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看个人了,陈友谅心狠手辣,从其反叛徐寿辉起,尽收徐寿辉之部下,好大喜功。又急功近利,天下尚且混乱,便急于称帝。”
“金陵之兵,确实不能同陈友谅所部抗衡,但金陵无论民心,士气,都可大用,陈友谅来攻,陆军必定先围洪都。”
“只需在洪都加强布置防御力量,在以水师于九江迎战,陈友谅此来,铁索连舟,其本就战船硕大,使铁索相连,横冲直撞。”
“金陵水师断然不是其敌也。”
王志林直接开口说道。
朱元璋迟疑道:“铁索连舟?若是如此,洪都又能守住多久?陈友谅大军长期围困,水路又不能获胜,先生岂不是诓骗人了?”
“依我看,这圣人应当是在陈友谅才是。”
水师战船,朱元璋比陈友谅差的远了,差的太远了,而陆军部队,朱元璋有兵不过十余万,陈友谅已经到了数十万。
高达五比一的兵力对比,似乎从任何方面来看,朱元璋都是必败的局面。
“铁索连舟,虽然能让上游而来的陈友谅所部纵横长江,无所顾忌。但铁索相连,舟船不能自调,取胜之法,就在这里了!”
“只需静待天时,一旦风向有变,大火焚之,任凭陈友谅有多少铁索大船,也不可得脱身之能。”
“水师大败,金陵军便可饶到洪都身后,将陈友谅所部围困,招降!”
王志林说罢,朱元璋开口质问道:“先生如何肯定,陈友谅定然会使铁索连舟?难道他不知道,一旦舟船相连,火势一起,则退无可退?”
轻声一笑,王志林坦然道:“天定!陈友谅以铁索相连,更无可更,改无可改,陈友谅从上游而来,船只众多,便他不以铁索相连,待到天时所至,火攻亦是取胜之法。”
“在这个长江上,赣江,摆下了遮天蔽日的船只,一旦火起,四散溃去,其军何处可跑?”
王志林笃定道。
“至于剩下的,消灭张士诚,招降陈友定,方国珍所部,进而取山西,山东,以定天下之基。”
王志林话音刚落,朱元璋继续询问道:“那先生认为,如何才能加强洪都防御,以保证洪都不会在天时出现之前,落入陈友谅手中?”
“高筑墙,广积粮,精练兵,施仁政,收民心,如此,上下一心,军民一家,方可死守洪都、”
王志林面色平静,对于如何筑墙,如何练兵,他是一点也不知道的,但不妨碍他说出来这个方法。
更何况,洪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须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的绞肉战场,朱元璋守住了洪都,未必能取胜,可一旦朱元璋丢了洪都,那迎接他的,必然是失败。
“行了,这位家长的问题有点多了,咱们继续下一节课,中间歇息半刻钟,大家多交流讨论,下节课讲火绳枪的使用。”
王志林说完,一副慵懒的样子,坐回太师椅上,优哉哉的晃动着。
朱标等人一听到王志林说下课,连忙起身行礼,一众小孩子,哪里有时间去交流讨论课堂上学的东西。
对于战略大局观,他们是没什么理解的,一众孩童抱团在一起,也不知道玩着什么。
唯独朱英,面色凝重的盯着木板,似乎是想要从木板上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
朱元璋和常遇春,徐达对视一眼,徐达道:“大哥,这先生说的好像也有几分道理,陈友谅来攻只是早晚的事情,还是要早做决断。”
常遇春道:“我部兵微将寡,想要打败陈友谅,只能靠巧胜,若是陈友谅真的以铁索连舟,我军以火攻之,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大哥,你想什么呢?”徐达面色狐疑,一脸不解的看着朱元璋询问道。
摇了摇头,朱元璋道:“这个人,很危险呐!”
“大哥此言何意?一个穷酸先生罢了。”徐达满不在乎道,然而嘴上虽然如此说着,可徐达的心里却是在想:“这人如此才学,以后俺有了儿子,一定要让他拜在门下进学。”
朱元璋意味深长道:“他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死守洪都,水战若胜,则天下可得也。先取山东断元廷侧翼,进取山西断元廷援军,兵围大都,元廷自溃。”
“且听听他如何讲火绳枪,若是他真的能找到火绳枪的使用方法,那这个人,就更危险了。”
闻言,常遇春开口道:“大帅,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此人大才,若是不能为我所用,终究是个祸患,必除!”朱元璋说的极其露骨,只是一堂战略大局观的课程,让朱元璋相信,王志林是真的有才学的。
可就是这份才学,却给王志林惹来了一丝杀身之祸。
徐达道:“那也要看他愿不愿意效力,若是能有此人效力,对付陈友谅的话,定可事半功倍!”
作为大明王朝开国大将之首,徐达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常遇春点了点头道:“他既然留在金陵,而不是去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地盘,想必是愿意效力大帅的。”
这一点,常遇春着实是想错了,如果有机会,如果真的有机会,王志林早跑苏州去找张士诚了。
只要能说动张士诚,有王志林的帮衬,肯定要比朱元璋安全和许多可操作性。
但奈何,王志林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占领了金陵,虽然这不算什么,但在这个千里尸骸,无人问津的动荡时代。
王志林一个没钱,没势,没权,连个贴身的保镖都没有,从金陵城跑去苏州?只怕还没到苏州,就死在路上。
被人当做军功记录了。
ps:新书求数据支持!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