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塞罕坝:开局暴揍武延生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从当年皇家围场,

到风沙漫天的高原荒漠,

再到如今碧波荡漾的万顷林海,

塞罕坝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深入了解塞罕坝的历史以及三代人植树造林的具体事迹。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之语。“塞罕”意为“美丽的”,而塞罕坝,即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美、鸟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有“千里松林”之美誉。康熙二十年时,青正府在此地设立了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以供历代皇帝“肄武、狩猎”之用。

然而,到了同治二年,青正府为弥补国库空虚,置生态环境于不顾,对木兰围场进行开围放垦,大肆砍伐森林。1933年,樱花军侵入成德,又对围场林木进行了一番洗劫。到建国初期,原始森林已消失殆尽。“风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紧邻塞罕坝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海拔约1400米,但距北京仅有180千米。专家指出,若浑善达克沙地继续南侵,将以“屋顶扬沙”之势直逼京都。

在此严峻形势下,国家决定在河省北部建立大型国有林场。经过一番考察,最终将林场地址选在塞罕坝。

196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原有三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组成369人的创业队伍,毅然决然奔赴塞罕坝,报效祖国。从此,塞罕坝人便踏上了与灾害搏斗的征途。

塞罕坝的年平均气温是零下1.3℃,比哈尔滨还要低5℃。“林一代”们每天早上醒来,身上都会落下一层霜。齐腰的积雪更是让塞罕坝人与外界几乎隔绝。为了防风防寒,他们搭起了狭小的地窨子,蜷缩在里面休息。此外,缺粮少药的问题,也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尽管如此,老职工们并未退缩,他们像一棵棵坚韧挺拔的松树,将根扎在了塞罕坝上。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由于缺乏经验,头两年造林成功率不到8%,这也动摇了一些同志的信心。关键时刻,几位场领导不约而同的将家搬到塞罕坝,以定军心。与此同时,技术骨干也在不断攻关:从“全光育苗技术”的创新,到优质壮苗的培育,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被攻克。1964年4月20日,塞罕坝人开展了振奋人心的“马蹄坑大会战”,一举造林516亩,成活率高达90%以上,开创了国内先河。上天似乎是想故意刁难一般,在1977年降下雨凇,1980年又落下大旱。这次,塞罕坝人并未被困难击倒。他们擦干泪水,清理掉自己亲手种下的林木,重新造林,从头再来。

至1982年底,塞罕坝机械林场就超额完成了国家规划的造林任务,在高寒荒漠上累计造林96万亩,实现了由“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荒原披绿,林海千里”的转变,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

而在传承发扬老一辈林场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基础上,塞罕坝机械林场结合时代需求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持续深化改革,确定了“以育为主,育、护、造、改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经营方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森林经营体系,塞罕坝机械林场也因此获评为国有林场建设标兵。

除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塞罕坝百万亩林海还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不仅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为京津地区阻挡了风沙,还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树的海洋,鸟兽的天堂——塞罕坝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生态变迁,成就了一部感天动地的绿色奇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塞罕坝:开局暴揍武延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