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巡察组,又放出去十三组,分赴各郡县视察。
袁天罡见事情安排差不多了,便命驻守的将士往南迁移一部分,到临安驻守。
随后军粮,国库,以及皇宫一些贵重的珍宝都开始往南迁移。
他带着李婉顺和小皇帝李承乾等人,也开始了往南搬迁。
李婉顺她们都到过临安,见识了临安的美景,见临安比建邺更离李唐,自然内心欢喜。再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袁天罡要去哪里,她也不会反对。
小皇帝李承乾更不会反对了,他只要跟姐姐在一起就行了,还有袁天罡的几个儿女。大家在一起读书,玩耍,已融合得像自己兄弟姐妹一样了,他怎么舍得跟他们分别。现在跟姐姐和他们去临安,他也高兴。
“国父,我们这次过去真的是住那小岛上去嘛?”李承乾问着袁天罡。
“嗯,那边全部整修完毕,皇宫还需要时日。我们会先住在岛上。以后皇宫建好了,再搬回皇宫。当然,以后你和姐姐要是喜欢住岛上,我们还是可以住到岛上的。”袁天罡笑眯眯回应道。
这小皇帝也算听话,在皇甫玉的教导下,也学习了不少四书五经上的知识。不过袁天罡的教育方式与人不同,年幼的孩子,学习时间都短,不长。他们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就不教。着重还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别人的利益不能侵犯,要尊重每一个他人。
当然文化课识字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如数学之类都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没有搞后世那些太复杂的微积分之类,华而不实的学科不列入教学范畴。
小皇帝反正不会去做科学家,也不会去做数学家,太复杂的不予教授了。
不仅仅是对小皇帝,对自家的孩子,天下的孩子,都是没有强迫他们要学什么,十岁以下都学识字为主,其余功课没有过多要求,让他们尽情的玩,释放天性。
十岁以上,才培养一些动手能力,上更多些的文化知识课,教授他们感兴趣的技能项目。
选拔各地方秀才,也不是考四书五经,而是通过辩论赛举孝廉的形式推荐出来,再到县里、各知府里,各郡再根据各地层层报上的人选进行轮训,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人才。
袁天罡跟李婉顺早就说过,皇室只是朝廷的形象,没有真正的实权。皇位可以世袭,也可以由家族中女的继承,只要品德高尚,符合皇家标准了就行了。
南唐朝廷除了皇室是固定的,其他人,包括大将军,大司马,左右丞相等高官职务,都可以由平民百姓的优秀人才来当,再也没有谁是老子打下江山,必须由这老子的子女来坐江山的歪理。
南唐的天下,是在南唐国土上的每一个百姓的。每一个生在南唐国土上的百姓,生下来就有权利获得南唐朝廷拥有的资源,人人有权利获得生存所需资源的权力。
袁天罡耐心地跟李婉顺姐弟和朝廷大臣们灌输着这种理念,说着朝廷是应该做什么的道理。
他说:“南唐朝廷,是全南唐百姓的朝廷。内有百姓,就没有南唐。所谓先有南唐,才有百姓小家,那是狗屁不通的废话。没有千千万万的小家,哪里来的南唐?”
“南唐朝廷是干嘛的?就是要维护南唐朝廷国度里每一个百姓的,特别是要呵护好南唐底层的百姓生存,要让这部分百姓有饭吃,有房住,有学可上,有病可医,让人人容易得到生存活下去的保障,这才是我们朝廷应尽的义务。”袁天罡不止一次在议事厅上灌输着这种理念。
一些隋唐旧臣听得目瞪口呆,居然还有这种说法?
袁天罡见不少人一时接收不了他的理念,那就一次次跟他们说,印发了国父语录给他们学习,让他们不时上来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理解。
袁天罡还组织各地大讨论,大辩论,让各地大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将士队伍里也人手一册,实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国策,让他们除了军训之外,进行必要的讨论和辩论。
袁天罡大兴各地的学堂和医疗馆,对于出类拔萃的人才,实行了皇粮保障制,让这部分人免费使用朝廷建的房屋,广招当地青年学子跟他们学习。
通过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思想贯彻,南唐上下一片激扬,一年二次的征兵活动,老百姓都很踊跃,根本不需要用过去的抓壮丁方式。都主动赶到县衙或府衙兵部报到,要报效南唐。
袁天罡见南唐朝廷顺利推行了相关国策,甚是高兴。几次让小皇帝颁下大赦天下的皇榜,诛灭三族的就地免罪,让当地官府予以安置。
所有被判死罪的,统一由刑部审批,地方不得擅自决定生死。所有被判有罪不服的,都可以向上申诉。如有冤假错案,有关官员贪墨财物的,就地革职查办,绝不姑息。
诸多政令一出,都张挂各处,让当地学堂与学子和百姓解读,让有文化的,没有文化的,都了解了南唐朝廷的法令。
南唐用朝廷的力量,保障着每一个百姓的合法权益,维护起他们每一个生存的权力,自然也获得了南唐百姓的一片拥护。
这次南唐朝廷搬迁皇城,老百姓闻知后夹路焚香礼拜,动手来帮忙推车拉纤,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做事,很快就把皇宫建成和搬迁完毕了。
袁天罡大加赞赏,给予了徐文博等人封赏,美女和黄金珠宝,自然不在话下。
既然贵为朝廷命官了,三妻四妾是难免的。袁天罡自己也有三宫六院,娶了九人,自然也不去限制下属们娶妻纳妾。只是他要求一点,不得强逼她人,前提必须自愿。并规定了最多限度是三妻四妾,不同级别有不同的享受,朝廷制订了严格的标准,比如府宅大小,衣服标识,佣人人数多少,以示区别。
他这样做,目的也只有一个,是希望南唐百姓有追求更高享受的目标,要不然谁都能轻易得到更多享受,谁还有动力去努力,谁还把当地官员放在眼里。
当然,他又设置了通融的方式,比如你要多建超面积的房子,可以通过多缴纳钱粮的方式来实现,这样既满足了一些地方富绅想得到更高享受的愿望,又充裕了地方和朝廷的财政,可谓是互利互惠的事情,皆大欢喜。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