,内侍低声说:“看虞侍郎面色,似有好消息,”便改变了主意,让他进见。
虞世基是紫金光禄大夫兼内史侍郎,故内侍这样称呼他,这官职接近皇帝,手掌机密,也得到皇帝的信任,近来虽有点疏远,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虞世基感受到皇帝疏远之意后,也在寻找机会表现,以期再复圣宠。
虞世基大呼小叫着走了进来,杨广现在对他这种轻佻行为有点看不惯,哼了一声,虞世基急步到前,马上跪下,大声道:“臣虞世基见驾,皇上大喜。”
这话说得杨广也莞尔起来,轻斥他说:“高兴成这样,成何体统,何喜之有?”虞世基顺着话风站了起来,大声道:“太仆在河北打了大胜仗,收编了几十万贼军。”
杨广一愣:“几十万?”虞世基点点头,喜不自胜继续说:“薛将军兵败后,河北贼宼团结在窦建德帐下,以他为盟主,声势浩大,太仆杨义臣与他们约期会战,一战全胜。”
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也可以推想,河北义军见到三万精锐的燕军,在窦建德手下还讨不到好处,实力可知,就此自觉围绕着他转,听他号令,约定共同进退。
这种情况,被授予河北剿匪重任的太仆杨义臣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就与他们约期会战,这正符合草莽脾气,各位义军头领听了,不甘示弱,就在河间郡双方拉开阵势厮杀。
连续打了多天,正规军依然是正规军,再厉害的草莽还是草莽,这一仗之后,河北义军七零八落,窦建德带着几名亲信远遁深山。杨义臣军气势如虹,远近小股贼寇,望风而降,一路收下来,竟招收到几十万降军。
这对杨广来说,无异雪中送炭,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好消息,连萧后在旁边听了,也巧笑嫣然,连声祝贺。
虞世基打蛇随棍上,乘机向皇帝建议给杨义臣加封爵位,给前线战士添衣添粮,一副忧国忧民的忠臣良臣模样。
高兴的杨广一一准奏,待虞世基走后,又与萧后坐下闲谈,萧后笑道:“以前总听人家说虞大人奉迎圣意,今日一见,可知人言可畏,”萧皇后为虞世基的表现所迷惑,以为是大大的忠臣。
杨广哼了一声道:“可以前,虞世基一直对朕说,河北只有小股义军,小股义军哪来几十万降兵?”萧后听了,不由心中一凛,不敢接话。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